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压装置及其辊压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454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辊压装置及其辊压机,具有一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减速装置,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转接装置,所述转接装置固定连接一辊压轮。所述连接装置具有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穿过一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有一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有三个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有一第一内齿轮座。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枢接有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有一双头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辊压轮刚性更强,不仅能够承受更大的径向力,还能适应一定不同大小尺寸的熟料。还能适应一定不同大小尺寸的熟料。还能适应一定不同大小尺寸的熟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压装置及其辊压机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泥加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辊压装置及其辊压机。

技术介绍

[0002]辊压机为水泥节能粉磨设备,具有替代能耗高、效率低的球磨机预粉磨系统,并且降低钢材消耗及噪声的功能。但现有的辊压机的辊压整体稳定性能有待提高,当物料在辊子两端不均匀分布时或出现粗细料离析时,辊压机会出现辊缝差,活动辊始终处于偏斜的状态运行,甚至活动辊的一侧没有离开中心挡块,没有在两辊间形成均匀、稳定的料层。但现有辊压机恒压控制系统对此无调整控制措施,造成辊压机左右两侧辊缝偏差过大,严重影响挤压效果。辊压轮的受力大,产生很大的扭力值,会使得设备电机的受力大,选用更大功率的电机来驱动,会导致设备整体占地面积大,而且现有的辊压机只能适用某些尺寸大小的熟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辊压装置及其辊压机,能够提高稳定性,所述辊压轮不仅能够承受更大的径向力,还能适应一定不同大小尺寸的熟料。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辊压装置,具有一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减速装置,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转接装置,所述转接装置固定连接一辊压轮;所述连接装置具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穿过一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有一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有三个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有一第一内齿轮座;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枢接有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有一双头齿轮。
[0006]较佳地,所述减速装置具有一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有一连接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通过一小轴承枢接有一减速箱壳;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有一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有一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通过一大轴承枢接所述减速箱壳。
[0007]优选的,所述减速箱壳固定连接有一第一保护壳,所述第一保护壳固定连接有一第二保护壳,所述第二保护壳固定连接有一安装壳;所述安装壳两端都固设有一缓冲连接器,所述缓冲连接器滑动连接有一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两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安装壳另一面固定连接有一连接壳。
[0008]优选的,所述转接装置包括所述双头齿轮,所述双头齿轮啮合有三个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枢接有一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三安装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第四安装座;所述第四安装座通过一滚动轴承枢接有一连接壳,所述第四安装座末端固定连接所述辊压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内齿轮,所述内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壳。
[0009]优选的,一种辊压机,包括驱动装置、联轴装置以及所述辊压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有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设有两个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联轴装置,所述联轴装置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辊压装置;所述辊压装置具有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投放熟料。
[0010]优选的,所述联轴装置具有一双头联轴座,所述双头联轴座的两端都固设有一U型座,所述U型座上固定连接有一销钉;所述驱动件的转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联轴座,所述第一联轴座和所述第二联轴座的一段固设有所述U型座;所述第一联轴座抵接所述双头联轴座,所述双头联轴座抵接所述第二联轴座。
[0011]优选的,所述双头联轴座与所述第一联轴座和所述第二联轴座的所述销钉都是相互交叉抵接,所述双头联轴座与所述第一联轴座和所述第二联轴座的所述U型座都是相互交叉抵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通过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啮合内齿轮方式,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固定连接的所述安装座不与所述保护壳接触,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所述辊压轮的刚性。
[0014](2)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转接装置通过所述安装壳、所述缓冲连接器、所述安装杆和所述底座的连接方式,不与所述安装架直接连接,有利于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转接装置进行小位移进行缓冲,还可以适应一定不同大小尺寸的熟料。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所述辊压机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所述辊压机联轴装置正视图的立体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所述辊压机联轴装置A

A剖视的立体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所述辊压机辊压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所述辊压机辊压装置的爆炸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00、驱动装置;110、安装座;120、驱动件;200、联轴装置;201、第一联轴座;202、销钉;203、U型座;204、双头联轴座;205、第二联轴座;300、辊压装置;301、安装杆;302、开口;303、安装架;304、底座;305、连接头; 306、减速箱壳;307、第一保护壳;307、第二保护壳;309、安装壳;310、辊压轮;311、第一内齿轮座;312、第一主动齿轮;313、大轴承;314、小轴承; 315、第一从动齿轮;316、第一转轴;317、安装座;318、第二主动齿轮;319、第二从动齿轮;320、第二安装座;321、双头齿轮;322、齿轮;323、缓冲连接器;324、第三安装座;334、第三转轴;325、第三从动齿轮;326、连接壳;327、滚动轴承;328、第四安装座;329、第三转轴;330、减速装置;331、连接装置;332、转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参照图1,一种辊压机,包括驱动装置100,联轴装置200和辊压装置300。所述驱动装置100具有一安装座110,所述安装座110上固设有两个驱动件120,所述驱动件120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联轴装置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装置,具有一连接装置和安装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减速装置,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转接装置,所述转接装置固定连接一辊压轮;所述连接装置具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穿过一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有一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有三个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有一第一内齿轮座;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枢接有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有一双头齿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装置具有一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有一连接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通过一小轴承枢接有一减速箱壳;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有一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有一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通过一大轴承枢接所述减速箱壳。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壳固定连接有一第一保护壳,所述第一保护壳固定连接有一第二保护壳,所述第二保护壳固定连接有一安装壳;所述安装壳两端都固设有一缓冲连接器,所述缓冲连接器滑动连接有一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两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安装壳另一面固定连接有一连接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包括所述双头齿轮,所述双头齿轮啮合有三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东盛云新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市金杰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