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94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它解决了现有输电管线接头串并联布局密集杂乱导致聚热问题的技术问题。本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包括:环形主体,内侧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定位圈,所述环形定位圈沿环形主体轴向两端间隔设有环形定位槽;连接端子,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主体上,所述连接端子上设有供环形定位圈嵌入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中设有弹性卡入环形定位槽中的弹性凸部;分隔块,至少具有两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定位圈上。本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缩减了连接端子并联时线路布局拥挤,减少大电流聚热效果,提高接头的耐用性,而且更利于输电管线的穿绕工作且提高工作效率。线的穿绕工作且提高工作效率。线的穿绕工作且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


[0001]本技术属于导电接头领域,涉及一种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输电管线接头上的连接端子数量固定,针对多股不同电流值的所述的连接端子尺寸需求也有所不同。在输电管线串并联连接结构中,极易造成接头两端的布局密集,线路杂乱拥挤,导致局部聚热问题。
[0003]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连接座、连接头和连接器[202022651487.3],包括:绝缘基座;多个弹性件,并列位于所述绝缘基座上,所述弹性件弯曲形成弹性插槽,一个所述弹性件朝向所述插槽的一侧具有至少两个导电触点;所述插槽,用于供连接头的导电端子插入;其中,不同的导电触点,用于与所述连接头内的导电端子接触,并与所述导电端子之间形成并联的电连接。连接座的多个导电触点与连接头的导电端子并联电连接,该并联方式降低了连接座和连接头导电接触部位的阻抗,进而减小了连接器因大电流通电造成的发热现象,但是其导电触点结构无法改变,无法根据并联端电流大小改变连接端子的尺寸,并缺少并联分隔作用,整体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所述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包括:
[0007]环形主体,内侧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定位圈,所述环形定位圈沿环形主体轴向两端间隔设有环形定位槽;
[0008]连接端子,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主体上,所述连接端子上设有供环形定位圈嵌入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中设有弹性卡入环形定位槽中的弹性凸部,所述连接端子两端分别设有管线连接口;
[0009]分隔块,至少具有两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定位圈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定位槽设置在所述环形定位圈靠近环形主体的一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管线连接口包括连接端子的两端上设有分别抵接在环形定位圈两端的绕线圈,所述绕线圈远离环形主体的一端设有连通的进线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管线连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主体两端且径向向内设置的导向环,每个导向环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端子且连接端子一端嵌入环形定位槽,连接端子远离环形定位槽一侧设有绕线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子的两端伸出环形主体且抵接在环形主体的两端,所述管线连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的两端外侧的U形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U形部的开口方向沿环形主体轴向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分隔块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定位圈远离环形主体一侧外壁。
[0016]进一步地,所述分隔块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定位槽中。
[0017]进一步地,所述分隔块包括间隔设置在环形定位圈远离环形主体一侧外壁的安装盲孔,设置在所述安装盲孔中的限位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盲孔中且与限位块连接的弹簧。
[001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伸出安装盲孔的一侧设有弧形抵接面。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通过可拆卸滑动连接端子两端采用串并联电性连接,连接端子的一端能够并联有多组用电连接端分别连接多组不同数量的连接端子,并且采用分隔块相互之间隔开,可进行拆卸滑动调整不同区间中的连接端子数量,缩减了连接端子并联时线路布局拥挤,减少大电流聚热效果,提高接头的耐用性,而且采用侧向绕向方式代替轴向直穿绕线方式,更利于输电管线的穿绕工作且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所具有的分隔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3为图1的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所具有的分隔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4为图1的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所具有的分隔块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4]图5为图1的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所具有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0025]图6为图1的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所具有的实施例三示意图。
[0026]图中,10、环形主体;11、环形定位圈;12、环形定位槽;20、连接端子;21、安装槽;22、弹性凸部;30、管线连接口;31、绕线圈;32、进线孔;33、导向环;34、绕线槽;35、U形部;40、分隔块;41、安装盲孔;42、限位块;43、弹簧;44、弧形抵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一
[0028]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本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包括:环形主体10,连接在环形主体10上的连接端子20,以及设置在环形主体10上的分隔块40,可以想到的是,本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还包括其他功能组件以及具体结构,例如电气连接组件,安装结构等,同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材质均为耐高温材料,其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故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0029]环形主体10呈筒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与抗压性能,作为接头的支撑载体,利于环形主体10双侧的连接端子20的电性连接。环形主体10内侧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定位圈11,环形定位圈11设置在环形主体10内侧,减少接头的空间占用以及避免安装干涉,而且也避免了连接端子20的外侧受力磨损,环形定位圈11沿环形主体10轴向两端间隔设有环形定位槽12,环形定位槽12增加与连接端子20的导向结构,环形定位圈11与环形定位槽12将下述连接端子20做具体说明。
[0030]连接端子20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在环形主体10上,连接端子20同样具有导电性能;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子20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端子20上设有供环形定位圈11嵌入的安装槽21,即连接端子20套设在环形定位圈11的外侧,安装槽21与环形定位圈11形成导
向,连接端子20可沿环形定位圈11周向转动;连接端子20的安装槽21中设有弹性卡入环形定位槽12中的弹性凸部22,弹性凸部22嵌入环形定位槽12中,加强了连接端子20的导向效果且增加连接端子20与环形主体10连接可靠性,避免连接端子20脱离环形主体10。环形定位槽12设置在环形定位圈11靠近环形主体10的一侧,连接端子20弹性卡入环形定位槽12中时,环形主体10形成L形台阶连接,给予连接端子20内侧受力支撑,整体结构受力均衡且不易变形受损。
[0031]连接端子20两端分别设有管线连接口30,用于连接端子20两端的电性连接,具体地,管线连接口30包括连接端子20的两端上设有分别抵接在环形定位圈11两端的绕线圈31,接头的两端通过输送管线穿绕过绕线圈31中,从而实现电性连接。每个用电端对应穿绕的管线连接口30的数量根据所需通过的最大电流设置。由于连接端子20在环形主体10的布局较为密集,绕线圈31远离环形主体10的一端设有连通的进线孔32,进线孔32供输电管线侧端卡入绕线圈31中,代替轴向直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包括:环形主体,内侧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定位圈,所述环形定位圈沿环形主体轴向两端间隔设有环形定位槽;连接端子,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主体,所述连接端子上设有供环形定位圈嵌入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中设有弹性卡入环形定位槽中的弹性凸部,所述连接端子两端分别设有管线连接口;分隔块,至少具有两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定位圈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定位槽设置在所述环形定位圈靠近环形主体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连接口包括连接端子的两端上设有分别抵接在环形定位圈两端的绕线圈,所述绕线圈远离环形主体的一端设有连通的进线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输电管线串并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连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主体两端且径向向内设置的导向环,每个导向环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端子且连接端子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朋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嵩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