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保温板
[0001]本技术涉及保温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柔性保温板。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保温板包括硅胶上壳体和硅胶下壳体,硅胶上壳体和硅胶下壳体粘接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生产效率比较低,而且硅胶上壳体和硅胶下壳体的连接部位很容易有缝隙,产品不良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柔性保温板,有利于提升装配效率。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所述保温板本体构造为柔性结构,所述保温板本体具有第一柔性壳体、第二柔性壳体和用于发热的发热结构,所述发热结构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柔性壳体和所述第二柔性壳体之间;固定连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一柔性壳体和所述第二柔性壳体二者中的一个柔性壳体固定相连且向另一个柔性壳体伸出,所述另一个柔性壳体设置有配合部,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配合部连接过程中其中一者产生形变,两者配合连接后产生形变的部件恢复原状以阻碍所述第一柔性壳体与所述第二柔性壳体分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板本体,所述保温板本体构造为柔性结构,所述保温板本体具有第一柔性壳体、第二柔性壳体和用于发热的发热结构,所述发热结构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柔性壳体和所述第二柔性壳体之间;固定连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一柔性壳体和所述第二柔性壳体二者中的一个柔性壳体固定相连且向另一个柔性壳体伸出,所述另一个柔性壳体设置有配合部,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配合部连接过程中其中一者产生形变,两者配合连接后产生形变的部件恢复原状以阻碍所述第一柔性壳体与所述第二柔性壳体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柔性壳体固定相连且向所述第一柔性壳体伸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部包括支柱和形成在所述支柱端部的防脱部,所述支柱与所述第二柔性壳体固定相连,所述配合部构造为形成在所述第一柔性壳体上的固定孔,所述支柱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防脱部位于所述第一柔性壳体的背离所述第二柔性壳体的一侧,且所述防脱部的有效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孔的有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启翀,毛金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