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445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应用在测绘无人机本体,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包括:支撑柱、防护框、连接轴、固定螺母、上透气槽、侧透气孔、第一弹簧、第一缓冲板、第一透风槽、第二弹簧、第二缓冲板和第二透风槽;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防护框对测绘无人机本体进行防护,而且,通过第一弹簧的两端与第一缓冲板和防护框相连接,同时,将第二弹簧的两端与第二缓冲板和防护框相连接,以实现当产品的两侧受到撞击时,降低撞击力作用在测绘无人机本体上,进一步实现对测绘无人机本体的防护。无人机本体的防护。无人机本体的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测绘无人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测绘无人机中多旋翼无人机使用最为广泛,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时螺旋桨高速旋转,非常容易与外界擦碰而导致失控、坠机甚至伤人,尤其是在环境较为狭窄、复杂的情况下,无人机很难进入,即使进入极易受到撞击而坠机,因此设计一款防撞装置,以对测绘无人机本体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提出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应用在测绘无人机本体上,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包括:支撑柱、防护框、连接轴、固定螺母、上透气槽、侧透气孔、第一弹簧、第一缓冲板、第一透风槽、第二弹簧、第二缓冲板和第二透风槽;至少两个支撑柱设置在测绘无人机本体的顶面;防护框呈凹字型,防护框绕设在无人机本体的外侧,且防护框放置在至少两个支撑柱上;连接轴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连接轴的一端与支撑柱相连接,且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防护框;固定螺母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固定螺母套设在连接轴的外侧,且固定螺母与防护框相贴合;两个上透气槽设置在防护框的顶部,且两个上透气槽位于至少两个支撑柱的两侧;至少四个侧透气孔均匀设置在防护框的两侧壁上;至少两个第一弹簧的一端与防护框的一侧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第一弹簧位于侧透气孔的两侧;第一缓冲板与至少两个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透风槽设置在第一缓冲板上,且第一透风槽与侧透气孔相对;至少两个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防护框的另一侧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第二弹簧位于侧透气孔的两侧;第二缓冲板与至少两个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透风槽设置在第二缓冲板上,且第二透风槽与侧透气孔相对;其中,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适配。
[0006]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至少两个支撑柱设置在测绘无人机本体的顶面,将呈凹字型绕设在无人机本体的外侧,并将防护框放置在支撑柱上,以实现支撑柱对防护框进行支撑,从而实现防护框对测绘无人机本机进行保护;其次,通过将连接轴的一端与支撑柱相连接,将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防护框,将固定螺母套设在连接轴的外侧,并将固定螺母与防护框相贴合,以实现将防护框固定在支撑柱上,从而提升防护框的稳定性;再次,通过将两个上透气槽设置在防护框的顶部,并将至少四个侧透气孔均匀设置在防护框的两侧壁上,以实现防护框的上方和侧方通风,且由于防护框呈凹字型,因此防护框的下方也通风,从而提实现无人机本体可正常飞行,而不受打扰;再次,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弹簧的一端与防护框的一侧壁相连接,并将第一缓冲板与至少两个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实现当第一缓冲板受到撞击时,第一弹簧受到压缩,以使第一弹簧吸收撞击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撞
击力作用到防护框上,进而避免测绘无人机本体受到损坏;再次,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防护框的另一侧壁相连接,并将第二缓冲板与至少两个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实现当第二缓冲板受到撞击时,第二弹簧受到压缩,以使第二弹簧吸收撞击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撞击力作用到防护框上,进而避免测绘无人机本体受到损坏;再次,通过将第一透风槽设置在第一缓冲板上,并将第一透风槽与侧透气孔相对,以防止第一缓冲板干扰测绘无人机本体产生的气流,从而确保测绘无人机本体正常运行;再次,通过将第二透风槽设置在第二缓冲板上,并将第二透风槽与侧透气孔相对,以防止第二缓冲板干扰测绘无人机本体产生的气流,从而确保测绘无人机本体正常运行。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防护框对测绘无人机本体进行防护,而且,通过第一弹簧的两端与第一缓冲板和防护框相连接,同时,将第二弹簧的两端与第二缓冲板和防护框相连接,以实现当产品的两侧受到撞击时,降低撞击力作用在测绘无人机本体上,进一步实现对测绘无人机本体的防护;通过将上透气槽设置在防护框的顶部,将侧气孔设置在防护框的两侧壁,且由于防护框呈凹字型,以实现防护框四周通风,从而确保测绘无人机本体的正常使用。
[0007]具体地,防护框的前后两端也设置有网格挡板。
[0008]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还包括:连接螺孔和连接螺杆;连接螺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至少四个连接螺孔均匀设置在防护框的两内壁上;连接螺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至少两个连接螺杆两端分别嵌入至少四个连接螺孔内,且至少两个连接螺杆的位于测绘无人机本体的下方;其中,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适配。
[0010]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至少四个连接螺孔均匀设置在防护框的两内壁上,将至少两个连接螺杆的两端分别嵌入至少四个连接螺孔内,并使连接螺杆位于测绘无人机本体的下方,以实现连接螺杆对防护框的底部进行支撑,从而实现连接螺杆与防护框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从而提升防护框的稳定性。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还包括:容纳槽、第三弹簧和支腿;两个容纳槽设置在防护框底面的两侧;至少两个第三弹簧分别嵌入两个容纳槽内,且至少两个第三弹簧的一端与防护框相连接;两个支腿分别嵌入两个容纳槽内,且两个支腿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三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三弹簧分别嵌入两个容纳槽内,将至少两个第三弹簧的一端与防护框相连接,并将两个支腿与至少两个第三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实现当产品降落时,支腿与地面接触,支腿压缩弹簧,从而实现缓冲的技术效果,以避免产品在降落时,产品与地面发生刚性接触,进而避免作用力作用到测绘无人机本体上,以避免测绘无人机本体受到损坏。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还包括:缓冲垫;缓冲垫为弹性体,缓冲垫设置在支腿的底部。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缓冲垫设置为弹性体,并将缓冲垫设置在支腿的底部,进一步避免产品与地面发生刚性接触,进而避免作用力作用到测绘无人机本体上,以避免测绘无人机本体受到损坏。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还包括:第一透风孔和第二透风
孔;至少两个第一透风孔均匀设置在防护框的两侧壁上,且第一透风孔穿过容纳槽;至少两个第二透风孔贯穿设置在支腿上,且第二透风孔与第一透风孔相对。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透风孔均匀设置在防护框的两侧壁上,将至少两个第二透风孔贯穿设置在支腿上,并使第二透风孔与第一透风孔相对,以提升防护框的透风性,从而确保无人机本体的正常运行。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轴的直径小于支撑柱的直径。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连接轴的直径小于支撑柱的直径,以实现防护框可放置在支撑柱上,从而提升防护框的稳定性。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固定螺母的数量是连接轴的数量的2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所述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应用在测绘无人机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包括:支撑柱,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测绘无人机本体的顶面;防护框,所述防护框呈凹字型,所述防护框绕设在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外侧,且所述防护框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柱上;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接,且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防护框;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固定螺母套设在所述连接轴的外侧,且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防护框相贴合;上透气槽,两个所述上透气槽设置在所述防护框的顶部,且两个所述上透气槽位于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两侧;侧透气孔,至少四个所述侧透气孔均匀设置在所述防护框的两侧壁上;第一弹簧,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框的一侧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侧透气孔的两侧;第一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透风槽,所述第一透风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板上,且所述第一透风槽与所述侧透气孔相对;第二弹簧,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框的另一侧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侧透气孔的两侧;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二缓冲板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透风槽,所述第二透风槽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板上,且所述第二透风槽与所述侧透气孔相对;其中,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绘无人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统民任新春王雪亮刘梦迪李遇时王敬茹何家慧孙玉兵徐婷婷李志梅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众云图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