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燕专利>正文

一种心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461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心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引流瓶顶面连接出气管与输液管,输液管顶端连接三通管,三通管顶面安装第一阀门,第一阀门顶面连接引流管,三通管轴面上连额第二阀门,第二阀门一端连接注射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输液管与引流管之间安装三通管,注射器可从第二阀门上分离下来,在引流时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当患者胸腔内积液引流完毕后,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将注射器内吸入消毒液,再将注射器与第二阀门连接起来,推动注射器的推杆将消毒液注射到三通管、输液管与内管中,从而对整个引流管道进行消毒清洗,方便后续使用。方便后续使用。方便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积液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心内科积液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胸腔积液是以胸膜腔内病理性液体积聚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临床症候。胸膜腔为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一个潜在间隙,正常人胸膜腔内有5~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胸膜腔内每天有500~1000ml的液体形成与吸收,任何原因导致胸膜腔内液体产生增多或吸收减少,即可产生胸腔积液,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漏出性胸腔积液和渗出性胸腔积液两类,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胸腔内的积液通过穿刺针引流而出。
[0003]申请号为201911270856X的现有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心内科用体内积液引流装置,当体内积液中存在许多杂质造成堵塞时,通过泵11将储液罐13内的液体通过导流管12和输出管14输送到侧通道4中,流入到侧通道4的液体能够在进入到主通道5中之后向后置引流管6流动,借助于泵11的输出压力,这部分液体能够具有更高的压强,从而将堵塞的杂质冲开。此种方式在前置引流管1中未安装阀门,使得泵11引入的高压液流也会进入到前置引流管1中从而进入到患者的胸腔内,造成患者不可逆的损害,同时引入的高压液体为纯净水起不到任何消毒的效果,导致引流管道滋生细菌,不利于后续使用。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心内科积液引流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具备在引流结束后能够对引流管道等进行消毒清洗,同时还可对排出的积液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积液直接排出造成污染。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所述引流瓶顶面连接出气管与输液管,所述输液管顶端连接三通管,所述三通管顶面安装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顶面连接引流管,所述三通管轴面上连额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一端连接注射器;
[0008]所述引流瓶包括外壳、内瓶、底座、电源口、紫外线灯管、消毒液、内管、端盖与连接头,所述引流瓶外部安装外壳,所述引流瓶内部安装内瓶,所述引流瓶底部安装底座,所述底座轴面上安装电源口,所述引流瓶内安装紫外线灯管,所述引流瓶内放置消毒液,所述引流瓶内安装内管,所述引流瓶顶面安装端盖,所述端盖顶面安装连接头。
[0009]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与第一阀门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输液管与连接头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头底面固定连接内管。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患者的胸腔上开设切口,让引流管通过切口插入到患者的
胸腔积液内并且先一步打开第一阀门,将引流瓶置于低处,在胸腔压力作用下积液被引流管引出,然后经过三通管、输液管、内管进入到内瓶中,当内瓶内集满积液后可暂时关闭第一阀门,将输液管与连接头分离,然后打开端盖倒出内瓶中的积液。
[0011]优选的,所述内瓶内放置消毒液,所述外壳顶面活动安装端盖。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患者胸腔内的积液被引流到内瓶中后与消毒液中和,从而将积液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排出的积液造成污染,在外壳顶面螺纹连接端盖便于打开引流瓶倒出积液。
[0013]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安装若干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管与电源口电性相连。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患者胸腔内的积液引流完毕后不再需要使用该引流装置时,倒出内瓶内的积液后,使用清水冲洗下内瓶,然后在电源口上接入市政电源,底座对内瓶进行加热,紫外线灯管同步照射内瓶,整体结构便于对内瓶进行消毒,从而可方便下次使用,保证医疗卫生。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阀门与注射器之间螺纹连接。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注射器可从第二阀门上分离下来,在引流时关闭第二阀门,当患者胸腔内积液引流完毕后,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将注射器内吸入消毒液,再将注射器与第二阀门连接起来,推动注射器的推杆将消毒液注射到三通管、输液管与内管中,从而对整个引流管道进行消毒清洗,方便后续使用。
[0017]优选的,所述外壳与内瓶均为透明材质,且外壳正面设置毫升刻度。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壳与内瓶均采用透明材质制作方便医护人员观察内瓶中积液积攒的程度,同时在外壳的轴面上刻绘有毫升刻度便于医护人员知晓引流了多少积液。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1、输液管与引流管之间安装三通管,三通管连接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注射器可从第二阀门上分离下来,在引流时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当患者胸腔内积液引流完毕后,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将注射器内吸入消毒液,再将注射器与第二阀门连接起来,推动注射器的推杆将消毒液注射到三通管、输液管与内管中,从而对整个引流管道进行消毒清洗,方便后续使用。
[0021]2、引流瓶内设置内瓶,内瓶外侧安装紫外线灯管,当患者胸腔内的积液引流完毕后不再需要使用该引流装置时,倒出内瓶内的积液后,使用清水冲洗下内瓶,然后在电源口上接入市政电源,底座对内瓶进行加热,紫外线灯管同步照射内瓶,整体结构便于对内瓶进行消毒,从而可方便下次使用,保证医疗卫生。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结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结构引流瓶剖视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结构引流瓶立体示意图。
[0026]其中:1、引流瓶;2、出气管;3、输液管;4、三通管;5、第一阀门;6、引流管;7、第二阀门;8、注射器;11、外壳;12、内瓶;13、底座;14、电源口;15、紫外线灯管;16、消毒液;17、内
管;18、端盖;19、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4,一种心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引流瓶1顶面连接出气管2与输液管3,输液管3顶端连接三通管4,三通管4顶面安装第一阀门5,第一阀门5顶面连接引流管6,三通管4轴面上连额第二阀门7,第二阀门7一端连接注射器8;
[0029]引流瓶1包括外壳11、内瓶12、底座13、电源口14、紫外线灯管15、消毒液16、内管17、端盖18与连接头19,引流瓶1外部安装外壳11,引流瓶1内部安装内瓶12,引流瓶1底部安装底座13,底座13轴面上安装电源口14,引流瓶1内安装紫外线灯管15,引流瓶1内放置消毒液16,引流瓶1内安装内管17,引流瓶1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1)顶面连接出气管(2)与输液管(3),所述输液管(3)顶端连接三通管(4),所述三通管(4)顶面安装第一阀门(5),所述第一阀门(5)顶面连接引流管(6),所述三通管(4)轴面上连额第二阀门(7),所述第二阀门(7)一端连接注射器(8);所述引流瓶(1)包括外壳(11)、内瓶(12)、底座(13)、电源口(14)、紫外线灯管(15)、消毒液(16)、内管(17)、端盖(18)与连接头(19),所述引流瓶(1)外部安装外壳(11),所述引流瓶(1)内部安装内瓶(12),所述引流瓶(1)底部安装底座(13),所述底座(13)轴面上安装电源口(14),所述引流瓶(1)内安装紫外线灯管(15),所述引流瓶(1)内放置消毒液(16),所述引流瓶(1)内安装内管(17),所述引流瓶(1)顶面安装端盖(18),所述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燕于飞刘方萍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