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417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装置。光学成像装置包括:镜筒;多个透镜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镜筒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位置具有第一承靠面,第一承靠面与光轴垂直;间隔元件,间隔元件至少包括第一间隔元件,第一间隔元件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且第一间隔元件与第一承靠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当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之间的比值小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升级,对于应用在手机上的光学成像装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目前的光学成像装置领域中,低透镜数兼具高成像品质的光学成像装置具有较大的产业需求。但是,现阶段的低透镜数的光学成像装置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透镜成型工艺难以保证、透镜与其他光学部件之间的组立稳定性差、杂散光改善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目前光学成像装置主要攻克的难点。
[000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成像装置存在透镜成型工艺、组立稳定性和低杂光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成像装置存在透镜成型工艺、组立稳定性和低杂光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装置,包括:镜筒;多个透镜,多个透镜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镜筒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位置具有第一承靠面,第一承靠面与光轴垂直;间隔元件,间隔元件至少包括第一间隔元件,第一间隔元件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且第一间隔元件与第一承靠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当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之间的比值小于

0.05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1m之间满足:

>8.0mm<(R1
×
R2)/d1m<18.0mm。
[0006]进一步地,多个透镜还包括第三透镜,第三透镜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方,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二间隔元件,第二间隔元件设置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且第二间隔元件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
[0007]进一步地,第一间隔元件包括隔圈和隔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第一间隔元件包括隔片时,隔片的外周缘与镜筒的内壁面抵接或与透镜抵接;和/或第二间隔元件包括隔圈和隔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第二间隔元件包括隔片时,隔片的外周缘与镜筒的内壁面抵接或与透镜抵接。
[0008]进一步地,镜筒具有物侧端面,物侧端面与光轴垂直,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EP01与第一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1之间满足:1.0<(N1+N2)/(EP01+CP1)<5.0。
[0009]进一步地,当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与像侧面的内径之差小于2.0mm时,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1与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2之间满足:3.0<|V1

V2|<40.0。
[0010]进一步地,光学成像装置的有效焦距f、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0s与光学成像装
置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10.0<f/(d0s

EPD)<30.0。
[0011]进一步地,间隔元件的个数N大于等于1且小于4。
[0012]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最后一片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CT与镜筒内所有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之和∑CP之间满足:0.1<∑CT/(∑CP
×
10)<20.0。
[0013]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之间满足:R3/R2>0;和/或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1/R4>0。
[0014]进一步地,当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比的绝对值小于7.0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一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1之间满足:1.0<(CT1+T12)/(CP1+CT2)<5.0。
[0015]进一步地,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内径d0m与光学成像装置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

FOV之间满足:d0m
×
tan(Semi

FOV)>1.0mm。
[0016]进一步地,镜筒还包括像侧端面,像侧端面与光轴垂直,最靠近成像面的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m、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0m与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内径d0m之间满足:|Rm/(D0m

d0m)|<15.0。
[0017]进一步地,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外径D0s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最后一个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D0s/TD>1.5。
[0018]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位置还具有第二承靠面,第二承靠面与光轴垂直,第一承靠面和第二承靠在光轴上的投影间隔,且第二承靠面相对于第一承靠面远离光轴设置,第二承靠面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以使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扣合。
[00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装置,包括:镜筒;多个透镜,多个透镜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镜筒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位置具有第一承靠面,第一承靠面与光轴垂直;间隔元件,间隔元件至少包括第一间隔元件,第一间隔元件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且第一间隔元件与第一承靠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镜筒具有物侧端面,物侧端面与光轴垂直,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EP01与第一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1之间满足:1.0<(N1+N2)/(EP01+CP1)<5.0。
[0020]进一步地,多个透镜还包括第三透镜,第三透镜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方,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二间隔元件,第二间隔元件设置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且第二间隔元件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
[0021]进一步地,第一间隔元件包括隔圈和隔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第一间隔元件包括隔片时,隔片的外周缘与镜筒的内壁面抵接或与透镜抵接;和/或第二间隔元件包括隔圈和隔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第二间隔元件包括隔片时,隔片的外周缘与镜筒的内壁面抵接或与透镜抵接。
[0022]进一步地,当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与像侧面的内径之差小于2.0mm时,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1与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2之间满足:3.0<|V1

V2|<40.0。
[0023]进一步地,光学成像装置的有效焦距f、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0s与光学成像装置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10.0<f/(d0s...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多个透镜,多个所述透镜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所述镜筒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位置具有第一承靠面,所述第一承靠面与光轴垂直;间隔元件,所述间隔元件至少包括第一间隔元件,所述第一间隔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且所述第一间隔元件与所述第一承靠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当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之间的比值小于

0.05时,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1m之间满足:

8.0mm<(R1
×
R2)/d1m<18.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透镜还包括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方,所述间隔元件还包括第二间隔元件,所述第二间隔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且所述第二间隔元件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包括隔圈和隔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当所述第一间隔元件包括隔片时,所述隔片的外周缘与所述镜筒的内壁面抵接或与所述透镜抵接;和/或所述第二间隔元件包括隔圈和隔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当所述第二间隔元件包括隔片时,所述隔片的外周缘与所述镜筒的内壁面抵接或与所述透镜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具有物侧端面,所述物侧端面与所述光轴垂直,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所述镜筒的所述物侧端面至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EP01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1之间满足:1.0<(N1+N2)/(EP01+CP1)<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与像侧面的内径之差小于2.0mm时,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2之间满足:3.0<|V1

V2|<40.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装置的有效焦距f、所述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0s与所述光学成像装置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10.0<f/(d0s

EPD)<30.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元件的个数N大于等于1且小于4。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最后一片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CT与所述镜筒内所有所述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之和∑CP之间满足:0.1<∑CT/(∑CP
×
10)<20.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之间满足:R3/R2>0;和/或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1/R4>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比的绝对值小于7.0时,所述第一透镜
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1之间满足:1.0<(CT1+T12)/(CP1+CT2)<5.0。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内径d0m与所述光学成像装置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

FOV之间满足:d0m
×
tan(Semi

FOV)>1.0mm。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还包括像侧端面,所述像侧端面与光轴垂直,最靠近成像面的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m、所述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0m与所述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内径d0m之间满足:|Rm/(D0m

d0m)|<15.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外径D0s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最后一个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D0s/TD>1.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位置还具有第二承靠面,所述第二承靠面与所述光轴垂直,所述第一承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奇烨张晓彬杨世勇方荣波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