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电路、诊断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370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诊断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电路、诊断方法和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第一诊断单元和第二诊断单元;分别将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与电源相连的一端记为主正接触器前端和主负接触器前端;第一诊断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正接触器前端,第一诊断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后端;第二诊断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后端,第二诊断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前端;所述第一诊断单元用于诊断主负接触器能否正常运行;所述第二诊断单元用于诊断主正接触器能否正常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基础电子元件,对接触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相较于触点反馈接触器,使用寿命长,保持长期精确度。期精确度。期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电路、诊断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诊断电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电路、诊断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领域的发展,动力电池包的应用越来越多。动力电池包在给系统供电的过程中,接触器是必不可少的器件,一般接触器分为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其中主正接触器串联在动力电池包正极和用电设备之间,主负接触器串联在动力电池包负极和用电设备之间。
[0003]随着动力电池包的日复一日的使用,接触器逐渐开始老化,发生故障的概率慢慢增大,因此对接触器的诊断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
[0004]目前诊断接触器是否正常工作的方案是选用带触点反馈的接触器。但是这种方案存在明显的弊端和缺陷。第一是成本很高,带触点反馈的接触器比不带触点反馈的接触器在价格上多出一倍;第二是触点反馈属于机械动作,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触点反馈会存在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现有技术中采用触点反馈接触器来判断接触器是否正常工作成本高,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存在触点反馈失效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电路,所述诊断电路设置于供电电路的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电源正极通过主正接触器与用电设备连接,电源负极通过主负接触器与用电设备连接;所述诊断电路包括:第一诊断单元和第二诊断单元;分别将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与电源相连的一端记为主正接触器前端和主负接触器前端;分别将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与用电设备相连的一端记为主正接触器后端和主负接触器后端;第一诊断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正接触器前端,第一诊断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后端;第二诊断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后端,第二诊断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前端;所述第一诊断单元用于诊断主负接触器能否正常运行;所述第二诊断单元用于诊断主正接触器能否正常运行;所述第一诊断单元和第二诊断单元基于光耦构建。
[0006]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诊断单元,包括第一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一低压电源和第一光耦;第一诊断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为第一限流电阻R1和第一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其中,第一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第一光耦中的发光
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诊断单元的第二端;第一光耦的集电极连接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低压电源;第一光耦的发射极连接低压地。
[0007]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诊断单元,包括第三限流电阻R3、第四限流电阻R4、第二低压电源和第二光耦;第二诊断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为第三限流电阻R3和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其中,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限流电阻R3,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诊断单元的第二端;第二光耦的集电极连接第四限流电阻R4的第一端,第四限流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低压电源;第二光耦的发射极连接低压地。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方法,通过上述的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电路实施,所述方法包括:动力电池包作为电源通过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向用电设备供电;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根据动作命令闭合和断开;通过第一诊断单元提取的数字采样电压与第二诊断单元提取的数字采样电平判断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的实际状态;比对所述实际状态与动作命令,获得主正接触器工作状态和主负接触器工作状态。
[0009]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实际状态,其获得方法为:通过电源、第一诊断单元和主负接触器构成第一回路,由第一诊断单元提取的数字采样电平判断主负接触器的实际状态;通过电源、主正接触器和第二诊断单元构成第二回路,由第二诊断单元的提取的数字采样电平判断主正接触器的实际状态。
[001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实际状态,其判断依据为:当主负接触器的实际状态为闭合时,第一诊断单元提取电源正极电流,电源正极电流经过第一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并通过主负接触器回到电源负极,形成闭合回路;第一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光,第一光耦导通;在第一光耦的集电极进行数字采样获得低电平;当主负接触器的实际状态为断开时,第一诊断单元不形成闭合回路;第一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中没有电流,第一光耦不导通;在第一光耦的集电极进行数字采样获得高电平。
[0011]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实际状态,其判断依据为:当主正接触器的实际状态为闭合时,第二诊断单元提取电源正极电流,电源正极电流经过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并回到电源负极,形成闭合回路;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光,第二光耦导通;在第二光耦的集电极进行数字采样获得低电平;当主正接触器的实际状态为断开时,第二诊断单元不形成闭合回路;
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没有电流,第二光耦不导通;在第二光耦的集电极进行数字采样获得高电平。
[0012]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比对所述实际状态与动作命令,获得主正接触器工作状态和主负接触器工作状态,具体包括:当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的动作命令与实际状态一致时,主正接触器与主负接触器工作状态为正常;当主正接触器或主负接触器的动作命令与实际状态不一致时,主正接触器或主负接触器的工作状态为对应动作命令的工作状态异常。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系统,通过上述的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电路实施,所述系统包括:供电模块,配置为动力电池包作为电源通过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向用电设备供电;动作命令控制模块,配置为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根据动作命令闭合和断开;实际状态获取模块,配置为通过第一诊断单元提取的数字采样电压与第二诊断单元提取的数字采样电平判断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的实际状态;状态比对模块,配置为比对所述实际状态与动作命令,获得主正接触器工作状态和主负接触器工作状态。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均使用基础的电子元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触点反馈的接触器进行接触器工作状态的判断,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0015](2)本专利技术采用检测电路中电平信号的方式进行诊断,通过电信号进行判断,大幅提高了使用寿命,并且保证准确率不会随使用时间增长而下降。
[0016](3)电平信号种类和接触器断闭状态这些信息非常的直观,明确,因此当这些信息作为诊断依据时,诊断的结果准确率会更高。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接触器的连接电路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电路设置于供电电路的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电源正极通过主正接触器与用电设备连接,电源负极通过主负接触器与用电设备连接;所述诊断电路包括:第一诊断单元和第二诊断单元;分别将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与电源相连的一端记为主正接触器前端和主负接触器前端;分别将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与用电设备相连的一端记为主正接触器后端和主负接触器后端;第一诊断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正接触器前端,第一诊断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后端;第二诊断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后端,第二诊断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前端;所述第一诊断单元用于诊断主负接触器能否正常运行;所述第二诊断单元用于诊断主正接触器能否正常运行;所述第一诊断单元和第二诊断单元基于光耦构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诊断单元,包括第一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一低压电源和第一光耦;第一诊断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为第一限流电阻R1和第一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其中,第一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第一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诊断单元的第二端;第一光耦的集电极连接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低压电源;第一光耦的发射极连接低压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诊断单元,包括第三限流电阻R3、第四限流电阻R4、第二低压电源和第二光耦;第二诊断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为第三限流电阻R3和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其中,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限流电阻R3,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诊断单元的第二端;第二光耦的集电极连接第四限流电阻R4的第一端,第四限流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低压电源;第二光耦的发射极连接低压地。4.一种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电路实施,所述方法包括:动力电池包作为电源通过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向用电设备供电;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根据动作命令闭合和断开;通过第一诊断单元提取的数字采样电压与第二诊断单元提取的数字采样电平判断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的实际状态;比对所述实际状态与动作命令,获得主正接触器工作状态和主负接触器工作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接触器工作状态的诊断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晓冰商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睿行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