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353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动窗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包括壳体、伺服电机、蜗轮、蜗杆、离合齿轮组、减速齿轮组、第一转轴、驱动轴、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收纳件以及角度传感器,离合齿轮组分别与第一驱动齿轮和减速齿轮组的输入齿轮啮合连接,减速齿轮组的输出齿轮与第二驱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一连杆的后端部与驱动轴的下端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前端部与第二连杆的后端部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前端部与收纳槽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控制窗户自动打开和关闭,且停电后也可以手动开窗,且可直接将壳体安装在窗框上,无需开槽,安装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电动窗户
,特别涉及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建筑门窗大多是采用手动操作的方式来实现开启和关闭,然而,当窗户太重时,手动开启或关闭窗户较为费力,或者当窗户的安装位置较高时,则难以触及到窗户,给手动开关窗户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建筑门窗采用采用手动操作的方式来实现开启和关闭,费时费力,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包括壳体、伺服电机、蜗轮、蜗杆、离合齿轮组、减速齿轮组、第一转轴、驱动轴、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收纳件以及角度传感器,所述壳体水平地固定于窗框上端部或下端部的墙面上,所述收纳件水平地嵌设于门窗内,所述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腔,所述伺服电机水平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腔的一端,所述蜗杆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驱动轴分别竖直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腔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转轴和驱动轴的上下两端均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涡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涡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所述离合齿轮组和减速齿轮组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减速齿轮组的两端分别具有一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离合齿轮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减速齿轮组的输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的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且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旋转环与所述驱动轴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与所述伺服电机电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下端部可转动地伸出所述壳体的下端壁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部与所述驱动轴的下端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部通过一短轴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收纳件的前端壁凹设有一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两端均呈斜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部通过一短轴与所述收纳槽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大小大于所述收纳槽的长度大小设置。
[0005]可选地,所述离合齿轮组包括第二转轴、第三驱动齿轮、太阳轮、行星轮以及行星架,所述第二转轴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齿轮和太阳轮均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行星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行星架的前端部的两侧,所述行星架的后端部与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行星轮的外周壁均分别与所述减速齿轮组的输入齿轮的外周壁间隔连接,且所述行星轮均分别可与所述太阳轮和减速齿轮组的输入齿轮啮合连接。
[0006]可选地,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驱动轴的下端部,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部与所述固定座可拆卸固定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驱动轴的下端部设有一矩形插接部,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部凹设有一与所述矩形插接部相适配的插接槽,所述矩形插接部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所述固定座的下端壁凹设有一沿径向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部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设置。
[0008]可选地,还包括紧固螺钉,所述驱动轴的下端壁和限位槽的两端分别凹设有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部凹设有多个与所述螺纹孔相适配的螺钉孔,所述紧固螺钉分别穿设于所述螺钉孔,并旋于所述螺纹孔内设置。
[0009]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一端的上端壁凹设有一开口槽,所述角度传感器嵌设于所述开口槽内,且所述开口槽的上端部可拆卸地盖设有一盖板。
[0010]可选地,所述壳体和收纳件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
[0011]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摆动,从而控制窗户自动打开和关闭,无需人工操作,同时还可通过角度传感器检测窗户打开的角度,且通过蜗轮、蜗杆、离合齿轮组以及减速齿轮组带动驱动轴转动,降低转速的同时增加转矩,使得推力增大,可满足各种窗户开窗和关窗的需要,蜗轮蜗杆具有反向自锁功能,当关闭窗户后无法通过外力开启窗户,安全性强,且停电后也可以手动开窗,通过采用外置驱动源的结构设计,可直接将驱动源安装在窗框上,无需开槽,适用于各种类型窗户使用,安装使用非常的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2]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本技术提出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
[0024]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包括壳体101、伺服电机102、蜗轮103、蜗杆104、离合齿轮组105、减速齿轮组106、第一转轴107、驱动轴108、第一驱动齿轮109、第二驱动齿轮110、第一连杆111、第二连杆112、收纳件113以及角度传感器114,壳体水平地固定于窗框上端部或下端部的墙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伺服电机、蜗轮、蜗杆、离合齿轮组、减速齿轮组、第一转轴、驱动轴、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收纳件以及角度传感器,所述壳体水平地固定于窗框上端部或下端部的墙面上,所述收纳件水平地嵌设于门窗内,所述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腔,所述伺服电机水平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腔的一端,所述蜗杆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驱动轴分别竖直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腔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转轴和驱动轴的上下两端均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蜗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所述离合齿轮组和减速齿轮组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减速齿轮组的两端分别具有一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离合齿轮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减速齿轮组的输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的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且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旋转环与所述驱动轴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与所述伺服电机电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下端部可转动地伸出所述壳体的下端壁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部与所述驱动轴的下端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部通过一短轴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收纳件的前端壁凹设有一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两端均呈斜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部通过一短轴与所述收纳槽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大小大于所述收纳槽的长度大小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开槽智能电动开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齿轮组包括第二转轴、第三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广鹏杨朝峰肖泽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桐耀智能门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