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56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低温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包括内层、中层及外层,其中,内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茂金属聚乙烯:25%~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5%~30%;高压聚乙烯:20%~25%;聚烯烃塑性体:5%~35%;中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茂金属聚乙烯:50%~6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5%~30%;高压聚乙烯:10%~20%;聚烯烃塑性体:0%~20%;外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茂金属聚乙烯:30%~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5%~40%;高压聚乙烯:20%~25%;聚烯烃塑性体:0%~3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能够降低重包装膜的破包率,尤其是重包装膜在低温下的破包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低温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低温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属于重包装膜


技术介绍

[0002]三层共挤重包装膜是通过三层共挤吹塑工艺生产的具有高强度的重载膜,常用于固体颗粒物的包装袋。与传统的编织袋包装形式相比,重包装膜具有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包装效率,包装物更加洁净。常见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用于包装10kg、15kg、25kg的包装物。
[0003]为了保证重包装膜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热封强度,重包装膜通常选用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m

LLDP)、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LDPE)、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以及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PE)混配制得。现有的重包装膜配方不仅原料多,而且在温度较低时(冬季,0℃~

35℃的环境),聚乙烯制品会出现明显的低温脆性,从而使得制备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在低温下的强度并不理想。选用现有技术制备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的低温脆性往往会导致包装袋破损率严重,破包率上升,为工业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低温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能够降低现有技术中的重包装膜的破包率,尤其是重包装膜在低温下的破包率。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耐低温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包括内层、中层及外层,其中,内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茂金属聚乙烯:25%~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5%~30%,高压聚乙烯:20%~25%,聚烯烃塑性体:5%~35%;中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茂金属聚乙烯:50%~6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5%~30%,高压聚乙烯:10%~20%,聚烯烃塑性体:0%~20%;外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茂金属聚乙烯:30%~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5%~40%,高压聚乙烯:20%~25%,聚烯烃塑性体:0%~35%。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内层还包含加工助剂,内层中加工助剂的质量百分比为1%~5%;和/或,外层还包含加工助剂,内层中加工助剂的质量百分比为1%~5%,加工助剂包括聚氧化乙烯和/或偏二氟乙烯

六氟丙烯共聚物。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层还包含色母,中层中色母的质量百分比为1%。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重包装膜总厚度为120~180μm,内层的厚度、中层的厚度、外层的厚度的比例为1:2~3:1。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茂金属聚乙烯的密度为0.918~0.920g/cm3,熔融指数为0.3~2.0g/10min。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18~0.920g/cm3,熔融指数为0.5~1.5g/10min。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高压聚乙烯的密度为0.918~0.920g/cm3,熔融指数为0.2~0.8g/10min。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聚烯烃塑性体的密度为0.900~0.915g/cm3,熔融指数为0.5~1.5g/10min。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三层共挤重包装膜是通过三层共挤吹膜机经过吹塑加工制得。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吹塑加工过程的温度为170~210℃。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耐低温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其内层、中层、外层采用特定种类及比例的茂金属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高压聚乙烯、聚烯烃塑性体,按照相应比例进行复配,能够使重包装膜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尤其是保证重包装膜在低温环境下(0℃~

35℃)的力学性能,进而降低重包装膜在低温环境下的破包率。
[0017]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包装膜能够满足低温极寒天气下对三层共挤重包装膜的应用需求,可极大改善低温地区重包装膜的冬季破包率较高的现象,减少原料的损耗,对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等方面有着优异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基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低温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包括内层、中层及外层,其中,内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茂金属聚乙烯:25%~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5%~30%,高压聚乙烯:20%~25%,聚烯烃塑性体:5%~35%;中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茂金属聚乙烯:50%~6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5%~30%,高压聚乙烯:10%~20%,聚烯烃塑性体:0%~20%;外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茂金属聚乙烯:30%~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5%~40%,高压聚乙烯:20%~25%,聚烯烃塑性体:0%~35%。具体地,三层共挤重包装膜由内至外依次设置内层、中层及外层,采用上述的原料和配比,能够保证三层共挤重包装膜(重包装膜)在低温环境中的力学性能,进一步降低包装膜的破损率和破包率。
[0020]具体地,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是指结构中具有线型结构的聚乙烯,一般情况下分子链较长。高压聚乙烯也叫做低密度聚乙烯,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相比,高压聚乙烯的结构中具有较多的支化点,类似于树枝状结构。聚烯烃塑性体可以通过购买获得,常见的由美国陶氏化学(DOW化学)、日本三井等企业生产的系列聚烯烃塑性体,具体包括美国陶氏1881G、美国陶氏475HM等牌号。本专利技术中的聚烯烃塑性体选自美国陶氏1881G、美国陶氏475HM中的至少一种。上述茂金属聚乙烯可以简称为mL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可以简称为LLDPE,高压聚乙烯可以简称为LDPE,聚烯烃塑性体可以简称为POP。
[0021]具体地,在内层中,mLLDPE的质量百分比为25%~40%,例如25%、30%、35%、40%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LLDPE的质量百分比为15%~30%,例如15%、20%、25%、30%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LDPE的质量百分比为20%~25%,例如20%、21%、22%、23%、24%、25%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POP的质量百分比为5%~35%,例如5%、10%、15%、20%、25%、30%、35%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
[0022]具体地,在中层中,mLLDPE的质量百分比为50%~60%,例如50%、52%、54%、56%、58%、60%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LLDPE的质量百分比为15%~30%,例如15%、20%、25%、30%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LDPE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例如10%、15%、20%或其中任意两者组成的范围。POP的质量百分比为0%~20%,例如0%、2%、5%、10%、15%、20%或其中任意两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低温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中层及外层,其中,内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茂金属聚乙烯:25%~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5%~30%;高压聚乙烯:20%~25%;聚烯烃塑性体:5%~35%;中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茂金属聚乙烯:50%~6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5%~30%;高压聚乙烯:10%~20%;聚烯烃塑性体:0%~20%;外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茂金属聚乙烯:30%~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5%~40%;高压聚乙烯:20%~25%;聚烯烃塑性体:0%~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还包含加工助剂,所述内层中加工助剂的质量百分比为1%~5%;和/或,所述外层还包含加工助剂,所述内层中加工助剂的质量百分比为1%~5%;所述加工助剂包括聚氧化乙烯和/或偏二氟乙烯

六氟丙烯共聚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低温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所述中层还包含色母,所述中层中色母的质量百分比为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的三层共挤重包装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关莉朱军胡斌龚毅斌刘广宇张宝林冉崇文缪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