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均排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476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均排压系统,属于钢铁冶金炼铁领域。目前公知的现有技术采用大型炉顶液压站驱动均排压阀的方式进行均排压操作。由于均排压阀的安装位置高,需要布置复杂的液压管路,在施工时施工复杂,需要反复冲洗管路;且炉顶液压站在运行时压力及能量损失大,不节能,在维护时会浪费很多液压油。本方案提供一种直驱液压系统代替传统液压站,省略了复杂液压配管,结构简单,能够减少施工量和维护量,从而降低成本;本方案在工作过程中,泵无需长时间待机工作,无节流损失;同时,本方案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均压和排压,使高炉装料受料更加稳定。更加稳定。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均排压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钢铁冶金炼铁领域,涉及一种高炉均排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大型高炉炉顶压力一般在0.3MPa左右,在高炉装料过程中必须对料罐进行均排压操作才能保证装料过程顺利进行。目前公知的现有技术采用大型炉顶液压站驱动均排压阀的方式进行均排压操作。由于均排压阀的安装位置高,需要布置复杂的液压管路,在施工时施工复杂,需要反复冲洗管路;在运行时压力及能量损失大,不节能。在维护时,需要浪费很多液压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均排压系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高炉均排压系统,包括油箱(1.1)、双向定量泵(2.1)和伺服电机(4.1),所述伺服电机(4.1)与所述双向定量泵(2.1)连接,所述油箱(1.1)通过两组控制阀分别与双向定量泵(2.1)的两端相连接,每组控制阀均包括相互并联的溢流阀和单向阀;
[0006]还包括料罐(8.1),料罐(8.1)两侧连接有均压管道(17.1)和排压管道(18.1),所述均压管道(17.1)上设有第一均压阀(15.1),所述排压管道(18.1)上设有第一排压阀(16.1);所述第一均压阀(15.1)连接有第一均压阀油缸(13.1),所述第一排压阀(16.1)连接有第一排压阀油缸(14.1);所述第一均压阀油缸(13.1)的有杆腔和第一排压阀油缸(14.1)的有杆腔均通过上腔体管路与双向定量泵(2.1)的一端连接,第一均压阀油缸(13.1)的无杆腔和第一排压阀油缸(14.1)的无杆腔均通过下腔体管路与双向定量泵(2.1)的另一端连接;每条上腔体管路均设有第一开关电磁阀,每条下腔体管路均设有第二开关电磁阀。
[0007]进一步,所述均压管道(17.1)上还连接有第二均压阀(15.2),所述第二均压阀(15.2) 与第一均压阀(15.1)并联;所述排压管道(18.1)上还连接有第二排压阀(16.2);所述第二排压阀(16.2)与第一排压阀(16.1)并联,所述第二均压阀(15.2)连接有第二均压阀油缸(13.2),所述第二排压阀(16.2)连接有第二排压阀油缸(14.2);所述第二均压阀油缸 (13.2)的有杆腔和第二排压阀油缸(14.2)的有杆腔均与上腔体管路连接,第二均压阀油缸 (13.2)的无杆腔和第二排压阀油缸(14.2)的无杆腔均与下腔体管路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双向定量泵(2.1)两侧的出口管路之间设有双向液压锁(7.1)。
[0009]进一步,所述下腔体管路还设有直接连通油箱(1.1)的断电回流管路,所述断电回流管路设有第三开关电磁阀,所述第三开关电磁阀分别与各个第二开关电磁阀串联。
[0010]进一步,还包括分别与各上腔体管路串联的蓄能管路,所述蓄能管路上串联有第四开关电磁阀和蓄能器(21.1)。
[0011]进一步,所述双向定量泵(2.1)还通过单向补油阀(6.3)与蓄能器(21.1)连接;所
述蓄能器(21.1)的出口端连接有压力开关(20.1)。
[0012]进一步,还包括伴热系统(22.1),所述伴热系统(22.1)包括电加热设备,蒸汽伴热设备和煤气伴热设备中任意一种,所述伴热系统设置在双向定量泵(2.1)两侧。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方案省略了复杂液压配管,结构简单,能够减少施工量和维护量,从而降低成本;本方案在工作过程中,双向定量泵无需长时间待机工作,不会产生节流损失;同时,本方案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均压和排压,使高炉装料受料更加稳定。
[0015]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7]图1为一种高炉均排压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0018]附图标记:1.1

油箱,2.1

双向定量泵,3.1

联轴器,4.1

伺服电机,5.1

第一溢流阀,5.2
‑ꢀ
第二溢流阀,6.1

第一单向阀,6.2

第二单向阀,6.3

单向补油阀,7.1

双向液压锁,8.1

料罐, 9.1

第一开关电磁阀A,9.2

第二开关电磁阀A,10.1

第一开关电磁阀B,10.2

第二开关电磁阀B,11.1

第一开关电磁阀C,11.2

第二开关电磁阀C,12.1

第一开关电磁阀D,12.2

第二开关电磁阀D,13.1

第一均压阀油缸,13.2

第二均压阀油缸,14.1

第一排压阀油缸、14.2

第二排压阀油缸,15.1

第一均压阀,15.2

第二均压阀、16.1

第一排压阀,16.2

第二排压阀,17.1
‑ꢀ
均压管,18.1

排压管19.1

第四开关电磁阀,19.2

第三开关电磁阀,20.1

压力开关,21.1

蓄能器,22.1

伴热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1]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均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1)、双向定量泵(2.1)和伺服电机(4.1),所述伺服电机(4.1)与所述双向定量泵(2.1)连接,所述油箱(1.1)通过两组控制阀分别与双向定量泵(2.1)的两端相连接,每组控制阀均包括相互并联的溢流阀和单向阀;还包括料罐(8.1),料罐(8.1)两侧连接有均压管道(17.1)和排压管道(18.1),所述均压管道(17.1)上设有第一均压阀(15.1),所述排压管道(18.1)上设有第一排压阀(16.1);所述第一均压阀(15.1)连接有第一均压阀油缸(13.1),所述第一排压阀(16.1)连接有第一排压阀油缸(14.1);所述第一均压阀油缸(13.1)的有杆腔和第一排压阀油缸(14.1)的有杆腔均通过上腔体管路与双向定量泵(2.1)的一端连接,第一均压阀油缸(13.1)的无杆腔和第一排压阀油缸(14.1)的无杆腔均通过下腔体管路与双向定量泵(2.1)的另一端连接;每条上腔体管路均设有第一开关电磁阀,每条下腔体管路均设有第二开关电磁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均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管道(17.1)上还连接有第二均压阀(15.2),所述第二均压阀(15.2)与第一均压阀(15.1)并联;所述排压管道(18.1)上还连接有第二排压阀(16.2);所述第二排压阀(16.2)与第一排压阀(16.1)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猛袁强刘玉蔡春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