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滤结构中旋风扇的卡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41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粗滤结构中旋风扇的卡接结构,包括旋风扇和进气通道,在进气通道的进口段内壁和中段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台,固定支架包括套筒,套筒活动套设在进气通道内,在套筒外壁的左端一体化设置有环形挡圈,环形挡圈挡止在环形台上,在进口段内壁上分布有若干个凸条,在环形挡圈上对应凸条的位置开设限位槽,凸条的右端端部位于限位槽内,凸条的中部向环形挡圈的端面上延伸并形成挡止部,挡止部挡止在环形挡圈的端面上,凸条的左端端部为楔形结构。通过在套筒上设置环形挡圈,在环形挡圈上设置限位槽,在进气通道上设置凸条,从而简化套筒和进气通道之间连接结构,从而简化模具和降低脱模时间,进而生产效率和降低模具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粗滤结构中旋风扇的卡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进气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粗滤结构中旋风扇的卡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面对越野环境路况时,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空气滤清器已无法实现正常的滤清功能,过多的灰尘沙砾往往会迅速导致滤芯的过滤效率降低;进入发动机增压器中的颗粒物迅速增多,进而进气阻力在短时间内较快升高,发动机动力性下降;驾驶加速品质变差。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频繁的打开空气滤清器,保养更换新的空滤器滤芯,并清理空滤器下壳体底部的灰尘砂砾,实用性极差。
[0003]CN217440188U一种进气系统粗滤结构,其扇叶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和若干片扇叶,若干片所述扇叶呈圆周式分布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通过焊接或卡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入口处。当采用塑料卡扣和安装孔的方式实现固定支架和进气口卡接时,注塑固定支架和进气通道所需的相应模具较复杂,模具成本高且脱模时间较长,从而会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粗滤结构中旋风扇的卡接结构,目的在于简化固定支架和进气通道之间的卡接结构,从而简化相应模具的结构和成本,使得脱模时间减小,提高生产效率。
[0005]一种粗滤结构中旋风扇的卡接结构,包括旋风扇和进气通道,所述旋风扇的固定支架卡接在所述进气通道内,所述进气通道的左端端口为进气口,所述进气通道进口段内壁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通道中段内壁的直径且在所述进口段内壁和中段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套筒,所述旋风扇的扇叶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活动套设在所述进气通道内,所述套筒的外壁与所述中段内壁贴合,在所述套筒外壁的左端一体化设置有环形挡圈,所述环形挡圈挡止在所述环形台上,在所述进口段内壁上分布有若干个凸条,所述凸条的长方向与所述进气通道的径向平行设置,在所述环形挡圈上对应所述凸条的位置开设限位槽,所述凸条的右端端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凸条的中部向所述环形挡圈的端面上延伸并形成挡止部,所述挡止部挡止在所述环形挡圈的端面上,所述凸条的左端端部为楔形结构。
[0006]为便于装配套筒,进一步为:在所述进口段内壁上设置有四条所述凸条,其中相对设置的两条凸条记为第一凸条,另外相对设置的两条凸条记为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的左端端头靠近所述环形挡圈,所述第二凸条的左端端头靠近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在向进气通道内装配套筒时第二凸条便于套筒定位,当环形挡圈还没有接触第一凸条时,方便套筒向进气通道内移动,当环形挡圈与第一凸条接触后,便于环形挡圈快速卡接到位。
[0007]为便于挡止部挡止在环形挡圈上,同时防止套筒径向窜动,进一步为:四条所述凸条中三个凸条的挡止部与所述环形挡圈之间的间隙均为0.5mm,另一个凸条的挡止部与所
述环形挡圈之间的间隙为0.2mm。
[0008]为便于加工套筒,进一步为:所述环形挡圈与所述套筒的左端端面齐平。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套筒上设置环形挡圈,在环形挡圈上设置限位槽,在进气通道上设置凸条,从而简化套筒和进气通道之间连接结构;进气通道的内壁结构及在其上一体化设置凸条可通过注塑直接加工而成,套筒上的环形挡圈及在其上开设的限位槽也可通过注塑直接加工而成,从而简化模具和降低脱模时间,进而生产效率和降低模具成本。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中进气通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图3中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中扇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进气通道;11、凸条;111、第一凸条;112、第二凸条;101、楔形结构;102、挡止部;12、进口段内壁;13、环形台;14、中段内壁;2、旋风扇;21、套筒;22、扇叶;23、环形挡圈;23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17]一种粗滤结构中旋风扇的卡接结构,包括均为塑料材质的旋风扇2和进气通道1,所述旋风扇2的固定支架卡接在所述进气通道1内,所述进气通道1的左端端口为进气口,所述进气通道1进口段内壁12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通道1中段内壁14的直径且在所述进口段内壁12和中段内壁14之间形成环形台13,所述环形台13的台面与所述进气通道1的径向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套筒21,所述旋风扇2的扇叶22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21内,所述套筒21活动套设在所述进气通道1内,所述套筒21的外壁与所述中段内壁14贴合,在所述套筒21外壁的左端一体化设置有环形挡圈23,所述环形挡圈23与所述套筒21的左端端面齐平,所述环形挡圈23挡止在所述环形台13上,在所述进口段内壁12上分布有若干个凸条11,所述凸条11的长方向与所述进气通道1的径向平行设置,在所述环形挡圈23上对应所述凸条11的位置开设限位槽231,所述凸条11的右端端部位于所述限位槽231内,防止套筒21在进气通道1内转动,所述凸条11的中部向所述环形挡圈23的端面上延伸并形成挡止部102,所述挡止部102挡止在所述环形挡圈23的端面上,防止套筒21在进气通道1的径向上移动,所述凸条11的左端端部为楔形结构101,便于环形挡圈23变形并向凸条11的中部移动。
[0018]其中,在所述进口段内壁12上设置有四条所述凸条11,其中相对设置的两条凸条
记为第一凸条111,另外相对设置的两条凸条记为第二凸条112,所述第一凸条111的左端端头靠近所述环形挡圈23,所述第二凸条112的左端端头靠近所述进气通道1的进气口。四条所述凸条11中三个凸条11的挡止部102与所述环形挡圈23之间的间隙均为0.5mm,另一个凸条11的挡止部102与所述环形挡圈23之间的间隙为0.2mm。
[0019]本技术的装配过程为,将套筒21的右端先插入进气通道1,第二凸条112的左端端部与套筒21的外壁接触或靠近,随后第二凸条112与环形挡圈23接触,旋转套筒21并使环形挡圈23上的限位槽231与相应的第二凸条112对应,然后,限位槽231沿第二凸条112滑动同时两者相互挤压,当环形挡圈23与第一凸条111接触后环形挡圈23与凸条之间的挤压作用变的更大,最后当环形挡圈23越过挡止部102后,完成旋风扇2在进气通道1内的安装。维护时,使环形挡圈23的四周依次变形并脱离挡止部102后,即可将旋风扇2从进气通道1内拉出。
[00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粗滤结构中旋风扇的卡接结构,包括旋风扇和进气通道,所述旋风扇的固定支架卡接在所述进气通道内,所述进气通道的左端端口为进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进口段内壁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通道中段内壁的直径且在所述进口段内壁和中段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套筒,所述旋风扇的扇叶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活动套设在所述进气通道内,所述套筒的外壁与所述中段内壁贴合,在所述套筒外壁的左端一体化设置有环形挡圈,所述环形挡圈挡止在所述环形台上,在所述进口段内壁上分布有若干个凸条,所述凸条的长方向与所述进气通道的径向平行设置,在所述环形挡圈上对应所述凸条的位置开设限位槽,所述凸条的右端端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凸条的中部向所述环形挡圈的端面上延伸并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壮王彬孙宝郭晓琦孔晓梦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平和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