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用绕线机线盘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510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绕线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织用绕线机线盘夹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线盘夹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线盘上的线缠绕得越来越多,通常都是需要人员手动控制夹紧装置的位置关系,使得线盘与夹紧装置处于平衡状态,长时间的调整,无疑增加了人员的工作量,且不能够实时控制线盘与夹紧装置处于最佳平衡状态的问题。一种编织用绕线机线盘夹紧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桌板,且桌板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并且支撑柱的底部与相邻的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上的设计,降低了人员的工作负担的同时,保证了绕线盘上的线始终处于紧固状态,不会出现松散脱落的情况,保证了缠绕的质量。了缠绕的质量。了缠绕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用绕线机线盘夹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绕线机
,尤其涉及一种编织用绕线机线盘夹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编织是指人类用工具或者双手使条状物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形成条形或块状类地进行编织的工艺操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编织越来越多使用机器进行,机器有着自动化以及高效的特点,代替人工进行工作,能够批量生产多种编织物。
[0003]而在绕线中,为了防止线盘出现松散的现象,一般在进行绕线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对线盘进行夹紧工作,防止线盘上缠绕的线发生脱落的情况。
[0004]但是,市场上的线盘夹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线盘上的线缠绕得越来越多,通常都是需要人员手动控制夹紧装置的位置关系,使得线盘与夹紧装置处于平衡状态,长时间的调整,无疑增加了人员的工作量,且不能够实时控制线盘与夹紧装置处于最佳平衡状态,因此需要一种编织用绕线机线盘夹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编织用绕线机线盘夹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线盘夹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线盘上的线缠绕得越来越多,通常都是需要人员手动控制夹紧装置的位置关系,使得线盘与夹紧装置处于平衡状态,长时间的调整,无疑增加了人员的工作量,且不能够实时控制线盘与夹紧装置处于最佳平衡状态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编织用绕线机线盘夹紧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桌板,且桌板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并且支撑柱的底部与相邻的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桌板的顶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含有外框,所述外框的底部与相邻的桌板的顶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外框之间设置有绕线盘,所述桌板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顶部传动连接有贯穿桌板的圆杆,所述圆杆的顶部与相邻的绕线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框的内腔且沿外框的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
[0008]优选地,所述外框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桌板的顶部且位于外框的下方开设有与移动块相适配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的外圈安装有弹簧,所述移动块的一侧与相邻的移动槽的内壁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移动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平衡块,所述移动槽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与平衡块相适配的平衡槽。
[0010]优选地,所述电机的外圈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且支架远离电机的一端与相邻的桌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滚轮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外框内侧壁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底座。
[0013]优选地,所述圆杆的底部通过轴套贯穿桌板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相邻的移动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5]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在人员使用时,人员通过将线缠绕至绕线盘的外圈,通过电机的带动,使得绕线盘进行旋转作业,开始进行绕线工序,通过滚轮辅助绕线盘进行绕线作业,随着绕线盘外圈缠绕的线圈越来越多,受到绕线盘外圈的线材挤压,使得外框受到绕线盘的推力,在移动块的带动下顺着移动槽的内腔进行位移,受弹簧的影响,使得受外框始终受到靠近绕线盘的拉力,至此,通过滚轮对绕线盘进行辅助紧固绕线作业,通过结构上的设计,降低了人员的工作负担的同时,保证了绕线盘上的线始终处于紧固状态,不会出现松散脱落的情况,保证了缠绕的质量。
[0017]本技术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通过移动槽的设置,限定了外框的移动方向,通过平衡块的设置,保证了外框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通过支架的设置,保证了电机的稳定状态,通过滚轮的设置,使得绕线盘更加的稳定,通过底座的设置,保证了底板的底部的稳定性,通过滚轮的设置,使得绕线盘不会出现线材脱落松散的现象,通过桌板的设置,保证了其上部结构的支撑,通过弹簧和阻尼杆的设置,使得外框始终受到向绕线盘靠近的拉力。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电机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夹持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底板;2、支撑柱;3、底座;4、桌板;5、移动槽;6、夹持部;601、外框;602、滚轮;603、移动块;604、平衡块;605、阻尼杆;606、弹簧;7、绕线盘;8、电机;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参照图1

3,一种编织用绕线机线盘夹紧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桌板4,且桌板4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并且支撑柱2的底部与相邻的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桌板4的顶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夹持部6,夹持部6包含有外框601,外框601的底部与相邻的桌板4的顶部滑动连接,两个外框601之间设置有绕线盘7,桌板4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电机8,且电机8的顶部传动连接有贯穿桌板4的圆杆,圆杆的顶部与相邻的绕线盘7的底部固定连接,外框601的内腔且沿外框601的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
602,具体的,在人员使用时,人员通过将线缠绕至绕线盘7的外圈,通过电机8带动圆杆以及绕线盘7进行旋转作业,开始进行绕线工序,通过滚轮602辅助绕线盘7进行绕线作业,随着绕线盘7外圈缠绕的线圈越来越多,受到绕线盘7外圈的线材挤压,使得外框601受到绕线盘7的推力,在移动块603的带动下顺着移动槽5的内腔进行位移,受弹簧606的影响,使得受外框601始终受到靠近绕线盘7的拉力,至此,通过滚轮602对绕线盘7进行辅助紧固绕线作业,通过结构上的设计,降低了人员的工作负担的同时,保证了绕线盘7上的线始终处于紧固状态,不会出现松散脱落的情况,保证了缠绕的质量。
[0026]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0027]在人员使用时,人员通过将线缠绕至绕线盘7的外圈,通过电机8带动圆杆以及绕线盘7进行旋转作业,开始进行绕线工序,通过滚轮602辅助绕线盘7进行绕线作业,随着绕线盘7外圈缠绕的线圈越来越多,受到绕线盘7外圈的线材挤压,使得外框601受到绕线盘7的推力,在移动块603的带动下顺着移动槽5的内腔进行位移,受弹簧606的影响,使得受外框601始终受到靠近绕线盘7的拉力,至此,通过滚轮6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用绕线机线盘夹紧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桌板(4),且桌板(4)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并且支撑柱(2)的底部与相邻的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桌板(4)的顶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夹持部(6),所述夹持部(6)包含有外框(601),所述外框(601)的底部与相邻的桌板(4)的顶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外框(601)之间设置有绕线盘(7),所述桌板(4)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电机(8),且电机(8)的顶部传动连接有贯穿桌板(4)的圆杆,所述圆杆的顶部与相邻的绕线盘(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框(601)的内腔且沿外框(601)的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6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用绕线机线盘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60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移动块(603),所述桌板(4)的顶部且位于外框(601)的下方开设有与移动块(603)相适配的移动槽(5),所述移动槽(5)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阻尼杆(605),所述阻尼杆(605)的外圈安装有弹簧(606),所述移动块(603)的一侧与相邻的移动槽(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丽英罗洪昌李建全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诚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