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隧道人员定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人员定位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隧道人员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施工具有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数量多等特点,使隧道施工面临着很大的监管和安全难题,因此,需要对隧道内人员进行高效率、精确的定位追踪。
[0003]目前常用的隧道人员定位方法为:利用无线脉冲技术实现对人员的定位,即:通过在隧道内部署定位基站并结合施工人员佩戴的定位标签,如安全帽、电子工牌等,实现对施工人员的定位。采用现有的无线脉冲技术为基础的定位方法具有以下问题:1)不能直观反映人员状态:现有方式仅利用无线脉冲信号,如果某个定位标签在系统中长期静止,由于缺少现场图像,则不能确定是否为定位标签丢失造成不动,还是佩戴定位标签的人员不动。2)隧道内环境复杂,各种机械设备会对无线脉冲进行干扰,造成定位标签信号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隧道人员定位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隧道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布置基础桩和视频监控装置:沿隧道纵向方向,在隧道施工区域的一侧,间隔布置多个基础桩,每个基础桩具有与里程相关的基础桩桩号;在隧道施工区域的另一侧,间隔布置多台视频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的布置间隔与视频监控装置沿隧道纵向方向的可视范围相等,均为S米;步骤2,每个视频监控装置在拍摄视频图像时,其拍摄角度正对隧道路面并保持不动,其视频视场覆盖其对应的视频监控区域,其中,视频监控区域的长度等于视频监控装置的可视范围,为S米;视频监控区域的宽度,等于隧道路面宽度,为W米,由此保证每个视频监控装置拍摄到的视频监控区域的视频监控图像的完整连续性,可完全覆盖隧道施工区域的路面;步骤3,对每个视频监控装置拍摄到的视频监控图像,预先绘制虚拟段落标记,实现视频监控图像对应的视频监控区域的位置的确定;具体为:在任意两个相邻基础桩之间,以可视范围S米为间隔,产生多个虚拟桩号,并且,每个虚拟桩号的名称与里程相关;对于任意视频监控装置拍摄到的视频监控图像,其沿长度方向的起点和终点,采用对应视频监控区域的两端的基础桩桩号和/或虚拟桩号进行标记,将基础桩桩号和/或虚拟桩号叠加绘制到视频监控图像的起点和终点,形成视频监控图像的虚拟段落标记;通过虚拟段落标记,可直接换算为视频监控图像的起点和终点在隧道内的实际里程位置;步骤4,对每个视频监控装置拍摄到的视频监控图像,进行视频虚拟网格化处理,形成多个虚拟网格,并建立虚拟网格在视频监控图像中的位置,与隧道物理空间实际位置的映射;对叠加绘制虚拟段落标记的视频监控图像,按设定的虚拟网格尺寸进行网格化处理,形成a行b列的虚拟网格,其中,a为虚拟网格的行数,b为虚拟网格的列数,对于视频监控图像中第i行第j列的虚拟网格,其中,i∈[1,a],j∈[1,b],采用以下算法,得到其在隧道物理空间的实际位置(x0,y0),其中,x0,y0分别为其在隧道物理空间的实际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视频监控图像中,以长度方向即隧道纵向方向为y轴,以宽度方向即隧道横向方向为x轴,以视频监控图像的左下角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其中,坐标原点对应的虚拟段落标记,为该视频监控图像的起点的基础桩桩号和/或虚拟桩号标记,通过此虚拟段落标记,得到坐标原点在隧道内的实际里程位置,表示为M;通过下式,得到实际位置(x0,y0):x0=j*gy0=M+i*g其中:g为虚拟网格的边长;步骤5,在需要进行人员定位时,获得每个视频监控装置拍摄到的视频监控图像;然后,采用目标识别算法对各张视频监控图像进行人员识别,假设在视频监控图像P中识别到人员;然后,首先在视频监控图像P中确定人员所在的虚拟网格,并将虚拟网格的位置映射为隧道物理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健,谢寿珠,罗毅,尹鑫,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