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帅星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板养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3822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板养护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一支撑板,每个第一支撑板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竖杆,每个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有多个竖板,每个竖板上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支撑板,每个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端面均开设有沉槽,每个竖板下端均固定有一个插块,每个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内侧端面均开设有第一气道,每个插块下端面均开设有第二气道,每个第一支撑板上的沉槽下端开设有第三气道,底座下端面固定有一个水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由上至下依次将模具放入的方式能保证模具放入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利用沉槽与插块的配合使用于喷蒸的第一气道数量依据放在支撑板上的混凝土模具数量而定,增加蒸汽利用率。利用率。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板养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建领域,具体是一种预制板养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常需要养护来避免开裂,确保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但对于不同环境温度下,对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也不一样,例如对于环境温度较高时采用蒸汽法来养护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的方法主要有燃煤蒸汽养护、蜂窝煤炉蓄热养护、冬季热水养护、电热蒸汽养护等;对于环境温度较低时,则采用热水养护,此方式一般通过电热方式将水烧至一定温度再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有一定的保温保湿效果。
[0003]混凝土养护主要分为静停、升温、恒温和降温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非常严格的温度要求,其中静停期间的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在灌筑后6h终凝后才能升温,每小时升温速度不能超过10℃,而在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要低于60℃,最后降温期间,其每小时降温不能超过10℃,因此混凝土养护对于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
[0004]现有技术中有解决养护效率低和养护效果差问题的装置,例如公开号为CN 213829552 U所公开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蒸汽养护装置,虽然该装置通过移动养护装置的方式实现增大养护面积,但该装置占地面积大且一次只能养护一块预制板,养护效率扔不理想;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些预制板养护装置,其通过将预制板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多层,实现多个预制板的同时养护,例如CN214491012U、CN209579973U、CN210910515U中记载的养护装置,其虽然能够实现多层养护,但是其放置架功能均较为简单,放置预制板或模具时均较为不便,其中的预制板支撑模块一般仅仅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需要额外单独设置蒸汽喷头或水淋透,结构部件较多,并且难以保证每层板的养护效果均达到最佳,一般需要不断的调整设置支撑模块甚至需要从侧面放入预制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预制板养护装置,解决了现有养护装置养护效率低、养护效果差且难以针对不同环境下对混凝土实现不同的养护方法的问题。
[0006]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底座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为水平前后放置的矩形块,每个第一支撑板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竖杆,每个第一支撑板的上方位于同侧两竖杆之间有多个竖板,竖板为长度方向前后放置的矩形板,竖板前后端面下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转杆,每个竖杆上均开设有一个贯穿其前后端面的长圆孔,转杆置于长圆孔内并能沿长圆孔上下移动,同个长圆孔内的每两个转杆之间均固定有压簧;每个竖板上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为垂直于竖板放置的矩形块,与竖板共同构成L形板,每个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端面均开设有一个前后方向的沉槽,沉槽上端开口始终密封,每个竖板下端均固定有一个插块,竖板保持竖直状态向下移
动时,插块能插入至下侧第二支撑板上的沉槽内,每个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内侧端面均开设有与沉槽连通的第一气道,每个插块下端面均开设有一个与沉槽的下端面连通的第二气道,每个第一支撑板上的沉槽下端开设有一个与底座下端面连通的第三气道,底座下端面固定有一个水箱,水箱内设置有加热装置,能使水箱内的水升温并产生蒸汽,第三气道位于水箱内侧,水箱腔体底部固定有水泵,水泵出水口与第三气道连通。
[0007]每个所述的沉槽上端均铰接有一个盖板,盖板沿铰接轴旋转能打开或关闭沉槽上端开口,盖板铰接轴位置固定有扭簧,扭簧使盖板始终关闭沉槽上端开口,每个第二支撑板上端面外侧均固定有一个挡块,挡块下端能限制盖板从与第二支撑板上端面齐平的位置向上摆动,当第二支撑板处于水平状态使,挡块能阻挡其上侧的插块由竖直向外摆动。
[0008]所述的底座下端面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与第三气道连通的第四气道,第四气道位于水箱内侧,第四气道内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使第四气道只能单向向第三气道内送气。
[0009]所述的底座上端面中部开设有与水箱连通的通孔,通孔下端设置有滤网,通孔上端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一个挡板,两挡板自由端向通孔中部摆动能关闭通孔,两挡板自由端向第一支撑板摆动能打开通孔并堵塞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气道,底座上端面位于通孔周围区域为中部向内凹陷的斜面。
[0010]所述的底座上端固定有保温罩,竖杆及所有竖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位于保温罩内侧,保温罩为透明材质,底座下端面沿圆周均布固定有四个支腿。
[0011]所述的转杆上固定有扭簧,扭簧另一端与竖板固定,扭簧始终使竖板上端朝外倾斜,第二支撑板内侧端向内侧不超过竖板下端。
[0012]所述的水箱底部设置有电热丝,用于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产生蒸汽。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由上至下依次将模具放入的方式能保证模具放入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减少模具移动过程中晃动对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影响,利用沉槽与插块的配合使用于喷蒸的第一气道数量依据放在支撑板上的混凝土模具数量而定,增加蒸汽利用率,大大提高养护效果,并且能够依据使用环境任意切换喷淋或喷蒸功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去掉保温罩和前侧竖杆的主视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放置第一层混凝土预制板后的主视剖视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放满混凝土预制板后的主视剖视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C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竖板、第二支撑板、转块和挡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由图1至图9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为水平前后放置的矩形块,每个第一支撑板2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竖杆3,每个第一支撑板2的上方位于同侧两竖杆3之间有多个竖板4,竖板4为长度方向前后放置的矩形板,竖板4前后端面下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转杆5,每个竖杆3上均开设有一个贯穿其前后端面的长圆孔6,转杆5置于长圆孔6内并能沿长圆孔6上下移动,同个长圆孔6内的每两个转杆5之间均固定有压簧;每个竖板4上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支撑板7,第二支撑板7为垂直于竖板4放置的矩形块,与竖板4共同构成L形板,每个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7上端面均开设有一个前后方向的沉槽8,沉槽8上端开口始终密封,每个竖板下端均固定有一个插块9,竖板4保持竖直状态向下移动时,插块9能插入至下侧第二支撑板7上的沉槽8内,每个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7内侧端面均开设有与沉槽8连通的第一气道12,每个插块9下端面均开设有一个与沉槽8的下端面连通的第二气道13,每个第一支撑板2上的沉槽8下端开设有一个与底座1下端面连通的第三气道14,底座1下端面固定有一个水箱16,水箱16内设置有加热装置,能使水箱内的水升温并产生蒸汽,第三气道14位于水箱16内侧,水箱16腔体底部固定有水泵17,水泵17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板养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为水平前后放置的矩形块,每个第一支撑板(2)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竖杆(3),每个第一支撑板(2)的上方位于同侧两竖杆(3)之间有多个竖板(4),竖板(4)为长度方向前后放置的矩形板,竖板(4)前后端面下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转杆(5),每个竖杆(3)上均开设有一个贯穿其前后端面的长圆孔(6),转杆(5)置于长圆孔(6)内并能沿长圆孔(6)上下移动,同个长圆孔(6)内的每两个转杆(5)之间均固定有压簧;每个竖板(4)上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支撑板(7),第二支撑板(7)为垂直于竖板(4)放置的矩形块,与竖板(4)共同构成L形板,每个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7)上端面均开设有一个前后方向的沉槽(8),沉槽(8)上端开口始终密封,每个竖板下端均固定有一个插块(9),竖板(4)保持竖直状态向下移动时,插块(9)能插入至下侧第二支撑板(7)上的沉槽(8)内,每个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7)内侧端面均开设有与沉槽(8)连通的第一气道(12),每个插块(9)下端面均开设有一个与沉槽(8)的下端面连通的第二气道(13),每个第一支撑板(2)上的沉槽(8)下端开设有一个与底座(1)下端面连通的第三气道(14),底座(1)下端面固定有一个水箱(16),水箱(16)内设置有加热装置,能使水箱内的水升温并产生蒸汽,第三气道(14)位于水箱(16)内侧,水箱(16)腔体底部固定有水泵(17),水泵(17)出水口与第三气道(1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板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沉槽(8)上端均铰接有一个盖板(10),盖板(10)沿铰接轴旋转能打开或关闭沉槽(8)上端开口,盖板(10)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帅星
申请(专利权)人:李帅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