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佩戴舒适度的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94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佩戴舒适度的耳机,其包括内置电池单元的耳挂部和内置发声单元的机芯部,所述的机芯部具有使用时贴合人体耳廓的内侧面,于内侧面上设置有发声孔;所述耳挂部自其与机芯部连接的连接端向后弯曲延伸,形成与人体耳廓中耳轮背面沟槽造型对应的弯曲部,且弯曲部与机芯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人体耳廓中耳轮上部的间隙;所述的弯曲部所处的平面A与平面B之间形成有一锐角夹角,所述的平面B与发声孔所处的平面或者与发声孔切面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耳机的耳挂部和机芯部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符合大多数人的人体工学,在保证耳机正常佩戴的情况下,提高佩戴舒适性。戴舒适性。戴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佩戴舒适度的耳机


[0001]本技术涉及耳机产品
,特指一种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佩戴舒适度的耳机。

技术介绍

[0002]开放式耳机区别于入耳式耳机,开放式耳机的发声孔不像耳塞式耳机,需要塞入耳道内,而是位于耳道外侧,发声孔指向耳道。开放式耳机在使用时,不仅可以听到耳机的声音,同时也可以听到外部环境声音。由于开放式耳机在使用时可以同时听到外部环境声音,所以特别适合使用者在户外使用。
[0003]为了便于佩戴,开放式耳机通常采用耳挂结构,其通常包括:机芯部和耳挂部,通过耳挂部将耳机悬挂在人体耳朵上,并令机芯部贴合在人耳表面。人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两部分。见图1、图2所示,这是人体耳郭的示意图,耳廓3通常是相对头部侧面倾斜向外伸出,并形成一个夹角,其中该夹角的角度大约在25

35
°
。耳郭3最外侧为耳轮31,耳轮31沿耳道32的外围分布,自耳轮脚311起始呈曲线弯曲至耳轮尾312。在耳廓3的背面形成沟槽33。
[0004]耳挂式耳机主要依靠耳挂部悬挂在耳廓上,为了适应人体耳廓的造型,耳挂部通常以耳轮的造型进行设计,呈曲线造型。当耳挂部悬挂在耳廓3上后,机芯部内侧面贴靠在耳廓外表面,通过耳挂部与机芯部之间形成的夹持力将耳机固定在耳廓上。
[0005]然而,由于耳机耳挂的形状、尺寸固定,不同使用者则因为身体情况不同,耳朵大小存在差异性,对部分人群存在耳挂过大、佩戴时太过宽松、佩戴不稳,或耳挂过小佩戴时会夹紧耳朵使用户产生不适感。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对大量使用者的进行舒适度测试,不断修正各种参数,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佩戴舒适度的耳机。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佩戴舒适度的耳机,包括:内置电池单元的耳挂部和内置发声单元的机芯部,所述的机芯部具有使用时贴合人体耳廓的内侧面,于内侧面上设置有发声孔;所述耳挂部自其与机芯部连接的连接端向后弯曲延伸,形成与人体耳廓中耳轮背面沟槽造型对应的弯曲部,且弯曲部与机芯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人体耳廓中耳轮上部的间隙;所述的弯曲部所处的平面A与平面B之间形成有一锐角夹角,所述的平面B与发声孔所处的平面或者与发声孔切面平行。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弯曲部的曲率自连接端开始逐渐降低。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弯曲部所处的平面与平面B之间的锐角夹角范围为22
°‑
30
°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机芯部主体呈跑道造型或者椭圆造型,并且发声孔位于内侧面靠近间隙30的一侧。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耳挂部包括:与机芯部连接的连接部、弯曲部和内置电池单元的电池仓。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佩戴舒适度的耳机还满足以下条件:平面C与平面D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2
°‑
70
°
;所述的平面C为过机芯部的长轴方向的中轴线、并与平面A垂直的平面;所述平面D为过电池仓的轴线延伸方向、并与平面A垂直的平面。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弯曲部中间区域的高度为4.5
±
1mm,宽度为3.4
±
1mm。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池仓宽度大于弯曲部中间区域的宽度,并且弯曲部与电池仓之间呈宽度逐渐变宽的的圆滑过渡。
[00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池仓的宽度不超过10.6mm。
[00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间隙在机芯部的长轴方向宽度为:6.6

10mm;所述的间隙在机芯部短轴方向的宽度为:6.5

7.2mm。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对耳机的耳挂部和机芯部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符合大多数人的人体工学,在保证耳机正常佩戴的情况下,提高佩戴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人体耳廓造型的示意图;
[0019]图2是人体耳廓造型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主视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俯视图;
[0024]图7是本技术佩戴时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佩戴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本技术为一种开放式耳机,其采用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佩戴舒适度。见图2

6所示,本技术包括:相互连接的耳挂部1和机芯部2.
[0028]结合图7所示,所述的耳挂部1用于悬挂在人体耳廓3上。所述的耳挂部1包括:与机芯部2连接的连接部11、弯曲部12和内置电池单元的电池仓13。所述耳挂部1整体造型为:具有沿人体耳廓3耳轮31中的耳轮脚311至耳轮尾312对应造型。采用这种造型设计以适应耳轮31造型,令佩戴稳固。
[0029]所述耳挂部1自其与机芯部2连接的连接端11向后弯曲延伸,形成与人体耳廓3中耳轮31背面沟槽33造型对应的弯曲部12。所述的弯曲部12的曲率自连接端11开始逐渐降
低。另外,所述弯曲部12与机芯部2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人体耳廓3中耳轮31上部的间隙30。所述的电池仓13用于内置电池单元,为机芯部2提供电源。
[0030]所述的连接部11、弯曲部12和电池仓13通常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为了对整个耳挂部1提供支撑,弯曲部12内会设置一根记忆金属材料,例如钛丝,直径一般在0.6

1mm,钛丝的两端连接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部11和电池仓13,并且钛丝造型与弯曲部12对应。
[0031]所述的机芯部2内置发声单元,例如喇叭、控制电路等。所述的机芯部2具有使用时贴合人体耳廓3的内侧面20,于内侧面20上设置有发声孔2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机芯部2主体呈跑道造型或者椭圆造型,并且发声孔21位于内侧面20靠近间隙30的一侧。由于本技术为开放式耳机,发声孔21不同于耳塞式耳机,直接位于耳道32内。机芯部2通常为位于耳道32的上方靠近脸部位置,发声孔21设置于靠近间隙30一侧(即脸部靠后位置),令发声孔21指向耳道32,以令使用者获得清晰的音频效果。
[0032]结合图7、图8所述,本技术佩戴时,将耳挂部1放置在耳轮31后侧,沿耳轮31后侧的沟槽33贴合,同时机芯部2贴合在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佩戴舒适度的耳机,包括:内置电池单元的耳挂部和内置发声单元的机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芯部具有使用时贴合人体耳廓的内侧面,于内侧面上设置有发声孔;所述耳挂部自其与机芯部连接的连接端向后弯曲延伸,形成与人体耳廓中耳轮背面的沟槽造型对应的弯曲部,且弯曲部与机芯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人体耳廓中耳轮上部的间隙;所述的弯曲部所处的平面A与平面B之间形成有一锐角夹角,所述的平面B与发声孔所处的平面或者与发声孔切面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佩戴舒适度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曲部的曲率自连接端开始逐渐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佩戴舒适度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曲部所处的平面与平面B之间的锐角夹角范围为22
°‑
3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佩戴舒适度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芯部主体呈跑道造型或椭圆造型,并且发声孔位于内侧面靠近间隙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佩戴舒适度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耳挂部包括:与机芯部连接的连接部、弯曲部和内置电池单元的电池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博康曾鸿黄代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猎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