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触控板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13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力触控板和电子设备,该压力触控板包括:印制电路板、压力传感器、支撑板、触摸控制器以及触觉反馈部件,该支撑板设置于该印制电路板的下方,该支撑板包括补强区、紧固区和两个柔性连接臂,该两个柔性连接臂通过该补强区连接,该补强区与该印制电路板固定连接,该紧固区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机壳固定连接;在第一方向上,该触觉反馈部件的安装位置到该压力触控板的两条长边的距离不相等;该补强区包括触觉反馈部件避让孔,用于避让所述触觉反馈部件;其中,该第一方向为该压力触控板的短边方向。板的短边方向。板的短边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压力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具有触觉反馈功能的压力触控板来说,触觉反馈部件需要放置在触摸面板的下方正中心位置,才能确保实际体验时,手指接触的触摸面板的任一区域都能感受到相同的震动体验。
[0003]但在实际整机堆叠设计过程中,触控板正下方多为电池组件、主板等部件。电池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会鼓起,整机堆叠亦无过多安全空间,避免触觉反馈部件的金属客体接触到电芯,导致刺穿引起安全事故,通常情况下会将触觉反馈部件摆放位置偏置。
[0004]触觉反馈部件偏置后,则产生了震动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力触控板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触觉反馈部件偏置后所产生的震动不一致问题。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制电路板、压力传感器、支撑板、触摸控制器以及触觉反馈部件;该印制电路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触摸电极层,该触摸电极层用于在手指触摸或按压该压力触控板时感测该手指的触摸位置,并输出相应的触摸感应信号;该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该印制电路板下方,用于在该手指按压该压力触控板时发生形变,并输出相应的压力感应信号;该支撑板设置于该印制电路板的下方,该支撑板包括补强区、紧固区和两个柔性连接臂,该补强区的两侧分别通过该两个柔性连接臂与该紧固区连接,该补强区与该印制电路板固定连接,该紧固区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机壳固定连接;该触摸控制器安装固定在该印制电路板并与该触摸电极层和该压力传感器进行电性连接,用于从该触摸电极层接收该触摸感应信号以确定该手指在该压力触控板的触摸位置,以及从该压力传感器接收该压力感应信号以确定该手指施加的压力大小;该触觉反馈部件安装在该印制电路板的下表面,在第一方向上,该触觉反馈部件的安装位置到该压力触控板的两条长边的距离不相等;该触觉反馈部件与该触摸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响应该手指施加的压力大小进行震动反馈,该第一方向为该压力触控板的短边方向;该补强区包括触觉反馈部件避让孔,该触觉反馈部件避让孔用于避让该触觉反馈部件。
[0007]支撑板的补强区和紧固区通过柔性连接臂一体化连接,可以简化压力触控板的组装工艺。并且可以在触觉反馈部件震动时,通过柔性连接臂来传递震动,从而有利于解决触觉反馈部件偏置时的震动不一致问题,提高用户的震动体验。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两个柔性连接臂与该印制电路板之间均具有间隙,该两个柔性连接臂用于平衡该触觉反馈部件的震动。
[0009]柔性连接臂与印制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隙,用于提供该手指按压压力触控板的形变空间。当该触觉反馈部件震动时,在与触觉反馈部件震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该两个柔性连
接臂存在微观运动,从而可以平衡触觉反馈部件的震动。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紧固区包围该补强区设置,在第二方向上,该补强区两侧的最外边沿与该紧固区之间分别形成两个开窗区域,该两个柔性连接臂分别设置在该两个开窗区域内,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压力触控板的长边方向。
[0011]在该实施例中,将柔性连接臂设置在紧固区与补强区最外边沿之间的开窗区域内,能够简化支撑板的组装工艺,节省了成本。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两个开窗区域包括第一开窗区域和第二开窗区域,该第二开窗区域的面积大于该第一开窗区域的面积。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补强区的面积小于该两个开窗区域面积之和,该两个柔性连接臂分别位于该触觉反馈部件的两侧并且分别靠近该支撑板的短边设置。
[0014]在该实施例中,开窗区域大于补强区的面积,在不影响压力触控板刚性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补强区的面积能够减轻压力触控板的重量。由于两个柔性连接臂分别位于触觉反馈部件的两侧,能够使得触觉反馈部件所产生的震动均匀地分布在压力触控板的各个位置,从而可以解决触觉反馈部件偏置时的震动不一致问题,提高用户的震动体验。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补强区内设有触觉反馈部件避让孔,用于避让该触觉反馈部件,该触觉反馈部件避让孔的四周与该开窗区域之间包括该补强区。
[001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触觉反馈部件避让孔的四周与该开窗区域之间包括该补强区,在不影响压力触控板刚性的情况下,使得柔性连接臂能够更均匀地传递触觉反馈部件产生的震动,起到平衡震动的效果。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两个柔性连接臂均包括主体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主体部沿该第一方向延伸,该主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和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该补强区连接,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该紧固区连接。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柔性连接臂的该主体部设置加宽部分,该主体部的长宽比大于或等于10:1;或者,该柔性连接臂的该主体部为均匀的长条形,所述主体部的长宽比大于或等于10:1。
[0019]将该柔性连接臂的主体部设置加宽部分,可以加强柔性臂结构的稳定性,使其不易折损;将该柔性连接臂的主体部设置为均匀等宽的长条形,可以使得两个柔性连接臂在平衡触觉反馈部件的震动时,震动传递更加均匀。另外,将该柔性连接臂长宽比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0:1,能够有效地缩短触觉反馈部件的震动拖尾时间(或刹车时间),使得震感体验越清脆。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柔性连接臂的该主体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5mm。
[0021]将该柔性连接臂的宽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5mm,可以增强柔性连接臂与补强区或者紧固区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连接处不易折断。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支撑板还设置有悬臂梁结构,该悬臂梁结构用于支撑该压力传感器,并且在该压力触控板承受压力时,带动该压力传感器一起发生形变。
[0023]在该实施例中,将用于支撑压力传感器的悬臂梁结构与支撑板的紧固区一体成型,不需要额外设置用于支撑压力传感器的弹性支架,减少了压力触控板的组件数量,进而简化了组装工序,节省了成本。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支撑板设置有四个悬臂梁结构,该四个悬臂梁结构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对称分布在该支撑板的四个角,该四个悬臂梁结构从该紧固区向该补强区延伸并且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呈夹角。
[0025]在该实施例中,在支撑板的四个角各设置一个悬臂梁结构,可以增大压力触控板的结构稳定性。其次,将压力传感器通过悬臂梁结构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对称分布在支撑板的四个角,还可以提高压力检测的均匀性。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四个悬臂梁结构与该紧固区的连接处形成台阶,该台阶用于保护该四个悬臂梁结构。
[0027]悬臂梁结构与紧固区的连接处形成台阶,悬臂梁结构在受力发生形变时台阶能够保护悬臂梁结构,使得悬臂梁结构不易折断。
[00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两个柔性连接臂的两个该第一连接部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制电路板、压力传感器、支撑板、触摸控制器以及触觉反馈部件;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触摸电极层,所述触摸电极层用于在手指触摸或按压所述压力触控板时感测所述手指的触摸位置,并输出相应的触摸感应信号;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印制电路板下方,用于在所述手指按压所述压力触控板时发生形变,并输出相应的压力感应信号;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板包括补强区、紧固区和两个柔性连接臂,所述补强区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两个柔性连接臂与所述紧固区连接,所述补强区与所述印制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紧固区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机壳固定连接;所述触摸控制器安装固定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下方并与所述触摸电极层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进行电性连接,用于从所述触摸电极层接收所述触摸感应信号以确定所述手指在所述压力触控板的触摸位置,以及从所述压力传感器接收所述压力感应信号以确定所述手指施加的压力大小;所述触觉反馈部件安装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下表面,在第一方向上,所述触觉反馈部件的安装位置到所述压力触控板的两条长边的距离不相等,所述触觉反馈部件与所述触摸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响应所述手指施加的压力大小进行震动反馈;所述补强区包括触觉反馈部件避让孔,所述触觉反馈部件避让孔用于避让所述触觉反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压力触控板的短边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柔性连接臂与所述印制电路板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两个柔性连接臂用于平衡所述触觉反馈部件的震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区包围所述补强区设置,在第二方向上,所述补强区两侧的最外边沿与所述紧固区之间分别形成两个开窗区域,所述两个柔性连接臂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开窗区域内;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压力触控板的长边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开窗区域包括第一开窗区域和第二开窗区域,所述第二开窗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窗区域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区的面积小于所述两个开窗区域面积之和,所述两个柔性连接臂分别位于所述触觉反馈部件的两侧并且分别靠近所述支撑板的短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区内设有触觉反馈部件避让孔,用于避让所述触觉反馈部件,所述触觉反馈部件避让孔的四周与所述开窗区域之间包括所述补强区。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柔性连接臂均包括主体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益平张荣王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