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液体回流的主动式进样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14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止液体回流的主动式进样微流控芯片,包括下本体,下本体的顶端中心开设有加液孔,加液孔的四周连通有若干溶液通道,若干溶液通道远离加液孔的一端连通有废液池,废液池开设在下本体的外边缘;溶液通道包括开设在下本体顶面的观察窗,观察窗的一端通过时间控制阀与加液孔连通,观察窗的另一端通过流速控制通道与废液池连通;下本体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上本体,上本体的顶端贯穿开设有加样孔,加样孔与加液孔对应设置并连通;上本体的顶端贯穿开设有若干透气孔,透气孔与废液池连通。本申请采用液体自重驱动,无需额外的动力,降低了芯片的复杂程度和检测误差,提高了检测精度;废液池和透气孔结合有效防止废液回流。液回流。液回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液体回流的主动式进样微流控芯片


[0001]本技术涉及分析测试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液体回流的主动式进样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
[0003]在即时诊断(POCT)过程中,为实现微流控芯片中液体的驱动,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利用毛细作用实现液体的侧向层析,但是此种方式会造成液体在流道内的残留,不能完全层析至废液池;(2)通过机械挤压液体进入设定流道或者真空抽压实现液体的流动,但是此种方式会使得仪器结构变得复杂,而且易造成液体的回流,影响检测效果;(3)利用芯片旋转时的离心力实现液体的驱动,由于芯片需要旋转,难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联用;(4)通过外加电场实现液体流动,此方法需要很高的外部电压,特定芯片材料才能使用,使芯片材料受限。
[0004]因此亟需一种防止液体回流的主动式进样微流控芯片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液体回流的主动式进样微流控芯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液体回流的主动式进样微流控芯片,包括下本体,所述下本体的顶端中心开设有加液孔,所述加液孔的四周连通有若干溶液通道,若干所述溶液通道远离所述加液孔的一端连通有废液池,所述废液池开设在所述下本体的外边缘;
[0007]所述溶液通道包括开设在所述下本体顶面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一端通过时间控制阀与所述加液孔连通,所述观察窗的另一端通过流速控制通道与所述废液池连通;
[0008]所述下本体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上本体,所述上本体的顶端贯穿开设有加样孔,所述加样孔与所述加液孔对应设置并连通;所述上本体的顶端贯穿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废液池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加液孔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时间控制阀的进口连通;所述时间控制阀包括非直线设置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拐角处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流道的进口通过直线型的第二流道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通过直线型的第三流道与所述观察窗的进口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流速控制通道包括非直线设置的第四流道,所述第四流道的拐角处弧形设置;所述第四流道的进口通过直线设置的第五流道与所述观察窗的出口连通,所述第四流道的出口通过直线设置的第六流道与所述废液池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观察窗的进口向出口方向倾斜设置,倾角为4
°‑6°
;所述第三流道的
深度与所述观察窗的进口深度相等,所述第五流道的深度与所述观察窗的出口深度相等。
[0012]优选的,所述下本体的顶端外壁开设有环形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深度与所述第六流道的出口深度相等,所述连接槽与所述上本体抵接;所述废液池开设在所述连接槽的底面,所述废液池与所述第六流道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上本体包括封盖,所述封盖的底面与所述上本体的顶面抵接;所述封盖的底端固接有与所述连接槽对应设置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连接槽抵接;所述连接环与所述连接槽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0014]优选的,所述透气孔贯穿开设在所述连接环的侧壁,若干所述透气孔周向等间距布置。
[0015]优选的,所述加样孔为倒置的圆台型,其小径端与所述加液孔连通,其大径端与外界连通。
[0016]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液体回流的主动式进样微流控芯片,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微流控制芯片中需要外加动力驱动液体流动以及液体回流的问题;溶液通道在加液孔的四周周向等间距分布连通废液池,使溶液能均匀的流进废液池;使用时将需要测定的液体从加样孔添加到加液孔内,然后加液孔内的液体依次沿时间控制阀、观察窗、流速控制通道流入废液池内,观察窗用于观察液体的变化,废液池和透气孔结合,防止液体回流。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申请通过主动进样的方式使液体流动,不增加额外的动力装置,降低了芯片的复杂程度和成本,减少了人员操作导致误差,提高了检测精度;
[0019](2)本申请采用的流速控制通道和时间控制阀,能够通过控制流道的长度达到控制流速的目的,避免因流速问题造成的实验结果误差,减少了流速过快造成反应不彻底而降低检测的灵敏度,以及反应过慢影响检测效率,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20](3)本申请采用竖直并增高透气孔位置与降低废液池深度结合的方式,避免废液回流;
[0021](4)本申请的观察窗底边倾斜设置,使液体通过重力作用进入废液池,达到液体全部通过流道的目的,避免液体不能完全到达废液池导致流道中残留的液体影响实验结果。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轴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下本体轴视图;
[0025]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废液池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下本体;2、上本体;3、加液孔;4、观察窗;5、时间控制阀;6、流速控制通道;7、废液池;11、连接槽;12、密封垫;21、加样孔;22、封盖;23、连接环;24、透气孔;25、扩容槽;
31、出液口;51、第一流道;52、第二流道;53、第三流道;61、第四流道;62、第五流道;63、第六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液体回流的主动式进样微流控芯片,包括下本体1,下本体1的顶端中心开设有加液孔3,加液孔3的四周连通有若干溶液通道,若干溶液通道远离加液孔3的一端连通有废液池7,废液池7开设在下本体1的外边缘;
[0031]溶液通道包括开设在下本体1顶面的观察窗4,观察窗4的一端通过时间控制阀5与加液孔3连通,观察窗4的另一端通过流速控制通道6与废液池7连通;
[0032]下本体1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液体回流的主动式进样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本体(1),所述下本体(1)的顶端中心开设有加液孔(3),所述加液孔(3)的四周连通有若干溶液通道,若干所述溶液通道远离所述加液孔(3)的一端连通有废液池(7),所述废液池(7)开设在所述下本体(1)的外边缘;所述溶液通道包括开设在所述下本体(1)顶面的观察窗(4),所述观察窗(4)的一端通过时间控制阀(5)与所述加液孔(3)连通,所述观察窗(4)的另一端通过流速控制通道(6)与所述废液池(7)连通;所述下本体(1)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上本体(2),所述上本体(2)的顶端贯穿开设有加样孔(21),所述加样孔(21)与所述加液孔(3)对应设置并连通;所述上本体(2)的顶端贯穿开设有若干透气孔(24),所述透气孔(24)与所述废液池(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液体回流的主动式进样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孔(3)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液口(31),所述出液口(31)与所述时间控制阀(5)的进口连通;所述时间控制阀(5)包括非直线设置的第一流道(51),所述第一流道(51)的拐角处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流道(51)的进口通过直线型的第二流道(52)与所述出液口(31)连通;所述第一流道(51)的出口通过直线型的第三流道(53)与所述观察窗(4)的进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液体回流的主动式进样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控制通道(6)包括非直线设置的第四流道(61),所述第四流道(61)的拐角处弧形设置;所述第四流道(61)的进口通过直线设置的第五流道(62)与所述观察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雨峰杨海侠陈立柱李青叶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佳瑞源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