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管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422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样品管输送装置,其包括一输送架和一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至少一主动轮、至少一从动轮和两输送带以及具有一上部悬持槽和一下部悬持槽,所述主动轮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输送架的一个端部,所述从动轮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输送架的另一个端部,所述输送带被套装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以允许所述输送带形成一搭靠部分和一连接部分,其中两个所述输送带相互间隔,以在两个所述输送带的所述搭靠部分之间形成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上部悬持槽和在两个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连接部分之间形成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下部悬持槽,其中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下部悬持槽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上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宽度尺寸。宽度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样品管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样品管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样品管是用于盛装诸如血液、尿液等样本的容器,其包括一个管身和一个管帽,该管帽通过螺纹结构或者卡扣结构被可分离地安装于该管身,并且该管帽的直径尺寸大于该管身的直径尺寸,从样品管的实际尺寸的角度来说,该管帽的直径尺寸和该管身直径尺寸的差异通常在5mm以内。允许输送装置以悬持方式输送样品管是样品管输送的常见方式,其中该输送装置包括两对支撑轮和两个皮带,两个该皮带以两个该皮带相互间隔的方式分别被套装于每对该支撑轮,每对该支撑轮使得每个该皮带分别形成一个搭靠部分和一个连接部分,该输送装置在两个该皮带的该搭靠部分之间形成一个上部悬持槽和在两个该连接部分之间形成一个下部悬持槽,并且每对该支撑轮使得该上部悬持槽的位置和该下部悬持槽的位置相对应和使得该上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和该下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一致,其中该样品管以该管帽搭靠在两个该皮带的该搭靠部分和该管身被悬持在该上部悬持槽和该下部悬持槽的方式被输送。该输送装置的各部分结构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装配误差,例如,相邻两个该支撑轮的旋转轴之间因装配误差而存在夹角,该夹角导致被套装于该支撑轮的该皮带倾斜,倾斜的该皮带进而导致该下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小于该上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由于该样品管的该管帽的直径尺寸和该管身的直径尺寸差异较小,为了保证该样品管的该管帽能够可靠地搭靠在该皮带的该搭靠部分,该输送装置的该上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需要被控制在小于该样品管的该管帽的直径尺寸和大于该管身的直径尺寸之间,一旦该输送装置出现该下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小于该上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的情况,则极有可能导致该下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等于或小于该样品管的该管身的直径尺寸,在此情况下,一方面,该样品管的该管身可能无法进入该输送装置的该下部悬持槽,以至于导致该样品管的该管帽无法被正常地搭靠在两个该皮带的该搭靠部分,进而导致该样品管的位置无法随着该皮带的转动而改变来完成对该样品管的输送,另一方面,即便是该样品管的该管身进入该输送装置的该下部悬持槽,该管身可能会被两个该皮带夹持而导致该样品管的位置无法随着该皮带的转动而改变来完成对该样品管的输送。另外,在该样品管的该管帽出现安装偏差或者该样品管自身存在毛刺时,该样品管的该管身也可能会发进入该输送装置的该下部悬持槽,或者是该样品管的该管身进入该输送装置的该下部悬持槽,该管身也可能会被两个该皮带夹持,从而导致该样品管的位置无法随着该皮带的转动而改变来完成对该样品管的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样品管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样品管输送装置允许一样品管的管帽被可靠地搭靠在一输送单元的两输送带而使得所述样品管能够被可靠地输送。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样品管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输送单元在两个所述输送带之间形成一上部悬持槽和一下部悬持槽,所述下部悬持槽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上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从而在所述样品管的管身进入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上部悬持槽和所述下部悬持槽时,所述输送单元能够避免所述输送带对所述样品管的管身产生阻挡,如此所述样品管的管帽能够被可靠地搭靠在所述输送单元的两所述输送带而使得所述样品管能够被可靠地输送。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样品管输送装置,其中所述下部悬持槽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上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从而在所述样品管的管身进入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上部悬持槽和所述下部悬持槽后,所述输送单元能够避免所述输送带夹持所述样品管的管身,如此所述输送单元能够可靠地输送所述样品管。
[0006]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样品管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样品管输送装置提供一移位单元,用于使所述输送单元的至少一个所述输送带的连接部分的内侧外移,以使所述下部悬持槽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上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位单元通过阻挡所述输送带的连接部分的内侧的方式使得所述输送带的连接部分的内侧外移,以允许所述样品管输送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而保证所述样品管输送装置输送所述样品管时的可靠性。
[0007]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样品管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输送单元通过允许所述输送带的连接部分的内侧和外侧具有高度差的方式向外移动所述输送带的连接部分的内侧,以保证所述输送带能够被驱动而顺畅地转动,以完成对所述样品管的输送。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的连接部分是倾斜的,从而使得所述输送带的连接部分的内侧和外侧具有高度差而向外移动所述输送带的连接部分的内侧。
[0008]依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样品管输送单元,供输送一样品管,其中所述样品管输送单元包括:
[0009]一输送架,其中所述输送架具有一第一端部和对应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和
[0010]一输送单元,其中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至少一主动轮、至少一从动轮和两输送带以及具有一上部悬持槽和一下部悬持槽,所述主动轮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输送架的所述第一端部,所述从动轮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输送架的所述第二端部,所述输送带被套装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以允许所述输送带形成一搭靠部分和一连接部分,其中两个所述输送带相互间隔,以在两个所述输送带的所述搭靠部分之间形成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上部悬持槽和在两个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连接部分之间形成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下部悬持槽,其中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下部悬持槽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上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样品管输送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移位单元,所述移位单元包括至少一阻挡臂,所述阻挡臂被设置自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连接部分的下侧延伸至上侧,并且所述阻挡臂的外壁和两个所述输送带的对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输送带的所述搭靠部分的内侧和两个所述输送带的对称面之间的距离,以允许所述阻挡臂以向外阻挡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连接部分的内侧的方式外移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连接部分的内侧。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位单元包括一个所述阻挡臂,所述阻挡臂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主动轮的内侧和所述从动轮的内侧。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位单元包括两个所述阻挡臂,两个所述阻挡臂中的一个被设置于所述主动轮的内侧,另一个被设置于所述从动轮的内侧。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连接部分的内侧和外侧具有高度差。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阻挡臂的顶部被安装于所述输送架;或者所述阻挡臂自所述输送架一体地向下延伸。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位单元进一步包括一安装臂,所述安装臂自所述阻挡臂的底部一体地向外延伸,其中所述安装臂被安装于所述输送架,以由所述安装臂将所述阻挡臂保持在自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连接部分的下侧延伸至上侧的状态。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样品管输送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移位单元,每个所述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样品管输送装置,供输送一样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输送架,其中所述输送架具有一第一端部和对应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和一输送单元,其中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至少一主动轮、至少一从动轮和两输送带以及具有一上部悬持槽和一下部悬持槽,所述主动轮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输送架的所述第一端部,所述从动轮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输送架的所述第二端部端部,所述输送带被套装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以允许所述输送带形成一搭靠部分和一连接部分,其中两个所述输送带相互间隔,以在两个所述输送带的所述搭靠部分之间形成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上部悬持槽和在两个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连接部分之间形成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下部悬持槽,其中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下部悬持槽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上部悬持槽的宽度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管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样品管输送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移位单元,所述移位单元包括至少一阻挡臂,所述阻挡臂被设置自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连接部分的下侧延伸至上侧,并且所述阻挡臂的外壁和两个所述输送带的对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输送带的所述搭靠部分的内侧和两个所述输送带的对称面之间的距离,以允许所述阻挡臂以向外阻挡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连接部分的内侧的方式外移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连接部分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品管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移位单元包括一个所述阻挡臂,所述阻挡臂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主动轮的内侧和所述从动轮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品管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移位单元包括两个所述阻挡臂,两个所述阻挡臂中的一个被设置于所述主动轮的内侧,另一个被设置于所述从动轮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品管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连接部分的内侧和外侧具有高度差。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所述的样品管输送装置,其中所述阻挡臂的顶部被安装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峰杨辰郑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雷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