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纵肋叠合板
[0001]本申请涉及叠合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纵肋叠合板。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在建筑施工中经常使用,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0003]目前,常使用的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和现浇顶板,预制底板是将混凝土浇筑在有钢筋骨架的模具内,且部分钢筋骨架伸出预制底板的顶面,然后将预制底板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在预制底板上浇筑现浇顶板,使现浇顶板与预制底板形成一个整体。使用时,将现场现浇顶板浇筑完成的叠合板安装到建筑物上。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叠合板自重大,使得叠合板在使用时需要的施工支撑数量多,不便于叠合板的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轻叠合板的自重,使叠合板安装更加方便,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应力纵肋叠合板。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应力纵肋叠合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预应力纵肋叠合板,包括底板、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纵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顶板(2)和桁架(3),底板(1)与顶板(2)均水平设置,且顶板(2)位于底板(1)的上方,底板(1)的顶面与顶板(2)的底面抵接,底板(1)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减重槽(13),顶板(2)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减重槽(13)一一对应的第二减重槽(23),桁架(3)的底部埋设在底板(1)内,桁架(3)的顶部埋设在顶板(2)内,桁架(3)用于连接底板(1)和顶板(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纵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为预制混凝土板;顶板(2)为现浇混凝土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纵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内埋设有第一纵向钢筋(12),第一纵向钢筋(12)位于第一减重槽(13)下方,第一纵向钢筋(12)的轴线方向与底板(1)的长度方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纵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内埋设有第二纵向钢筋(22),第二纵向钢筋(22)位于第二减重槽(23)上方,第二纵向钢筋(22)的轴线方向与顶板(2)的长度方向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纵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钢筋(12)、第二纵向钢筋(22)均为预应力钢筋。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向东,任成传,冯红达,常世涛,孙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