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产品外观质量智能化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744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1
一种圆柱产品外观质量智能化检测设备,包单元离散装置、传动系统、全外观检测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单元离散装置将集中堆叠的烟支单元化为单支,所述单元离散装置的出口对接全外观检测装置的入口,所述全外观检测装置对烟支外观进行图像采集和缺陷识别,所述全外观检测装置的尾端承接设置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将烟支顺序排列收集,所述单元离散装置和全外观检测装置均连接传动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质检装置的全面拍照成像,对烟支缺陷分类准确,为智能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对生产过程中的小批量抽检,操作方便,检测速度快,避免人工检测时造成的漏检、错检,检测标准统一,为智能化生产的分析数据源提供统一标准。数据源提供统一标准。数据源提供统一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产品外观质量智能化检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质量检测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柱产品外观质量智能化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消费者对产品外观质量越来越在意,产品外观质量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圆柱产品的外观具有圆弧特征,在检测过程中容易造成视觉判断遗漏,如卷烟生产中,由于机器故障,烟支容易出现污点、烟纸破损、烟梗穿出、拼接不良、无印花、印花位置偏移、印墨污染等不良产品。在线生产过程中无法对所有面进行全面检测,偶有外观缺陷的不合格产品流出市场,会影响烟厂产品的品牌美誉度。因此在卷烟生产中需要采用人工抽检的方式,对卷烟进行质量复检,但复检过程存在几个问题,第一,质检人员对质检标准的理解不同,导致质检存在偏差,第二质检过程无法及时形成数字信息,无法进行数字自动化分析。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软硬件技术逐步完善,结合机器视觉的方法研发一种圆柱产品外观质量智能化检测设备,用以检测烟支的外观质量抽检工作,可以解决前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圆柱产品外观质量智能化检测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单元离散装置、传动系统、全外观检测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单元离散装置将集中堆叠的烟支单元化为单支,所述单元离散装置的出口对接全外观检测装置的入口,所述全外观检测装置对烟支外观进行图像采集和缺陷识别,所述全外观检测装置的尾端承接设置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将烟支顺序排列收集,所述单元离散装置和全外观检测装置均连接传动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和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检测设备使用所带来的优势效果,第一方面,通过质检装置的全面拍照成像,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进行质量检测,准确的对烟支缺陷进行分类,以便于对缺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在线生产线的参数调整提供参考,为智能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撑,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设备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小批量抽检,工作人员在线抽取后直接放入本设备,检测完后又自动回收在收集装置内,操作方便,检测速度快,第三方面,本装置中的单元化装置能够将集中的烟支单元化,对每一支烟的外观进行检测,避免人工检测时造成的漏检、错检,第四方面,本装置通过机器视觉进行外观检测,检测标准统一,为智能化生产的分析数据源提供统一标准。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图。
[0007]图2为图1中单元离散装置内部立体结构图。
[0008]图3为图1中全外观检测装置立体结构图。
[0009]图4为图3的另一视图。
[0010]图5为图1中收集装置立体结构图。
[0011]图6为图2中离散辊的立体结构图。
[0012]图中:1

单元离散装置,11

座板,12

待检仓,13

搓动辊,14

阻流管,15

离散辊,151

离散槽,152

气槽,16

轨板,2

传动系统,21

电机,22

传动带,3

全外观检测装置,30

相机,31

传送辊组,32

第一导拨片,33

第二导拨片,34

第三导拨片,35

第一成像组件,36

第二成像组件,37

顶部成像组件,371

光源,38

限位板,39

弧板,310

承接板,4

收集装置,41

阻斜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0014]本设备包括单元离散装置1、传动系统2、全外观检测装置3和收集装置4,所述单元离散装置1将集中堆叠的烟支单元化为单支,所述单元离散装置1的出口对接全外观检测装置3的入口,所述全外观检测装置3对烟支外观进行图像采集和缺陷识别,所述全外观检测装置3的尾端承接设置收集装置4,收集装置4将烟支顺序排列收集,所述单元离散装置1和全外观检测装置3均连接传动系统2。本设备通过离散装置将放置入内的烟支离散为单支,再通过全外观检测装置对烟支外观进行全面采图,以便于缺陷判定软件系统进行计算,通过控制系统进行统计后在显示屏实时显示检测结果。
[0015]所述单元离散装置1包括待检仓12、离散辊15、轨板16,所述离散辊15表面上轴向设置离散槽151、沿圆周环形设置气槽152,所述气槽152上设置有气孔,所述离散辊15的侧面上设置待检仓12,所述待检仓12内设置搓动辊13,所述待检仓12上部设置阻流管14,所述阻流管14上设置阻流孔,所述离散辊15上与待检仓12相对一侧设置轨板16,所述轨板16设置为圆弧板、与离散辊15相适应配合,轨板16的下端设置于离散辊15的圆周底端位置。待检仓内的烟支自动进入离散辊上的离散槽151后,在气槽152的负压吸附作用下,紧紧吸附在离散槽内,离散辊15旋转将烟支带起完成离散作用,烟支在旋转降落过程中,由轨板16与离散辊旋转轨迹的配合,防止烟支提前掉落,在离散辊最低点后,失去轨板导护作用,气槽152内喷出正压气体,将烟支喷吹掉落至全外观检测装置上,搓动辊13在转动过程中能使待检仓12内的杂乱烟支受径向力而逐渐收拢整齐,当离散槽151出现将两支及以上烟支同时带起往上运动时,阻流管14的阻流孔喷出的气体将多余烟支吹落,仅保留单支烟进入后续检测工作流程。
[0016]所述离散辊15的转轴连接在座板11上,所述座板11上还设置直驱电机连接搓动辊13,所述搓动辊13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或菱形;所述阻流管14固定于座板11上、并连通正压气;所述轨板16设置为两条、与离散辊15上的两条气槽152位置相对应;所述气槽152联通离散辊15内的气腔;所述离散辊15的转轴通过传动带22连接电机21。离散辊15内的气腔通过相位盘控制,在烟支处于离散槽的吸附相位上,则气腔为气槽152提供负压,当烟支处于离散辊正下方后需要掉落时,气腔为气槽152提供正压。
[0017]所述全外观检测装置3包括传送辊组31、定位系统、第一成像组件35、第二成像组件36、顶部成像组件37,所述传送辊组31为皮带传动的随动辊组,随动辊组下设置摩擦垫,所述传送辊组31的工作前段设置定位系统,所述定位系统位置对应设置第一成像组件35,所述定位系统后端设置第二成像组件36,所述传送辊组31的上方设置顶部成像组件37。第一成像组件35、第二成像组件36、顶部成像组件37共同完成对烟支的全面采图,定位系统用于对烟支进行位置限定,保证烟支能在成像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产品外观质量智能化检测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单元离散装置(1)、传动系统(2)、全外观检测装置(3)和收集装置(4),所述单元离散装置(1)将集中堆叠的烟支单元化为单支,所述单元离散装置(1)的出口对接全外观检测装置(3)的入口,所述全外观检测装置(3)对烟支外观进行图像采集和缺陷识别,所述全外观检测装置(3)的尾端承接设置收集装置(4),收集装置(4)将烟支顺序排列收集,所述单元离散装置(1)和全外观检测装置(3)均连接传动系统(2);所述单元离散装置(1)包括待检仓(12)、离散辊(15)、轨板(16),所述离散辊(15)表面上轴向设置离散槽(151)、沿圆周环形设置气槽(152),所述气槽(152)上设置有气孔,所述离散辊(15)的侧面上设置待检仓(12),所述待检仓(12)内设置搓动辊(13),所述待检仓(12)上部设置阻流管(14),所述阻流管(14)上设置阻流孔,所述离散辊(15)上与待检仓(12)相对一侧设置轨板(16),所述轨板(16)设置为圆弧板、与离散辊(15)相适应配合,轨板(16)的下端设置于离散辊(15)的圆周底端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产品外观质量智能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辊(15)的转轴连接在座板(11)上,所述座板(11)上还设置直驱电机连接搓动辊(13),所述搓动辊(13)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或菱形;所述阻流管(14)固定于座板(11)上、并连通正压气;所述轨板(16)设置为两条、与离散辊(15)上的两条气槽(152)位置相对应;所述气槽(152)联通离散辊(15)内的气腔;所述离散辊(15)的转轴通过传动带(22)连接电机(2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圆柱产品外观质量智能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外观检测装置(3)包括传送辊组(31)、定位系统、第一成像组件(35)、第二成像组件(36)、顶部成像组件(37),所述传送辊组(31)为皮带传动的随动辊组,随动辊组下设置摩擦垫,所述传送辊组(31)的工作前段设置定位系统,所述定位系统位置对应设置第一成像组件(35),所述定位系统后端设置第二成像组件(36),所述传送辊组(31)的上方设置顶部成像组件(37)。4.根据权利要3所述的一种圆柱产品外观质量智能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上的第一导拨片(32)、第二导拨片(33)和第三导拨片(34),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国蒋仕飞王法安解开婷曹钦洲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