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57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0
一种铰链,适用于折叠式屏幕装置,该折叠式屏幕装置包括该铰链、外壳单元及屏幕单元。铰链包含基座、扭力模块及支架模块。扭力模块设置于该基座上方且固接该屏幕单元。该扭力模块包括两个设置于该基座两端的外支撑单元及设置于该基座的内支撑单元。支架模块设置于该基座下方并包括两个沿着该前后方向延伸及分别固接所述接合板且可相对于该基座转动的连动支架。该铰链能使所述机壳在所述连动支架呈展开状态的展开位置与所述连动支架彼此相向的外折叠位置间转动,在该外折叠位置时,该扭力模块的所述外支撑单元及该内支撑单元共同形成呈半圆弧形的支撑面以支撑该屏幕单元。借此,避免该屏幕单元因机壳产生的内外径差而造成的拉扯挤压进而损坏。成的拉扯挤压进而损坏。成的拉扯挤压进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铰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铰链,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折叠式屏幕装置的铰链。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智能型手机几乎已成为人手一台的电子装置,且加上处理器、电池等效能的提升,人们更换手机的速度已不如这类产品刚问世时来的频繁。为了带给消费者更多新鲜感及满足大尺寸屏幕、携带方便的需求,折叠式智能型手机也陆续出现在市场上。折叠式智能型手机主要可分为内折式和外折式,内折式是指屏幕被折叠成两部分时该两部分的屏幕是面对面地被收合于机壳,而外折式则是指该两部分的屏幕以背对背方式折叠。其中,外折式智能型手机在折叠状态时的大小约莫为现有常见的智能型手机尺寸,消费者平时可在折叠状态时直接操作使用,在看影片、玩手游时又可展开提高视觉感受,是以外折式智能型手机较为受到大众期待。然而,有些外折式智能型手机在折叠过程中,屏幕与底下的机壳容易产生内外径差导致屏幕受到拉扯,有些外折式智能型手机则是在折叠后屏幕中央受转轴支撑不足,皆有可能造成屏幕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的铰链。
[0004]本专利技术铰链,适用于折叠式屏幕装置,该折叠式屏幕装置包括该铰链、外壳单元及屏幕单元,该外壳单元包括在左右方向上连接该铰链两侧边的两个机壳及分别设置于该机壳的两个接合板,该屏幕单元固定地设置于该铰链并可活动地容置于所述轨道槽,该铰链包含基座,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扭力模块,设置于该基座上方且固接该屏幕单元,该扭力模块包括沿着该前后方向延伸且设置于该基座两端的两个外支撑单元、沿着该前后方向延伸且设置于该基座的内支撑单元及设置于所述外支撑单元及该内支撑单元之间的至少一对扭力片单元,每一外支撑单元具有固接该基座的中央外支撑管、位于该中央外支撑管两侧的两个第一外支撑管及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一外支撑管的两个第二外支撑管,每一内支撑单元具有固接该基座的中央内支撑管、位于该中央内支撑管两侧的两个第一内支撑管及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一内支撑管的两个第二内支撑管;及支架模块,设置于该基座下方并包括沿着该前后方向延伸及分别固接所述接合板且能相对于该基座转动的两个连动支架,该连动支架连接所述扭力片单元;其中,该铰链能使所述机壳在所述连动支架呈展开状态的展开位置与所述连动支架彼此相向的外折叠位置间转动,在该外折叠位置时,该扭力模块的所述外支撑单元的所述第一外支撑管相对于该中央外支撑管向下枢转且所述第二外支撑管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外支撑管向下枢转,该内支撑单元的所述第一内支撑管相对于该中央内支撑管向下枢转且所述第二内支撑管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内支撑管向下枢转,以共同形成呈半圆弧形的支撑面以支撑该屏幕单元。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铰链,每一扭力片单元具有在该前后方向上交错排列的多个扭力片组及穿设所述扭力片组、该外支撑单元及该内支撑单元的多个连接轴,每一扭力片组具有
多个扭力片及连接所述扭力片的侧连接块,所述扭力片在该前后方向上层叠排列且在该左右方向彼此抵靠呈三排,每一扭力片供两个连接轴穿过且两侧形成齿部,使得各排扭力片能彼此啮合而相对枢转,该侧连接块具有能啮合于所述扭力片组一端的齿轮部。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铰链,每一连动支架具有底板及连接该底板两侧沿着该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侧板,该支架模块还包括设置于该基座两端且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侧板的两个同步单元,使得所述连动支架能相对于该基座同步转动。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铰链,该基座包括呈长条状的连接条及连接该连接条两端的两个收容块,每一同步单元具有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收容块且分别固接对应的所述侧板的两个连动件及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收容块彼此啮合且位于所述连动件之间的两个同步齿轮,每一连动件具有啮合于该同步齿轮的连动齿轮部、固定地穿设该侧板的连动轴部及穿设该收容块的安装轴部,其中一连动支架相对于该基座转动时能带动对应的该连动件转动,并通过所述同步齿轮连动另一个连动件转动,使得所述连动支架能同步转动。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铰链,每一收容块在该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凹槽,每一侧板呈L型并形成在该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卡抵活动槽,该支架模块还包括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侧板且沿着该左右方向延伸的四个卡抵件及设置于所述卡抵件及所述侧板之间的四个卡抵弹性件,每一卡抵件可活动地容置于对应的该卡抵活动槽并抵靠对应的该收容块,且所述机壳在该展开位置时能受该卡抵弹性件的弹性力推动以卡抵于对应的该凹槽。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铰链,该扭力模块还包括两个固接所述侧连接块且沿该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支撑板,每一连动支架还具有至少一对固接该底板且分别形成一连动槽的连动块,每一扭力片单元还具有分别固定地穿设所述侧连接块及对应的所述连动支架的所述连动块的连动槽的一对侧连接轴,使得所述连动支架转动时可连带所述侧支撑板、所述侧连接块及所述扭力片转动。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铰链,还包含设置于所述连动支架下方的包覆件,每一连动支架的该底板形成沿着该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滑动槽,该支架模块还包括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滑动槽且固接该包覆件的多个滑动块,使得该包覆件能相对于所述连动支架滑动。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铰链,该铰链能使所述机壳在该展开位置、该外折叠位置及所述侧支撑板彼此相向的内折叠位置间转动,在该内折叠位置时,该扭力模块的所述外支撑单元的所述第一外支撑管相对于该中央外支撑管向上枢转且所述第二外支撑管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外支撑管向上枢转,该内支撑单元的所述第一内支撑管相对于该中央内支撑管向上枢转且所述第二内支撑管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内支撑管向上枢转,以与所述侧支撑板共同界定出呈水滴状的空间能供该屏幕单元容置。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扭力模块的所述外支撑单元的所述第一外支撑管相对于该中央外支撑管向下枢转且所述第二外支撑管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外支撑管向下枢转,该内支撑单元的所述第一内支撑管相对于该中央内支撑管向下枢转且所述第二内支撑管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内支撑管向下枢转,以共同形成一呈半圆弧形的支撑面以支撑该屏幕单元,避免该屏幕单元因机壳产生的内外径差而造成的拉扯挤压进而损坏。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折叠式屏幕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4]图2是该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15]图3是该实施例的外壳单元的俯视图;
[0016]图4是由图3的割面线IX

IX得出的剖视图;
[0017]图5是该实施例的该外壳单元的侧视图;
[0018]图6是由图1的割面线XI

XI得出的不完整的剖视图;
[0019]图7是该实施例的屏幕单元的立体图;
[0020]图8是该实施例的铰链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8A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9是该实施例的该铰链的扭力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9A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10是该实施例的该铰链的该扭力模块的前视图;
[0025]图11是该实施例的立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适用于折叠式屏幕装置,该折叠式屏幕装置包括该铰链、外壳单元及屏幕单元,该外壳单元包括在左右方向上连接该铰链两侧边的两个机壳及分别设置于该机壳的两个接合板,该屏幕单元固定地设置于该铰链并可活动地容置于所述轨道槽,其特征在于,该铰链包含:基座,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扭力模块,设置于该基座上方且固接该屏幕单元,该扭力模块包括沿着该前后方向延伸且设置于该基座两端的两个外支撑单元、沿着该前后方向延伸且设置于该基座的内支撑单元及设置于所述外支撑单元及该内支撑单元之间的至少一对扭力片单元,每一外支撑单元具有固接该基座的中央外支撑管、位于该中央外支撑管两侧的两个第一外支撑管及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一外支撑管的两个第二外支撑管,每一内支撑单元具有固接该基座的中央内支撑管、位于该中央内支撑管两侧的两个第一内支撑管及分别枢设于所述第一内支撑管的两个第二内支撑管;及支架模块,设置于该基座下方并包括沿着该前后方向延伸及分别固接所述接合板且能相对于该基座转动的两个连动支架,该连动支架连接所述扭力片单元;其中,该铰链能使所述机壳在所述连动支架呈展开状态的展开位置与所述连动支架彼此相向的外折叠位置间转动,在该外折叠位置时,该扭力模块的所述外支撑单元的所述第一外支撑管相对于该中央外支撑管向下枢转且所述第二外支撑管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外支撑管向下枢转,该内支撑单元的所述第一内支撑管相对于该中央内支撑管向下枢转且所述第二内支撑管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内支撑管向下枢转,以共同形成呈半圆弧形的支撑面以支撑该屏幕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每一扭力片单元具有在该前后方向上交错排列的多个扭力片组及穿设所述扭力片组、该外支撑单元及该内支撑单元的多个连接轴,每一扭力片组具有多个扭力片及连接所述扭力片的侧连接块,所述扭力片在该前后方向上层叠排列且在该左右方向彼此抵靠呈三排,每一扭力片供两个连接轴穿过且两侧形成齿部,使得各排扭力片能彼此啮合而相对枢转,该侧连接块具有能啮合于所述扭力片组一端的齿轮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每一连动支架具有底板及连接该底板两侧沿着该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侧板,该支架模块还包括设置于该基座两端且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侧板的两个同步单元,使得所述连动支架能相对于该基座同步转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赐成艳姣
申请(专利权)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