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地下水的径向集水降水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980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地下水的径向集水降水井结构,包括竖向井管、竖向成井钻孔孔壁、若干径向集水井管、排水主管和深井泵,所述竖向井管沿竖向成井钻孔孔壁布置;所述径向集水井管水平设于竖向井管的下端,且以沿竖向井管为中心周向分布;所述径向集水井管的端部与竖向井管相连,二者内部连通;所述排水主管的下端安装有深井泵,深井泵位于集水井管与竖向井管的连通处;所述排水主管的上端沿竖向井管伸出,与外界的排水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径向集水井管,增加了整个降水井的汇水面积,提高了降水井的集水汇水能力,可将地下水有效的汇集到降水井中并随之抽出,一次性将地下水位降到设计水位,增加了排水效率。增加了排水效率。增加了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地下水的径向集水降水井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深基坑降水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径向集水降水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城市用地越发紧张,增加地下空间的利用率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地下建(构)筑物深度和宽度的增加导致深基坑工程所面临的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比如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增加所产生的承压水地基突涌稳定性问题,落底式止水帷幕条件下基坑涌漏量分析,基坑降水设计中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以及在基坑内外较大水头差作用下降水井的布置等问题。为了保证深基坑工程的开挖和建设顺利进行,使得基坑中的地下水位下降到设计水位,保证基坑中的水及时排出,降低深基坑工程建设的风险,深基坑降水必须得到重视。
[0003]目前,大面积、大范围的深基坑降水一般选用管井井点降水,由于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大,管井底部往往会穿透承压含水层,且所穿透的含水层厚度越来越大,直至管井底部穿透基岩顶面。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含水层的压强不断增大,地下水难以汇集到井管中,当地下水位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地下水的径向集水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井管、竖向成井钻孔孔壁、若干径向集水井管、排水主管和深井泵,所述竖向井管沿竖向成井钻孔孔壁布置;所述径向集水井管水平设于竖向井管的下端,且以沿竖向井管为中心周向分布;所述径向集水井管的端部与竖向井管相连,二者内部连通;所述排水主管的下端安装有深井泵,深井泵位于径向集水井管与竖向井管的连通处;所述排水主管的上端沿竖向井管伸出,与外界的排水系统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集水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井管、竖向成井钻孔孔壁和排水主管同轴布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集水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集水井管包括滤管,滤管的外壁包裹有尼龙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集水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竖向井管的外壁与竖向成井钻孔孔壁间的空间自上而下依次分为封孔腔、含水层顶部反滤料腔和止水腔,上下两腔之间互不连通;所述封孔腔和止水腔内填充有粘土球;所述含水层顶部反滤料腔内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超蔡兵华冯晓腊王娴婕黄栋黄超群刘律彭静丁康熊宗海莫云冯庆高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