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02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属于可穿戴技术领域。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第一表耳、第二表耳、穿戴件和驱动件;所述穿戴件通过第一表耳、第二表耳,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设有容纳腔体、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容纳腔体连通;部分所述第一表耳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部分所述第二表耳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且与所述第一表耳连接;部分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表耳运动,以调整所述第一表耳与所述第二表耳之间的距离。整所述第一表耳与所述第二表耳之间的距离。整所述第一表耳与所述第二表耳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可穿戴
,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可穿戴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佩戴智能手表。针对智能手表的表带,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选择不同的表带配合不同的场合。但目前的智能手表,更多的是从表带的材质上为用户提供多样性的选择,但是表带宽度方面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解决可穿戴设备无法满足用户对于表带宽度的多样性需求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0005]壳体、第一表耳、第二表耳、穿戴件和驱动件;
[0006]所述穿戴件通过第一表耳、第二表耳,与所述壳体连接;
[0007]所述壳体设有容纳腔体、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容纳腔体连通;
[0008]部分所述第一表耳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部分所述第二表耳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且与所述第一表耳连接;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表耳、第二表耳、穿戴件和驱动件;所述穿戴件通过第一表耳、第二表耳,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设有容纳腔体、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容纳腔体连通;部分所述第一表耳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部分所述第二表耳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且与所述第一表耳连接;部分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表耳运动,以调整所述第一表耳与所述第二表耳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表圈,所述表圈设置于所述壳体上,部分所述表圈与所述第一表耳连接;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表耳和所述第二表耳连接;其中,在所述表圈转动的情况下,带动所述第一表耳运动,所述第一表耳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表耳运动,以调整所述第一表耳与所述第二表耳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圈的第一侧的周缘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且设有锯齿;所述第一表耳设有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锯齿啮合连接;其中,在所述表圈转动的情况下,所述锯齿带动所述齿条运动,所述齿条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表耳运动,以调整所述第一表耳与所述第二表耳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耳包括第一表耳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表耳部的一端与所述穿戴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一表耳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表耳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第二表耳包括第二表耳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表耳部的一端与所述穿戴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表耳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表耳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杆和第一定位柱;所述连杆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连杆连接;所述连杆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其中,在所述表圈转动的情况下,所述锯齿带动所述齿条运动,所述齿条带动所述第一连接部运动,所述第一连接部带动所述连杆绕所述第一定位柱旋转,所述连杆的旋转带动所述第二连接部运动,以调整所述第一表耳与所述第二表耳之间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耀胜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