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末端及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75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末端及空调机组,其中,空调末端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具有混流风道,壳体上设置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回风口通过混流风道与送风口连通;辐射板,连接在壳体上并位于回风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末端及空调机组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末端的换热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能耗高的问题。能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末端及空调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末端及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商用空调是商用建筑的主要耗电设备,在炎热的夏季,其耗电量通常要占到商用建筑整体耗电量的80%甚至更高。因此,如何降低空调的能耗,减少费用支出,实现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关注的重点。
[0003]现有的空调末端基本采用对流的形式,换热方式单一,空调使用者体验差,而且能耗高。伴随全球性的节能减排,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好的提高空调能效,提升人体舒适度,成了空调行业的核心关注点。
[0004]现有技术中,空调末端的换热方式,换热效率低,能耗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末端及空调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末端的换热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末端,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具有混流风道,壳体上设置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回风口通过混流风道与送风口连通;辐射板,连接在壳体上并位于回风口处。
[0007]进一步地,辐射板突出于回风口,辐射板至少部分位于壳体的外部。
[0008]进一步地,辐射板可拆卸地连接在壳体上。
[0009]进一步地,混流风道包括相连的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第一风道段的第一端与回风口连通,第一风道段的第二端与第二风道段的第一端相连,第二风道段的第二端与送风口连通。
[0010]进一步地,沿第一风道段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第一风道段的直径逐渐减小。
>[0011]进一步地,沿第二风道段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第二风道段的直径逐渐增大。
[0012]进一步地,混流风道中设置有用于驱动气流流动的风机。
[0013]进一步地,风机为贯流风机。
[0014]进一步地,贯流风机的数量为两个并通过一个电机驱动,两个贯流风机共轴线。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空调末端。
[0016]室内空气通过辐射板换热后,进入壳体内部的混流风道,在混流风道中充分混合后,通过送风口吹入室内,在室内进行换热。本技术的空调末端的结构通过采用辐射和对流的形式,来提高空气的换热效率,能耗更低,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末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末端的辐射板及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末端的风机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2]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末端,空调末端包括壳体10和辐射板20,壳体10内部具有混流风道11,壳体10上设置有送风口12和回风口13,回风口13通过混流风道11与送风口12连通;辐射板20,连接在壳体10上并位于回风口13处。
[0023]室内空气通过辐射板换热后,进入壳体内部的混流风道,在混流风道中充分混合后,通过送风口吹入室内,在室内进行换热。本技术的空调末端的结构通过采用辐射和对流的形式,来提高空气的换热效率,能耗更低,更加节能环保。
[0024]优选地,辐射板20突出于回风口13,辐射板20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0的外部。将置于回风口处的辐射板外露出来,以增大辐射面积。假设回风口长为80mm,宽为100mm,此时辐射换热面积为8000mm2,辐射板上的冷媒水管直径为7mm,数量为10根,圆周长约为11mm,外露后,将增加(5.5

3.5)*10=20mm2,即此时的辐射换热总面积为8020mm2,一个回风口换热面积增长率为0.25%,若此时房间内同样的回风口数量为4个,则总的换热面积将增长1%。
[0025]辐射板20可拆卸地连接在壳体10上。用户可以根据房间最大负荷,自行设计安装辐射板,以增大或者缩小辐射区域的面积。当房间热负荷最大时,调节辐射板面积使用率达到100%即可满足其供冷需求。在其运行过程中,根据房间负荷调整辐射板面积,当室内负荷增大时,增加辐射换热板面积,加强辐射换热,满足室内热负荷需求;当室内负荷减小时,减小辐射换热板面积,削减辐射换热,满足室内热负荷需求,实现对空间的针对性、可调节控制。
[0026]参见图2,混流风道11包括相连的第一风道段11a和第二风道段11b;第一风道段11a的第一端与回风口13连通,第一风道段11a的第二端与第二风道段11b的第一端相连,第二风道段11b的第二端与送风口12连通。
[0027]沿第一风道段11a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第一风道段11a的直径逐渐减小。第一风道段11a的渐缩结构,可以使进入混流风道的空气中的水分,在第一风道段的侧壁上凝结,即水分子撞到渐缩结构的侧壁上凝结,然后滞留在混流风道内,进而降低吹出送风口空气的水分含量。同时空调机组增加了温度检测设备,检测温度:t=Aφ+Bt,(φ为相对湿度,t为干球温度,即空气温度),当温度检测设备检测到空气温度大于露点温度时,此时空气通过送风口吹出,将不会发生凝露现象,大大增加人体舒适感,提高空调体验。
[0028]为了不影响出风的风量,本实施例还对第二风道段11b进行了改进,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二风道段11b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第二风道段11b的直径逐渐增大。
[0029]优选地,混流风道11中设置有用于驱动气流流动的风机30,在本实施例中,风机30为贯流风机。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贯流风机的数量为两个并通过一个电机驱动,两个贯流风机共轴线。
[0030]本实施例的空调末端,通过辐射板外置和混流风道消凝露设计,增加辐射换热面积,且辐射面可根据室内热负荷大小进行调节,可更好的匹配于客户需求。混流风道的消凝
露设计可使空气更好的混合,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子含量,降低凝露风险,提高人体舒适度。增加温度监测设备,保证风道内的空气吹出时,大于露点温度,不会发生凝露。此新型空调末端可大大增加换热效率同时提高人体舒适度。
[003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的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末端。
[0032]本实施例的空调末端,通过辐射板外置和混流风道消凝露设计,增加辐射换热面积,且辐射面可根据室内热负荷大小进行调节,可更好的匹配于客户需求。混流风道的消凝露设计可使空气更好的混合,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子含量,降低凝露风险,提高人体舒适度。增加温度监测设备,保证风道内的空气吹出时,大于露点温度,不会发生凝露。此新型空调末端可大大增加换热效率同时提高人体舒适度。
[0033]当然,以上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部具有混流风道(11),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送风口(12)和回风口(13),所述回风口(13)通过所述混流风道(11)与所述送风口(12)连通;辐射板(20),连接在所述壳体(10)上并位于所述回风口(13)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板(20)突出于所述回风口(13),所述辐射板(2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0)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板(20)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壳体(10)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风道(11)包括相连的第一风道段(11a)和第二风道段(11b);所述第一风道段(11a)的第一端与所述回风口(13)连通,所述第一风道段(11a)的第二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明胜王晓东鄢学艳迟亚玲邹家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