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DF安全机制扩展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449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DF安全机制扩展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法,通过加密交叉引用表和根节点,封锁物理入口和逻辑入口,使任何PDF解析器都无法进入解析流程,从而起到加密的效果,除了标准规定的文档控制手段以外,还可以自定义扩展安全控制选项,包括复制字数、阅读次数、打印次数等;同时因为只加密了极少量数据,使加密和解密性能得到大幅提升,且文件越大,提升越明显,实现了在当前设备打开下载的PDF文件,如果被复制到其他电脑,则保证该PDF文件无法被任何PDF阅读工具打开,从而防止了PDF文件的扩散,做到了PDF文件的版权保护。做到了PDF文件的版权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PDF安全机制扩展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字版权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DF安全机制扩展 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数字出版物最常见的是以PDF格式进行存储。PDF文档是诞生于上世纪 90年代、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一种电子文档格式,但其Owner Password加密 方式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仅依靠阅读器开发商“君子约定”来保证其安全控制 行为(比如复制,打印,文档分割等权限)。所以目前针对Owner Password加 密的PDF文档,有很多破解工具,可以轻松突破这些限制,甚至可以直接把PDF 文档还原成不受任何保护的裸数据。这对PDF文档的安全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0003]国内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发展已经大大滞后于数字化的发展。行业迫切 需要一个简单、高效、功能强大的版权保护系统。国内虽然有此类产品,但是 要么使用复杂,要么防护简单容易破解,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出版企业的版权 保护需求。
[0004]目前依旧有很多政府机构对机密文件的传输采用最原始的人力送达模式。 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于数字化后的机密文件传播无法精确控制,因而只能采取成 本高、效率底下的传统模式分发。对于企业来说,一般都解决了“谁能看”的 问题,但是看的过程中、看完了之后的行为却无法控制,因此企业泄密已经屡 见不鲜。
[0005]内容创作者、创意创作者以及个人私密文档的传播,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 然而市面上还没有专门针对这一需求的版权保护产品。
[0006]综上,现有的PDF数字出版物普遍存在传播过程中无法精确控制传播权限、 限制控制不严格、控制流程繁琐、平台兼容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PDF安全机制扩展的数字版权保护 方法,深入电子文档底层,以PDF格式解析引擎作为整个版权保护系统的基础, 结合PDF格式的内部数据特征和传播介质特征识别,通过对PDF文件的局部关 键信息进行高强度加密对PDF文件形成完整的加密和权限控制。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基于PDF安全机制扩展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步骤一,首先标记PDF文件末尾位置;在PDF文件末尾,找到交叉引用表 起始位置(startref)节点并获取交叉引用表(xref)入口,记录交叉引用表 (xref)入口位置并标记;然后遍历交叉引用表(xref),找到文件尾(trailer) 字典,在文件尾(trailer)字典中查找根对象(root)词条对应的对象ID;从 对象ID中找到作为PDF文件逻辑入口的目录对象(Catalog)并在记录逻辑入 口位置并标记;最后遍历目录对象(Catalog)字典,找到目录对象(Catalog) 结束位置并标记;
[0011]步骤二:加密交叉引用表(xref)入口位置到PDF文件末尾位置的内容; 加密逻辑入口位置到目录对象(Catalog)结束位置的内容;
[0012]步骤三:从PDF文件末尾位置开始,追加用于版权保护的文件访问权限配 置信息,文件访问权限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阅读次数、阅读时长、打印次数、 打印时长、绑定的硬件指纹、是否允许拷贝、是否允许截屏;
[0013]步骤四:首先从PDF文件末尾位置开始对文件访问权限配置信息进行加密 并将文件访问权限配置信息末尾位置标记;最后把文件访问权限配置信息末尾 位置的值写在文件末尾以用于PDF文件的解析。
[0014]上述基于PDF安全机制扩展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法中,加密使用对称加密 (3DES)。
[0015]上述基于PDF安全机制扩展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法中,文件访问权限配置信 息长度为1024个字节。
[0016]上述基于PDF安全机制扩展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法中,根据阅读设备绑定的 硬件指纹确定阅读设备对经加密的PDF文件访问权限;阅读设备将PDF文件解 析后获得访问权限;PDF文件下载到阅读设备后依据硬件指纹对PDF文件再次被 加密。
[0017]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密交叉引用表和根节点,封锁物理入口和逻辑入口,使 任何PDF解析器(阅读器和破解工具)都无法进入解析流程,从而起到加密的 效果,除了标准规定的文档控制手段以外,还可以自定义扩展安全控制选项, 包括复制字数、阅读次数、打印次数等;同时因为只加密了极少量数据,使加 密和解密性能得到大幅提升,且文件越大,提升越明显。
[0019](2)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在当前设备打开下载的PDF文件,如果被复制到其他电 脑,则保证该PDF文件无法被任何PDF阅读工具打开,从而防止了PDF文件的 扩散,做到了PDF文件的版权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 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 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PDF文件主要由文件头、文件内容、交叉引用表(xref)和文件尾(trailer) 四部分组成。
[0022]文件头:一般就是表示该pdf文件遵循的pdf文件版本,例如1.3,1.7等
[0023]文件内容:实际存储文件内容的部分,按obj对象进行存储,每个obj对 象有一个编号,但是不一定是顺序存储的。
[0024]交叉引用表(xref):记录每个obj在整个文件中的位置,通过偏移量进行 定位。一个文件可以有多个交叉表。
[0025]文件尾(trailer):相对于文件头来说,文件尾(trailer)存储了最关键 的文件meta信息,1.交叉引用表(xref)在整个文件重的偏移位置2.文档的根 对象(root)的编号3.文档中具备的对象的个数。
[0026]一个PDF文件的文件体包括表示文档内容的对象。对象是文档的基本类型, 表示
文档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字体,页面,和实例图形。从PDF1.5开始,主干 部分也可以包含对象流,每个对象流都包含一系列间接对象。交叉引用表(xref) 包含的信息允许对文件中的间接对象进行随意访问,以便不需要阅读整个文件 即可定位任何特殊对象了。从PDF1.5开始,某些或所有的参照表信息也可以被 含在参照流中。
[0027]交叉引用表(xref)是PDF文件唯一有固定格式的一部分,每个交叉引用 表(xref)都从一个包含关键字xref的行开始。跟着这个行的是一个或多个参 照子部分,这些分部可以以任何顺序出现。子部分的构造有益于逐步更新,因 为它允许一个新的参照部分附加到PDF文件中来,而包含的选项紧紧只用于已 经被附加或删除的对象。对一个从未被更新过的文件,参照部分只包含一个子 部分,它的对象编号从0开始。
[0028]基于PDF安全机制扩展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步骤一,首先将PDF文件末尾位置标记为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DF安全机制扩展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标记PDF文件末尾位置;在PDF文件末尾,找到交叉引用表起始位置(startref)标记并获取交叉引用表(xref)入口,记录交叉引用表(xref)入口位置并标记;然后遍历交叉引用表(xref),找到文件尾(trailer)字典,在文件尾(trailer)字典中查找根对象(root)词条对应的对象ID;从对象ID中找到作为PDF文件逻辑入口的目录对象(Catalog)并在记录逻辑入口位置并标记;最后遍历目录对象(Catalog)字典,找到目录对象(Catalog)结束位置并标记;步骤二:加密交叉引用表(xref)入口位置到PDF文件末尾位置的内容;加密逻辑入口位置到目录对象(Catalog)结束位置的内容;步骤三:从PDF文件末尾位置开始,追加用于版权保护的文件访问权限配置信息,文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博冯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优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