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47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包括若干第一方形浮体及若干第二方形浮体,第一方形浮体及第二方形浮体均呈密闭中空设置,第一方形浮体包括下端的第一主体浮体及上端的设置有若干孔洞的第一镂空浮体,第二方形浮体包括下端的第二主体浮体及上端的设置有若干孔洞的第二镂空浮体;第一方形浮体的每一面均向外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方形浮体的每一面均向外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内插设有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镂空结构逐渐减缓水流的冲击力,抗水流冲击能力强,单面承受的水流冲击力小,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设施
,特别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

技术介绍

[0002]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箱(筒)体是承载设备、装置,提供浮力的主体,同时用于传递与分散部分水流和污染物的撞击力。现有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浮体,均采用简易的铁质或塑料油桶制作,现有的浮体抗击水流冲击力的一面都是普通的平面,抗水流冲击能力较弱,并且长期的水流冲击容易损坏浮体,浮体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通过镂空结构逐渐减缓水流的冲击力,抗水流冲击能力强,单面承受的水流冲击力小,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包括若干第一方形浮体及若干第二方形浮体,所述第一方形浮体及所述第二方形浮体均呈密闭中空设置,所述第一方形浮体包括下端的第一主体浮体及上端的设置有若干孔洞的第一镂空浮体,所述第二方形浮体包括下端的第二主体浮体及上端的设置有若干孔洞的第二镂空浮体;
[0006]所述第一方形浮体的每一面均向外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方形浮体的每一面均向外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插设有使所述第一方形浮体与所述第二方形浮体连接的连接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浮体时,将每一第一方形浮体的侧面连接第二方形浮体,将每一第二方形浮体的侧面连接第一方形浮体,通过将连接器插入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使两者形成连接;
[0008]当水流冲击浮体时,水流从第一镂空浮体及第二第一镂空浮体中间的孔洞穿过,逐渐消耗水流的冲击力,水流冲击时较为平缓,抗冲击能力强,并且单面承受的水流冲击力小,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器包括中两端封闭的插管、拉轴及卡条,所述插管的侧壁从底部向上切割形成与所述卡条相配合且连通内外的开口,所述插管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限位帽,所述拉轴活动设置于所述插管内且上端穿出所述插管,所述拉轴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卡条竖向转动连接,当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插管的底部接触时,所述开口卡住所述卡条使所述卡条不能向下转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连接器时,由于孔的作用,卡条向上转动至开口内,使连接器能够顺利通过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当穿过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后,卡
条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至水平,卡条及限位帽的作用使连接器不易滑脱;
[0011]需要解除第一方形浮体与第二方形浮体的连接时,只需通过拉环拉动拉轴,使拉轴上移,带动卡条端部上移并且向下转动进入开口,使连接器能够顺利通过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便能轻松取出连接器,解除第一方形浮体与第二方形浮体的连接。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轴的上端均设置有拉环。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方形浮体的每一面均向内凹陷形成上下连通的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对应的连接槽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其一、本技术采用镂空状的浮体抗击水流冲击,当水流冲击浮体时,水流从镂空状的浮体中间的孔洞穿过,逐渐消耗水流的冲击力,水流冲击时较为平缓,抗冲击能力强,并且单面承受的水流冲击力小,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0016]其二、本技术用于连接浮体的连接器,插入孔时卡条能够自适应缩回到开口,穿过孔后由于重力打开至水平,有效防止连接器滑脱,并且取出连接器时只需向上提拉轴就能使卡条缩回到开口内,便于浮体的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第一方形浮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第二方形浮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用于展示连接器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中:1、第一方形浮体;11、第一主体浮体;12、第一镂空浮体;2、第二方形浮体;21、第二主体浮体;22、第二镂空浮体;3、第一连接件;31、第一连接孔;4、第二连接件;41、第二连接孔;5、连接槽;6、连接器;61、插管;62、拉轴;63、卡条;64、开口;65、连接头;66、限位帽;67、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参照图1

4,包括若干第一方形浮体1及若干第二方形浮体2,第一方形浮体1及第二方形浮体2均呈密闭中空设置,第一方形浮体1包括下端的第一主体浮体11及上端的设置有若干孔洞的第一镂空浮体12,第二方形浮体2包括下端的第二主体浮体21及上端的设置有若干孔洞的第二镂空浮体22。
[0024]第一方形浮体1的每一面均向外设置有一个条状的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3均开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孔31,第二方形浮体2的每一面均向外设置有一个条状的第二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4均开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孔41,第二方形浮体2的每一面均向内凹陷形成一个上下连通的连接槽5,第二连接件4设置在对应的连接槽5内,第一连接孔31与第二连接孔41内插设有一根使第一方形浮体1与第二方形浮体2连接的连接器6。
[0025]连接器6包括中两端封闭的一根插管61、一根拉轴62及两条卡条63,插管61的侧壁从底部向上切割形成两个相对设置且与卡条63相配合且连通内外的开口64,插管61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限位帽66,拉轴62活动设置于插管61内且上端穿出插管61,拉轴62的上端均
设置有一个拉环67,拉轴62的下端设置有一个连接头65,连接头65与卡条63竖向转动连接,当连接头65与插管61的底部接触时,开口64卡住卡条63使卡条63不能向下转动。
[0026]使用方式:组装浮体时,将每一第一方形浮体1的侧面连接第二方形浮体2,将每一第二方形浮体2的侧面连接第一方形浮体1,通过将连接器6插入第一连接孔31及第二连接孔41使两者形成连接,插入连接器6时,由于孔的作用,卡条63向上转动至开口64内,使连接器6能够顺利通过第一连接孔31及第二连接孔41,当穿过第一连接孔31及第二连接孔41后,卡条63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至水平,卡条63及限位帽66的作用使连接器6不易滑脱;
[0027]当水流冲击浮体时,水流从第一镂空浮体12及第二第一镂空浮体12中间的孔洞穿过,逐渐消耗水流的冲击力,水流冲击时较为平缓,抗冲击能力强,并且单面承受的水流冲击力小,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0028]需要解除第一方形浮体1与第二方形浮体2的连接时,只需通过拉环67拉动拉轴62,使拉轴62上移,带动卡条63端部上移并且向下转动进入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包括若干第一方形浮体(1)及若干第二方形浮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浮体(1)及所述第二方形浮体(2)均呈密闭中空设置,所述第一方形浮体(1)包括下端的第一主体浮体(11)及上端的设置有若干孔洞的第一镂空浮体(12),所述第二方形浮体(2)包括下端的第二主体浮体(21)及上端的设置有若干孔洞的第二镂空浮体(22);所述第一方形浮体(1)的每一面均向外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所述第一连接件(3)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1),所述第二方形浮体(2)的每一面均向外设置有第二连接件(4),所述第二连接件(4)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41),所述第一连接孔(31)与所述第二连接孔(41)内插设有使所述第一方形浮体(1)与所述第二方形浮体(2)连接的连接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6)包括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令徐元光范永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