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470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包括电源箱、转筒和水质监测仪,所述电源箱的底部拐角端固定设有支撑腿,所述电源箱的左端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部前后端固定设有支板,所述转筒设于所述支板的左端中间,所述转筒的外部环绕连接有电源线,所述水质监测仪电性连接于电源线的下端,所述转筒的前端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前端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支板,所述限位板的后端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后端连接有驱动电机。该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便于自动化控制转筒转动收卷电源线,高效控制水质监测仪伸入于水下监测水质状态,提高中华绒螯蟹育苗效率。提高中华绒螯蟹育苗效率。提高中华绒螯蟹育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
,具体为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绒螯蟹是软甲纲动物的一个属名。属于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真短尾派,胸孔亚派,方蟹总科,弓蟹科,弓蟹亚科,绒螯蟹属。绒螯蟹仿天然生态育苗是在总结石壁土池育苗、天然海水工厂化育苗、人造海水工厂化育苗和塑料大棚土池育苗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稀密度露天培育晚苗的一种新的方式,蟹苗产量逐年增加。
[0003]目前,现有的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水下监测装置适用范围局限,无法移动多处使用,不便自动化控制水质监测仪本体伸入于水下实时监测水质状态,导致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的效率低。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水下监测装置适用范围局限,不便自动化控制水质监测仪本体伸入于水下实时监测水质状态,导致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包括电源箱、转筒和水质监测仪,所述电源箱的底部拐角端固定设有支撑腿,所述电源箱的左端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部前后端固定设有支板,所述转筒设于所述支板的左端中间,所述转筒的外部环绕连接有电源线,所述水质监测仪电性连接于电源线的下端,所述转筒的前端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前端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支板,所述限位板的后端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后端连接有驱动电机。
[0008]优选的,所述电源箱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外端电性连接安装有显示屏。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轴的前端固定设有齿轮盘,所述转筒的内部后端固定设有齿孔,所述齿轮盘与齿孔啮合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右侧固定分布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右侧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设于支板的后端。
[0011]优选的,所述转筒的前后端固定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设于限位板的内侧端。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1)该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电源箱可稳定支撑于岸边,便于自动化控制转筒转动收卷电源线,从而高效的控制水质监测仪伸入于水下监测水质状态,提高了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的效率,设备结构简单,方便实时监测,适用范围广,值得推广。
[0014](2)该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便于经过显示屏实时观察监测信息数据,使用方便,驱动转筒更加稳定,驱动电机支撑强度高,经久耐用,转动收纳较为方便,供电稳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支撑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电源箱1、转筒2、水质监测仪3、固定板4、驱动电机5、箱门6、支撑腿7、显示屏8、电源线9、限位板10、支板11、连接轴12、固定环13、支撑板14、加强板15、驱动轴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包括电源箱1、转筒2和水质监测仪3,所述电源箱1的底部拐角端固定设有支撑腿7,所述电源箱1的左端固定设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左部前后端固定设有支板11,所述转筒2设于所述支板11的左端中间,所述转筒2的外部环绕连接有电源线9,所述水质监测仪3电性连接于电源线9的下端,所述转筒2的前端固定设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的前端连接有连接轴12,所述连接轴12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支板11,所述限位板10的后端连接有驱动轴16,所述驱动轴16的后端连接有驱动电机5。
[0021]进一步改进地,所述电源箱1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箱门6,所述箱门6的外端电性连接安装有显示屏8,方便开闭检修维护,显示实时水质数据。
[0022]进一步改进地,所述驱动轴16的前端固定设有齿轮盘,所述转筒2的内部后端固定设有齿孔,所述齿轮盘与齿孔啮合连接,稳定控制转动,自动化性能高。
[0023]进一步改进地,所述驱动电机5的右侧固定分布有加强板15,所述加强板15的右侧固定设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固定设于支板11的后端,稳定支撑驱动电机5,结构强度高。
[0024]具体改进地,所述转筒2的前后端固定设有固定环13,所述固定环13固定设于限位板10的内侧端,提高了转动的稳定性能,安全限位,避免电源线收卷散乱。
[0025]水质监测仪的型号为AP

7000,其中涉及到的电路或电子元器件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所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0026]水质监测仪3同时拥有7个光学探头,系统标准配置为光学溶解氧、pH、ORP、EC、深
度和温度基本参数测量。
[0027]工作原理:
[0028]首先将电源箱1经过其底部的支撑腿7稳定支撑于岸边,启动驱动电机5,控制驱动轴16自动化转动,从而稳定带动转筒2转动,使得电源线9收卷或放开,从而控制水质监测仪3升降调节高度,方便直接伸入于水下监测水质状态,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效率高,监测的水质信息数据经过电源箱1前端的显示屏8实时显示,方便工作人员观察。
[0029]本技术的电源箱1、转筒2、水质监测仪3、固定板4、驱动电机5、箱门6、支撑腿7、显示屏8、电源线9、限位板10、支板11、连接轴12、固定环13、支撑板14、加强板15、驱动轴1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监测设备适用范围局限,不便自动化控制水质监测仪伸入于水下实时监测水质状态,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的效率低,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电源箱可稳定支撑于岸边,便于自动化控制转筒转动收卷电源线,从而高效的控制水质监测仪伸入于水下监测水质状态,提高了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的效率,便于经过显示屏实时观察监测信息数据,驱动转筒更加稳定,驱动电机支撑强度高,经久耐用,转动收纳较为方便,供电稳定。
[00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包括电源箱(1)、转筒(2)和水质监测仪(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箱(1)的底部拐角端固定设有支撑腿(7),所述电源箱(1)的左端固定设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左部前后端固定设有支板(11),所述转筒(2)设于所述支板(11)的左端中间,所述转筒(2)的外部环绕连接有电源线(9),所述水质监测仪(3)电性连接于电源线(9)的下端,所述转筒(2)的前端固定设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的前端连接有连接轴(12),所述连接轴(12)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支板(11),所述限位板(10)的后端连接有驱动轴(16),所述驱动轴(16)的后端连接有驱动电机(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筱珍陈昱辰成永旭高立娟陈立飞孙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金洋水产原种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