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溪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521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循环利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土壤、基土层和砂石层,土壤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砂石层,砂石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土层,砂石层的内部嵌入连接有导流架,导流架的内部嵌套连接有第一过滤层,导流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汇集槽,汇集槽的外部嵌入连接有汇流管,汇流管的底部嵌套连接有集水箱,集水箱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第二过滤层,集水箱的底部嵌套连接有过滤管,过滤管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石英砂,石英砂可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雨水在经过过滤管内一系列过滤后,抽取到外界进行消毒即可达到饮用的标准,通过设置过滤机构,提高了雨水的质量,通过设置收集机构,提高了雨水收集的效率。收集的效率。收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循环利用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0003]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21370218.6,其通过第一连接管将过滤后的干净水源注入植被层突然内部,使雨水进行循环利用,在不是雨季时也能不依靠人工对植被进行浇灌,然而其装置的过滤系统较为简单,雨水收集后较为浑浊,同时现有的雨水收集均统一放置在废水处理箱内,不能对其完全处理,再循环利用时实用性较低。
[0004]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利用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利用装置,解决了水资源难以处理,水过滤较为简单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土壤、基土层和砂石层,所述土壤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土层,所述砂石层的内部嵌入连接有导流架,所述导流架的内部嵌套连接有第一过滤层,所述导流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汇集槽,所述汇集槽的外部嵌入连接有汇流管,所述汇流管的底部嵌套连接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第二过滤层,所述集水箱的底部嵌套连接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石英砂,所述石英砂的底部搭接相连有过滤棉,所述过滤棉的底部搭接相连有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底部搭接相连有树脂软化滤芯,所述过滤管的底部嵌套连接有清水槽,所述清水槽的外部一侧嵌套连接有第一输水管,所述集水箱的外部一侧嵌套连接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另一侧嵌套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一侧嵌套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的顶部嵌套连接有封盖,所述土壤的内部嵌入连接有花木。
[0009]优选的,所述导流架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共设有五个,均匀分布于砂石层的内部底部,所述汇集槽与汇流管分别均设有四个。
[0010]优选的,所述集水箱与第二过滤层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且大小一致,所述过滤管共设有三个,连接集水箱与清水槽,所述封盖共设有两个,分布于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
的顶部。
[0011](三)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利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收集装置,雨水洒落在土壤上,通过土壤渗透至砂石层上,并渗透至底部砂石层各个石头之间的缝隙内,即沿着导流架通过底部的第一过滤层流入底部的汇集槽内,第一过滤层可过滤一些较大的石子与泥土等杂质,通过汇流管流入集水箱内,集水箱内设置有第二过滤层,对水进行二次过滤,再通过导流管流入至储水箱内,对简单过滤的水进行储存,可通过外界水泵与第二输水管相连接,抽取储水箱内部水使用,可用于喷洒路面与浇水等作用。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过滤机构,雨水流入集水箱内时,一部分水通过底部的过滤管流入底部的清水槽内,过滤管内设有材料对雨水进行过滤,经过第一层石英砂时,可除去水中的漂浮物,经过第二层过滤棉时,可吸附水中的杂质,经过第三层活性炭时,用于吸附水中过滤无法去除的余氯,且可吸附水中的异味,经过第四层树脂软化滤芯时,可用于吸附水中的重金属和多余的钙镁等离子,过滤完成后再流入清水槽内,此时的水为清澈的水,需要饮用时,通过外界水泵连接第一输水管,抽取清水槽内部的水,消毒后可达到饮用的标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土壤;2、基土层;3、砂石层;4、第一过滤层;5、导流架;6、汇集槽;7、汇流管;8、集水箱;9、第二过滤层;10、过滤管;11、石英砂;12、过滤棉;13、活性炭;14、树脂软化滤芯;15、清水槽;16、导流管;17、储水箱;18、第一输水管;19、第二输水管;20、封盖;21、花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土壤1、基土层2和砂石层3,土壤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砂石层3,砂石层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土层2,砂石层3的内部嵌入连接有导流架5,导流架5的内部嵌套连接有第一过滤层4,导流架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汇集槽6,汇集槽6的外部嵌入连接有汇流管7,汇流管7的底部嵌套连接有集水箱8,集水箱8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第二过滤层9,集水箱8的底部嵌套连接有过滤管10,过滤管10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石英砂11,石英砂11的底部搭接相连有过滤棉12,过滤棉12的底部搭接相连有活性炭13,活性炭13的底部搭接相连有树脂软化滤芯14,过滤管10的底部嵌套连接有清水槽15,清水槽15的外部一侧嵌套连接有第一输水管18,集水箱8的外部一侧嵌套连接导流管16,导流管16的另一侧嵌套连接有储水箱17,储水箱17的一侧嵌套连接有第二输水管19,第二输水管19的顶部嵌套连接有封盖20,土壤1的内部嵌入连接有花木21。
[0024]优选的,导流架5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共设有五个,均匀分布于砂石层3的内部底部,汇集槽6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土壤(1)、基土层(2)和砂石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砂石层(3),所述砂石层(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土层(2),所述砂石层(3)的内部嵌入连接有导流架(5),所述导流架(5)的内部嵌套连接有第一过滤层(4),所述导流架(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汇集槽(6),所述汇集槽(6)的外部嵌入连接有汇流管(7),所述汇流管(7)的底部嵌套连接有集水箱(8),所述集水箱(8)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第二过滤层(9),所述集水箱(8)的底部嵌套连接有过滤管(10),所述过滤管(10)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石英砂(11),所述石英砂(11)的底部搭接相连有过滤棉(12),所述过滤棉(12)的底部搭接相连有活性炭(13),所述活性炭(13)的底部搭接相连有树脂软化滤芯(14),所述过滤管(10)的底部嵌套连接有清水槽(15),所述清水槽(15)的外部一侧嵌套连接有第一输水管(18),所述集水箱(8)的外部一侧嵌套连接导流管(16),所述导流管(16)的另一侧嵌套连接有储水箱(1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溪杨翠翠文雯
申请(专利权)人:陈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