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动电子积木主控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90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积木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驱动电子积木主控制模块。一种双驱动电子积木主控制模块包括外壳体、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等,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分别安装在外壳体左右两侧;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间隔安装在外壳体上,第一驱动组件通过第一传动轴与第一驱动轮相连,第二驱动组件通过第二传动轴与第二驱动轮相连;外壳体设有腔体,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腔体中;第一传动轴的中轴线与第二传动轴的中轴线相重合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既能保证驱动效果的前提下相对占据的空间较小,节省了空间面积,为其它零部件提供了较大的使用空间,减小了主控制模块的体积。积。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驱动电子积木主控制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积木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驱动电子积木主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儿童可选择的玩具款式也越来越多,不同的玩具可以给儿童带来不同的玩耍乐趣。在众多的玩具种类中,拼装积木车在目前是比较受人们欢迎的玩具,进而可以锻炼开发儿童智力。
[0003]积木车一般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积木车的左右后轮使积木车前进。在积木车中,一般通过驱动结构,同时驱动积木车的左右后轮,从而使得积木车前进,同时驱动积木车的驱动结构一般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等,结构比较复杂。
[0004]现有行业中对积木车的左右后轮的驱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左右后轮共用一组驱动组件,即左右后轮通过传动轴连接,驱动组件通过传动轴使左右后轮同时受力转动,对于积木车而言,这种方式的趣味性小一些,同时有时拐弯也不方便。外壳体
[0005]例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明汽车积木,其包括透明的汽车外壳、底盘模块、座位模块、行李存储模块、传动模块、电池模块、控制单元模块以及方向模块;所述方向模块、控制单元模块、电池模块、传动模块和行李存储模块依次通过拼装的方式固定在底盘模块上面;所述座位模块可拼装在方向模块、控制单元模块、电池模块、传动模块和行李存储模块的上面;所述汽车外壳与底盘模块相互扣合安装;所述电池模块分别为传动模块、方向模块控制单元模块供电;所述控制单元模块用于控制方向模块和传动模块。该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单元模块可以实现对汽车操控,并且是由多个模块组成,所以能够拆卸和组装,保留积木玩具的拼装和拆卸乐趣,也实现电动汽车的操控性能。同时在该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两个后车轮安装在车轴上,传动模块包括驱动电机、从动齿轮组和减速齿轮组,驱动电机通过从动齿轮组和减速齿轮组连接;减速齿轮组安装在后车轴上。该技术方案左右后轮共用一组驱动组件,不能使左右两后轮单独旋转,趣味性较低。
[0006]第二种方式是设置两组驱动组件分别控制左右后轮,大都没有注重对驱动结构的布局,进而使现有行业中的驱动结构占用了积木车内部较大的空间,使得积木车内部空闲狭小,不便于其它零部件的放置安装,同时也给后续维修等工作带来不便。同时积木车的驱动组件有时设置在外壳体的外部,这样当驱动组件工作时会有一些轴或齿轮进行转动,容易伤害到儿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积木车存在设置单组驱动组件趣味性小,以及设置两组驱动组件,导致占据主控制器模块内部空间大和使得主控制器模块体积较大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驱动电子积木主控制模块。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双驱动电子积木主控制模块,包括外壳体、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转向轮、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转向轮设于外壳体的前端中部,所述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分别安装在外壳体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间隔安装在外壳体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通过第一传动轴与第一驱动轮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通过第二传动轴与第二驱动轮相连;所述外壳体设有腔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腔体中;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中轴线相重合;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上方,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
[0010]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分别驱动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可以使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中的任一个作为动力轮,也可以使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同时作为动力轮,增强了积木车的趣味性。同时,当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中的一个作为动力轮时,在转向轮的配合下也方便转弯。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外壳体中设置腔体,可以避免将第一驱动组件或者第二驱动组件暴露至外壳体的外部,可以防止驱动组件在工作时伤害到积木车的使用者,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的损坏。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上方,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的设置可以使驱动组件充分利用腔体的立体空间,即在腔体中进行了合理的布局。使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既能保证驱动效果的前提下相对占据的空间较小,节省了空间面积,为其它零部件提供了较大的使用空间。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减速器与第一传动轴相连。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电机工作时,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速一般较快,第一减速器的设置可以适当降低第一传动轴的转速,使积木车以一个较适当的速度前进。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速器包括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销轴、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安装在第一传动轴上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安装在销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半径,所述第四齿轮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齿轮的半径。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的尺寸设置可以使第一减速器具有一个很好的减速效果。同时,第一齿轮位于第二齿轮的上方,第三齿轮位于第四齿轮的侧部。这样使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传动轴等零部件的布局充分利用了腔体的立体空间,为其它零部件后续的布局提供了较大的使用空间。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速器还包括安装在销轴上的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安装在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七齿轮与第八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七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六齿轮与第八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的半径大于所述第六齿轮的半径。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多个相啮合的齿轮组,可以使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传动轴之间的传动更加稳定,进而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驱动轮的旋转。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齿轮的半径。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沿远离第一驱动电机的方
向依次安装在销轴上。在本技术方案中,这样可以使本装置中的大小齿轮间隔设置在第一传动轴或销轴上,这样使第一驱动组件不管在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均充分利用了腔体的空间面积,使第一驱动组件占据的空间面积更少,为其它零部件后续的布局提供了较大的使用空间。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以及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减速器与第二传动轴相连。
[0017]优选地,所述腔体的上部对应第一驱动电机设有悬挂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悬挂架中。这样可以对第一驱动电机进行更稳定的固定。
[0018]优选地,还包括电源组,所述外壳体中设有箱体,所述电源组设于箱体中并分别与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电连接。在本技术方案中,电源组可以通过输出电压控制第一驱动组件或第二驱动组件中相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驱动电子积木主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第一驱动轮(6)、第二驱动轮(7)、转向轮(9)、第一驱动组件(2)以及第二驱动组件(3),所述转向轮(9)设于外壳体(1)的前端中部,所述第一驱动轮(6)、第二驱动轮(7)分别安装在外壳体(1)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传动轴(5)间隔安装在外壳体(1)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通过第一传动轴(4)与第一驱动轮(6)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通过第二传动轴(5)与第二驱动轮(7)相连;所述外壳体(1)设有腔体(8),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与第二驱动组件(3)安装在腔体(8)中;所述第一传动轴(4)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传动轴(5)的中轴线相重合;第一驱动组件(2)与第二驱动组件(3)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传动轴(5)的上方,第一驱动组件(2)与第二驱动组件(3)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传动轴(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电子积木主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1)以及第一减速器(2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1)通过第一减速器(22)与第一传动轴(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驱动电子积木主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器(22)包括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21)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221)、销轴、第二齿轮(222)、第三齿轮(223)以及安装在第一传动轴(4)上的第四齿轮(224),所述第二齿轮(222)与第三齿轮(223)安装在销轴上,所述第一齿轮(221)与第二齿轮(222)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223)与第四齿轮(224)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222)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锋黄计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引领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