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75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2
一种电接线盒,包括:第一壳体,其被构造为保持平板状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其被构造为使得第一端子能够插入其中,从而在第一端子插入至第二端子时,第二端子导电地连接至第一端子;以及第二壳体,其被构造为与第一壳体卡合。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与第二壳体的第二空间一起界定了被构造为容纳第二端子的空间。第一空间被构造为容纳第一端子的一部分。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卡合时,允许第一端子插入至第二端子中,使得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导电连接。导电连接。导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接线盒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接线盒。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电接线盒,其连接至控制电路,安装在车辆上,并且连接至车辆的电动机等。作为用于连接控制电路与电接线盒的方法的示例,专利文献1公开了由舌片状端子和盒状端子实现的端子之间的导电连接。具体地,控制电路和电接线盒中的一者的端子具有舌片状部,并且控制电路和电接线盒中的另一者的端子具有管状部。一个端子的舌片状部插入到另一个端子的管状部中,以在管状孔中实现导电连接。一个端子被另一个端子的压接片在不同的位置处压接,从而将一个端子固定至另一个端子。
[0003]专利文献1:JP

A

2007

095661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专利文献1中,当要将端子容纳在壳体中时,由于端子是一体的,因此难以通过插入成型、压配合等来容纳(保持)端子。因此,需要选择与插入成型或压配合不同的方法来将一体化的端子容纳在壳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专门的处理来将端子容纳在壳体中,使得操作变得复杂。
[0005]即使在将一个端子容纳在壳体中之后将另一个端子接合(例如,通过铆钉接合)至所述一个端子时,通常单独地进行专门的处理来接合端子。以这样的方式,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现有技术中的电接线盒有改进的空间。
[0006]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了本公开,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操作性优良的电接线盒。
[0007]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接线盒,其包括: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被构造为保持平板状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端子能够插入至该第二端子中,从而在所述第一端子插入至所述第二端子中时,所述第二端子导电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端子;以及第二壳体,其被构造为与第一壳体卡合。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与第二壳体的第二空间一起界定了被构造为容纳第二端子的空间。第一空间被构造为容纳第一端子的一部分。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卡合时,使得第一端子能够插入至第二端子中,从而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导电连接。
[0008]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可操作性优秀的电接线盒。
[0009]以上简要描述了本公开。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下面描述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细节将进一步阐明。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接线盒的立体图;
[0011]图2是图1所示的电接线盒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12]图3是图2所示的电接线盒的分解立体图;
[0013]图4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电接线盒的阳端子插入阴端子中之前的阳端子与阴端子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图4B是示出阳端子插入阴端子后的阳端子与阴端子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其中,图4A和4B中省略了导电部和矛杆;
[0014]图5A是当从前方观看时图4B的正面图,图5B是从右(或左)观看时图4B的正面图;并且
[0015]图6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接线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第一实施例>
[0017]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电接线盒1。电接线盒1安装在车辆上,并且也是将控制电路(未示出)与电动机(未示出)导电连接的电气控制盒。即,电接线盒1的一端与控制电路导电连接,并且电接线盒1的另一端与电动机端子8(电动机)导电连接。
[0018]下文中,如图1至6所示,定义了“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上”、“下”、“右”和“左”以便于描述。“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彼此正交。上下方向对应于本公开的插入方向和卡合方向。插入方向是阳端子2插入至阴端子6中的方向,并且卡合方向是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卡合(即组装)的方向。左右方向对应于本公开的“与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
[0019]如图1所示,电接线盒1包括:第一壳体4,其保持平板状的阳端子2;阴端子6,阳端子2插入到该阴端子6并导电连接至该阴端子6;以及第二壳体5,其与第一壳体4卡合。换言之,保持阳端子2的第一壳体4、阴端子6和第二壳体5构成电接线盒1。阳端子2对应于本公开的“第一端子”,阴端子6对应于本公开的“第二端子”。在下文中,将依次描述构成电接线盒1的第一壳体4(包括阳端子2)、第二壳体5和阴端子6。
[0020]首先,将描述第一壳体4。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卡合以与第二壳体5一起构成容纳(保持)阴端子6的壳体3。如图1至图3(特别是图3)所示,第一壳体4一体地包括主体22和上壁部21,该主体22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管状形状,并且该上壁部21位于主体22的上表面并且构成电接线盒1的上表面的绝大部分外观。
[0021]主体22在彼此面对的一对周壁中的每个周壁的外表面上一体地设置有锁定突起23。锁定突起23设置在右周壁和左周壁中的每一者上,并且在右周壁上向右突出且在左周壁上向左突出。锁定突起23具有通过锁定至稍后描述的第二壳体5的锁定孔33来防止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离的功能。
[0022]主体22具有设置在主体22内部的第一空间25,该第一空间25被主体22的周壁包围并且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主体22。换言之,第一空间25是具有大致矩形管状形状的主体22的管状孔。第一空间25容纳后述的阴端子6的第一管状部41(具体地,见图1)。
[0023]上壁部21设置有保持部24,该保持部24保持阳端子2。通过使上壁部21的一部分与将在稍后描述的阳端子2的被保持部11的形状相对应地开口而获得保持部24。具体而言,保持部24是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贯通上壁部21的开口。即,阳端子2的被保持部11被压配至保持部24中。例如,当阳端子2插入成型至上壁部21时,保持部24可以具有从上壁部21的上表面向下凹进的槽状。以这样的方式,阳端子2一体地设置(即一体地模制)在第一壳
体4中。
[0024]接下来,将描述阳端子2。阳端子2由平板状的汇流条实现。阳端子2的一端导电地连接至阴端子6(和电动机端子8),并且阳端子2的另一端导电地连接至控制电路(未示出)。如图1至图3所示,阳端子2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被保持部11和通过将被保持部11的前端向下弯曲而获得的连接部12。
[0025]阳端子2与第一壳体4一体地模制,使得被保持部11由第一壳体4的保持部24保持。连接部12被容纳在第一空间25中。当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组装后,连接部12插入后述的阴端子6的第一管状部41内。于是,阳端子2与第一管状部41的管状孔内的导电部(未示出)进行接触,使得阳端子2与阴端子6导电连接。
[0026]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壳体5。如图1所示,第二壳体5与第一壳体4卡合,以与第一壳体4一起构成容纳(保持)阴端子6的壳体3。如图1至图3(特别是图3)所示,第二壳体5包括大致长方体的主体31。
[0027]主体31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一对壁部中的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接线盒,该电接线盒包括: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被构造为保持平板状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端子能够插入至该第二端子中,从而当所述第一端子插入至所述第二端子中时,所述第二端子导电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端子;以及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壳体卡合,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空间一起界定了被构造为容纳所述第二端子的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空间被构造为容纳所述第一端子的一部分,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卡合时,使得所述第一端子能够插入至所述第二端子中,从而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勇勋八木新太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