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及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479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电路及测量装置。电子电路(10、10A)包括:第1晶体管(Q1)及第2晶体管(Q2);第1恒定电流源(11),其连接在第1节点(N1)与正第1电源线(Vccp)之间,在所述第1节点连接有第1晶体管的控制电极与第2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压产生电路(15),其连接在第2节点(N2)与第1节点之间,并根据在第1节点与第2节点之间流动的电流产生电压,在所述第2节点连接有第1晶体管的第1主电极与第2晶体管的第1主电极;第2恒定电流源(12),其连接在第2节点与负的第2电源线(Vccn)之间;以及控制部(16),其根据控制信号(CNT1)而切换由第1恒定电流源及第2恒定电流源产生的电流的输出与切断。及第2恒定电流源产生的电流的输出与切断。及第2恒定电流源产生的电流的输出与切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电路及测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电路及测量装置,例如涉及包含用于控制模拟信号传输的模拟开关的电子电路、及具备该电子电路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测量对象物(DUT:Device Under Test)的阻抗进行测量的LCR表等大部分测量装置具有接触检查功能,在开始测量前或测量过程中检查测量对象物与测量装置的探头是否电连接。
[0003]接触检查是指在连接在测量装置的外部端子的探头接触测量对象物的状态下,经探头从测量装置输出模拟信号,通过测量此时探头检测到的电压等,来检查测量对象物与探头是否电连接的处理。
[0004]具有接触检查功能的测量装置具备模拟开关,其控制从测量装置内的电路向外部端子的模拟信号输出。模拟开关是控制模拟信号传输的部件(参考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JP实开昭61

1871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6]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开发新的测量装置时,认为需要一种接通/断开的切换时间短,并且能够流通数百mA以上的大电流的模拟开关。
[0007]以往,LCR表、电容表等测量装置采用了振簧继电器等继电器、由集成电路组成的模拟开关,该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一个半导体基板。然而,一般的继电器虽然能够流通大电流,但存在接通/断开的切换时间长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一般的集成电路组成的模拟开关虽然接通/断开的切换时间短,但存在无法流通大电流的问题。
[0008]因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使用晶体管等分立部件来设计新的模拟开关。
[0009]图4是表示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本申请之前研究的模拟开关的电路构成图。
[0010]图4所示的模拟开关90在测量装置内连接在信号源95的输出端子与测量装置的外部端子之间。模拟开关90采用分立部件即功率晶体管作为用于实现开关主功能的晶体管Mx1、Mx2,并将恒定电流源91连接在晶体管Mx1、Mx2的栅极电极,通过控制信号CNT使恒定电流源91接通/断开,从而控制晶体管Mx1、Mx2的接通/断开。由此,可实现一种接通/断开的切换时间比继电器短、且能够流通数百mA的大电流的模拟开关。
[0011]但是,在图4所示的模拟开关90中,本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后发现了如下问题。在模拟开关90中,当晶体管Mx1、Mx2断开时,恒定电流源91被控制信号CNT断开。此时,连接在由晶体管Mx1与晶体管Mx2共同连接的节点Nx、和被供给负侧的电源电压(例如

12V)的电源线Vccn
之间的晶体管M3x接通,因此电流从电源线Vccn流入节点Nx,使得节点Nx产生负电压。其结果为,当测量对象物连接测量装置的外部端子P时,测量对象物持续地被施加负电压,有可能会损坏测量对象物。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研究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防止连接对象物损坏的同时,以更短的接通/断开时间流通大电流的模拟开关。(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3]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电路的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具有第1主电极、第2主电极、控制电极的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第1恒定电流源,其连接在第1节点与被供给正电源电压的第1电源线之间,并从所述第1电源线侧向所述第1节点侧输出电流,在所述第1节点连接有所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电极与所述第2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压产生电路,其连接在第2节点与所述第1节点之间,并根据在所述第1节点与所述第2节点之间流动的电流产生电压,在所述第2节点连接有所述第1晶体管的所述第1主电极与所述第2晶体管的所述第1主电极;第2恒定电流源,其连接在所述第2节点与被供给负电源电压的第2电源线之间,并从所述第2节点侧向所述第2电源线侧输出电流;以及控制部,其对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而切换根据所述第1恒定电流源及所述第2恒定电流源的电流的输出与切断。(专利技术效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子电路,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连接对象物损坏且以更短的接通/断开时间流通大电流的模拟开关。
附图说明
[0015]图1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量装置的构成。图2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模拟开关的电路构成。图3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模拟开关的电路构成。图4表示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本申请之前研究的模拟开关的电路构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16]1.实施方式的概要首先,对本申请中公开的专利技术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进行概要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与专利技术的组成部分对应的附图上的标记加上括号,记载为一个示例。
[0017]〔1〕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电路(10、10A)的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具有第1主电极(源极电极)、第2主电极(漏极电极)、控制电极(栅极电极)的第1晶体管(Q1)及第2晶体管(Q2);第1恒定电流源(11),其连接在第1节点(N1)与被供给正电源电压(+12V)的第1电源线(Vccp)之间,并从所述第1电源线侧向所述第1节点侧输出电流,在所述第1节点(N1)连接有所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电极与所述第2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压产生电路(15),其连接在第2节点(N2)与所述第1节点之间,并根据在所述第1节点与所述第2节点之间流动的电流产生电压,在所述第2节点(N2)连接有所述第1晶体管的所述第1主电极与所述第2晶体管的所述第1主电极;第2恒定电流源(12),其连接在所述第2节点与被供给负电源电压(

12V)的第2电源线(Vccn)之间,并从所述第2节点侧向所述第2电源线侧输出电流;以及控制部(13、14、16),其对应于控制信号(CNT1)而切换所述第1恒定电流源及所述第2恒定电流源
的电流的输出与切断。
[0018]〔2〕在上述〔1〕所述的电子电路(10A)中,也可为,所述第1恒定电流源包含:PNP晶体管(Q1),其集电极连接在所述第1节点;第1电阻(R1),其连接在所述PNP晶体管的发射电极与所述第1电源线之间;及第2电阻(R2),其连接在所述PNP晶体管的基电极与所述第1电源线之间,所述第2恒定电流源包含:NPN晶体管(Q2),其集电极连接在所述第2节点;第3电阻(R3),其连接在所述NPN晶体管的发射电极与所述第2电源线之间;及第4电阻(R4),其连接在所述NPN晶体管的基电极与所述第2电源线之间,所述控制部包含控制电路(16),该控制电路(16)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而切换所述PNP晶体管的基电极与所述NPN晶体管的基电极之间的导通与非导通。
[0019]〔3〕在上述〔2〕所述的电子电路(10A)中,也可为,所述控制电路(16)还包含:开关(SWa),其连接在所述PNP晶体管的基电极与所述NPN晶体管的基电极之间,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而切换接通/断开;第5电阻(R5),其连接在所述开关的一端与所述PNP晶体管的基电极之间;及第6电阻(R6),其连接在所述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NPN晶体管的基电极之间。
[0020]〔4〕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具有第1主电极、第2主电极、控制电极的第1晶体管及第2晶体管;第1恒定电流源,其连接在第1节点与被供给正电源电压的第1电源线之间,从所述第1电源线侧向所述第1节点侧输出电流,在所述第1节点连接有所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电极与所述第2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压产生电路,其连接在第2节点与所述第1节点之间,并根据在所述第1节点与所述第2节点之间流通的电流产生电压,在所述第2节点连接有所述第1晶体管的所述第1主电极与所述第2晶体管的所述第1主电极;第2恒定电流源,其连接在所述第2节点与被供给负电源电压的第2电源线之间,并从所述第2节点侧向所述第2电源线侧输出电流;以及控制部,其根据控制信号而切换由所述第1恒定电流源及所述第2恒定电流源产生的电流的输出与切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路,其中,所述第1恒定电流源包含集电极连接在所述第1节点的PNP晶体管、连接在所述PNP晶体管的发射电极与所述第1电源线之间的第1电阻、及连接在所述PNP晶体管的基电极与所述第1电源线之间的第2电阻,所述第2恒定电流源包含集电极连接在所述第2节点的NPN晶体管、连接在所述NPN晶体管的发射电极与所述第2电源线之间的第3电阻、及连接在所述NPN晶体管的基电极与所述第2电源线之间的第4电阻,所述控制部包含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而切换所述PNP晶体管的基电极与所述NPN晶体管的基电极之间的导通与非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含:开关,其连接在所述PNP晶体管的基电极与所述NPN晶体管的基电极之间,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而切换接通/断开;第5电阻,其连接在所述开关的一端与所述PNP晶体管的基电极之间;及第6电阻,其连接在所述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NPN晶体管的基电极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含:第1电容,其与所述第5电阻并联连接;及第2电容,其与所述第6电阻并联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路,其中,所述控制部具有:第1控制电路,其用于切换由所述第1恒定电流源产生的电流的输出与切断;及第2控制电路,其用于切换由所述第2恒定电流源产生的电流的输出与切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健至岩井淳一宫下哲镰田康良
申请(专利权)人:日置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