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循环式微缩景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13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循环式微缩景观结构,包括景观主体,景观主体中空且最下部为储水槽,景观主体于储水槽的上方为多个呈阶梯分布且上端开口的蓄水景观槽,景观主体的最上方为景观布置台;每一蓄水景观槽内均竖向设置有多级引流管,每一多级引流管均开设有多个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引流口,除最下方的多级引流管外,其余多级引流管的下端均延伸至与下一级的蓄水景观槽连通,最下方的多级引流管的下端贯穿其蓄水景观槽的底部与储水槽连通,储水槽内设置有水泵,水泵的出口端连通有与最上方蓄水景观槽连通的注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水循环的基础上,还能进行水位变化的模拟,增强微缩景观的视觉效果。观的视觉效果。观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循环式微缩景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园林景观
,特别涉及一种水循环式微缩景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微缩景观,指将现实世界已存在,或已有过描述的场景按照一定比例等比缩小并用材料制作出来,向观众展示的模型,景观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还能带来不一样的精神享受。现有很多微缩景观都具有水循环功能,以模拟河流或池塘,但现有的水循环功能单一,仅能模拟池塘或水槽固定深度的水。例如梯田的微缩景观,在梯田种植过程中,梯田内的水位会逐渐减少,时长处于变化中,而现有的微缩景观则无法将水位变化模拟出来,视觉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循环式微缩景观结构,在水循环的基础上,还能进行水位变化的模拟,增强微缩景观的视觉效果。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水循环式微缩景观结构,包括景观主体,所述景观主体中空且最下部为储水槽,所述景观主体于所述储水槽的上方为多个呈阶梯分布且上端开口的蓄水景观槽,所述景观主体的最上方为景观布置台;
[0006]每一蓄水景观槽内均竖向设置有多级引流管,每一多级引流管均开设有多个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引流口,除最下方的多级引流管外,其余多级引流管的下端均延伸至与下一级的蓄水景观槽连通,最下方的多级引流管的下端贯穿其蓄水景观槽的底部与所述储水槽连通,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口端连通有与最上方蓄水景观槽连通的注水管;
[0007]所述景观布置台的上端设置有操控器,所述操控器内设置有集成电路板,所述操控器的上端设置有显示屏及多个操作按键,所述水泵、所述显示屏及每一操作按键均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连。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从储水槽内抽水到最上方的蓄水景观槽内,最上方蓄水景观槽内的水则根据深度从引流口进入到多级引流管内,通过多级引流管引流到下一级蓄水景观槽内,最下方的多级引流管直接将水排入到储水槽内,进行水循环;当通过操控器增大水泵的功率时,注水管的出水量增大,原本数量的引流口的排水量小于注水管的出水量;蓄水景观槽内的水开始增多,水位上升使更多的引流口排水,增加多级引流管的排水量,以此逐渐增加下方蓄水景观槽的水位,若降低水泵的功率,注水管的出水量减小,蓄水景观槽内水位降低,排水的引流口减少,逐渐增加下方蓄水景观槽的水位,以此实现蓄水景观槽内水位的调节,增加视觉效果。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最上方的蓄水景观槽内设置有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连的超声波雾化器。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景观主体的后侧开设有加水口。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的微缩景观不仅具有水循环功能,同时还能通过数字化控制水泵的功率来控制循环水位的高低,并且各级蓄水景观槽的水位通过多级引流管能够逐渐实现自适应水位调整,使其水位同时升高或降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用于展示景观主体后侧的加水口;
[0015]图3是用于展示蓄水景观槽内的多级引流管。
[0016]图中:1、储水槽;2、蓄水景观槽;3、景观布置台;4、加水口;5、多级引流管;51、引流口;6、水泵;61、注水管;7、超声波雾化器;8、操控器;81、显示屏;82、操作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实施例,参照图1

3,一种水循环式微缩景观结构,包括景观主体,景观主体中空且最下部为一个储水槽1,景观主体于储水槽1的上方为三个呈阶梯分布且上端开口的蓄水景观槽2,蓄水景观槽2模拟梯田,景观主体的最上方为一个景观布置台3,可在景观布置台3上布置假树等景观增加美观度,景观主体的后侧开设有一个加水口4,便于向储水槽1内加水。
[0019]每一蓄水景观槽2内均竖向设置有一根多级引流管5,每一多级引流管5均开设有四个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引流口51,除最下方的多级引流管5外,其余多级引流管5的下端均延伸至与下一级的蓄水景观槽2连通,从其蓄水景观槽2的后侧内壁穿出,最下方的多级引流管5的下端贯穿其蓄水景观槽2的底部与储水槽1连通,储水槽1内设置有一台水泵6,水泵6的出口端连通有一根与最上方蓄水景观槽2连通的注水管61,注水管61的自由端从最上方蓄水景观槽2的后侧内壁穿出。
[0020]最上方的蓄水景观槽2内设置有一个超声波雾化器7,景观布置台3的上端设置有一个操控器8,通过在景观布置台3上布置景观盖住操控器8,操控器8内设置有一块集成电路板(图略),操控器8的上端设置有显示屏81及三个操作按键82,包括两个上下档位调节按键,一个位于中间的开关按键,水泵6、超声波雾化器7、显示屏81及每一操作按键82均与集成电路板电连,由操控器8控制水泵6及超声波雾化器7的工作状态。
[0021]工作原理:水泵6从储水槽1内抽水到最上方的蓄水景观槽2内,最上方蓄水景观槽2内的水则根据深度从引流口51进入到多级引流管5内,通过多级引流管5引流到下一级蓄水景观槽2内,最下方的多级引流管5直接将水排入到储水槽1内,进行水循环;当通过操控器8增大水泵6的功率时,注水管61的出水量增大,原本数量的引流口51的排水量小于注水管61的出水量;蓄水景观槽2内的水开始增多,水位上升使更多的引流口51排水,增加多级引流管5的排水量,以此逐渐增加下方蓄水景观槽2的水位,若降低水泵6的功率,注水管61的出水量减小,蓄水景观槽2内水位降低,排水的引流口51减少,逐渐增加下方蓄水景观槽2的水位,以此实现蓄水景观槽2内水位的调节,增加视觉效果,模拟梯田的水位变化;并且还能启动超声波雾化器7产生雾化水气,顺着蓄水景观槽2逐级下降,增加视觉效果。
[002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循环式微缩景观结构,包括景观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主体中空且最下部为储水槽(1),所述景观主体于所述储水槽(1)的上方为多个呈阶梯分布且上端开口的蓄水景观槽(2),所述景观主体的最上方为景观布置台(3);每一蓄水景观槽(2)内均竖向设置有多级引流管(5),每一多级引流管(5)均开设有多个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引流口(51),除最下方的多级引流管(5)外,其余多级引流管(5)的下端均延伸至与下一级的蓄水景观槽(2)连通,最下方的多级引流管(5)的下端贯穿其蓄水景观槽(2)的底部与所述储水槽(1)连通,所述储水槽(1)内设置有水泵(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娅王嗣琰段治昌刘智康吴明兴张晶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