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钮解锁式笔记本电脑防盗密码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45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钮解锁式笔记本电脑防盗密码锁,该防盗密码锁包括密码锁本体和防盗线,密码锁本体中设有密码轮组件、与密码轮组件配合的密码锁轴、解锁组件和锁舌组件;解锁组件具有一个与密码锁轴呈垂直布置的旋转轴体,旋转轴体的中段设有与密码锁轴内端部接触的齿轮部,旋转轴体的外端部成型有一穿出于密码锁本体外部的旋钮部,旋转轴体的内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锁舌组件接触的楔形部;所述锁舌组件包括两个枢接在密码锁本体中的活动锁舌,两个活动锁舌的内端部分别位于所述楔形部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码锁整体呈“L”型结构,可以减少锁体的整体长度进而减少所占用空间,采用旋钮式解锁方式,便于使用者施力,使用更为方便。使用更为方便。使用更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钮解锁式笔记本电脑防盗密码锁


[0001]本技术涉及密码锁
,特指一种旋钮解锁式笔记本电脑防盗密码锁。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电脑,特别是笔记本电脑,都配备防盗锁插槽,用户通过购买带钢丝(即防盗线)的防盗锁来上锁,即一端插入锁插槽,另一端绕在难以移动的物体上,这样通过物理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止电脑被盗。目前市场上的电脑防盗锁,特别是笔记本电脑锁,体积较大,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特别是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轻薄,当前的电脑防盗锁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0003]为此,本申请人曾经研发了如中国技术CN202021886290.1所公开的《一种楔形头电脑防盗锁》以及如公开号CNCN216406442U所公开的《电脑用密码防盗锁》等,它们的解锁动作均为推动方式,与密码锁轴运动方向相同,这就使得锁体的长度较长,占用较大的空间,也不便于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旋钮解锁式笔记本电脑防盗密码锁。
[0005]本技术实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钮解锁式笔记本电脑防盗密码锁,该防盗密码锁包括密码锁本体和防盗线,密码锁本体中设有密码轮组件、与密码轮组件配合的密码锁轴、密码锁轴复位弹簧;
[0006]该防盗密码锁还包括解锁组件和锁舌组件;其中,所述解锁组件具有一个与密码锁轴呈垂直布置的旋转轴体,旋转轴体的中段设有与密码锁轴内端部接触的齿轮部,旋转轴体的外端部成型有一穿出于密码锁本体外部的旋钮部,旋转轴体的内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锁舌组件接触的楔形部;
[0007]所述锁舌组件包括两个枢接在密码锁本体中的活动锁舌,两个活动锁舌的内端部之间形成供所述楔形部插入的间隔部,且两个活动锁舌的内端部分别位于所述楔形部两侧,两个活动锁舌的外端部穿出于密码锁本体的外部,在楔形部的带动下,活动锁舌的外端部呈打开或聚拢状态。
[0008]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楔形部与旋转轴体一体成型,随旋转轴体同步转动,与两个活动锁舌的内端部之间形成径向拨动接触。
[0009]或者,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楔形部与旋转轴体分体成型并通过形成螺旋式配合连接,旋转轴体转动时带动楔形部轴向运动,进而与两个活动锁舌的内端部之间形成轴向推动接触。
[0010]进一步而言,所述密码锁本体包括呈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组成的倒“L”型外壳主体,其中,密码轮组件、密码锁轴设置在倒“L”型外壳主体的竖直部分中,解锁组件和锁舌组件则设置在倒“L”型外壳主体的横向部分,且旋钮部穿出于倒“L”型外壳主体的转角部,锁舌
组件的外端部穿出于倒“L”型外壳主体横向部分的端部。
[0011]所述防盗线包括一个可旋转地套设在倒“L”型外壳主体横向部分外部的连接环以及与该连接环连接的钢丝线。
[0012]所述旋转轴体上成型有轴向定位凸缘和旋转承接部;对应地,所述倒“L”型外壳主体中成型有与轴向定位凸缘相应的定位凹环,以及与旋转承接部相应的轴孔部。
[0013]所述两个活动锁舌呈交叉式枢接在倒“L”型外壳主体中,枢接轴处安装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使两个活动锁舌保持聚拢的趋势。
[0014]本技术密码锁整体呈“L”型结构,可以减少锁体的整体长度进而减少所占用空间,采用旋钮式解锁方式,便于使用者施力,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防盗密码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图3是本技术密码防盗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密中旋转解锁部件与锁舌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是一种旋钮解锁式笔记本电脑防盗密码锁,该防盗密码锁包括密码锁本体1和防盗线(图中略),密码锁本体1中设有密码轮组件2、与密码轮组件配合的密码锁轴3、密码锁轴复位弹簧(图中略);
[0020]该防盗密码锁还包括解锁组件4和锁舌组件5;其中,所述解锁组件4具有一个与密码锁轴3呈垂直布置的旋转轴体41,旋转轴体41的中段设有与密码锁轴3内端部接触的齿轮部42,旋转轴体41的外端部成型有一穿出于密码锁本体1外部的旋钮部43,旋转轴体41的内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锁舌组件5接触的楔形部44;
[0021]所述锁舌组件5包括两个枢接在密码锁本体1中的活动锁舌51,两个活动锁舌51的内端部之间形成供所述楔形部44插入的间隔部52,且两个活动锁舌51的内端部分别位于所述楔形部44两侧,两个活动锁舌51的外端部穿出于密码锁本体1的外部,在楔形部44的带动下,活动锁舌51的外端部呈打开或聚拢状态。
[0022]本技术利用楔形部44的旋转或者轴向运动,带动活动锁舌51的内端部张开或合拢,进而控制活动锁舌51外端部的张开或合拢,从而实现与笔记本电脑外壳上的防盗孔的锁孔或解锁状态;楔形部44的运动则是通过旋钮部43的驱动,旋转轴体41能否转动则由密码锁本体1的密码是否正确而决定,当密码正确时,密码锁轴3才处于可活动的状态,齿轮部42才可以有可旋转空间,此时通过旋钮部43转动才能带动的旋转轴体41;反之,当密码不正确时,密码锁轴3无法轴向移动,其保持与齿轮部42抵触,齿轮部42无法转动,因此旋钮部43也无法转动,即无法带动旋转轴体41以及楔形部44,也就无法控制活动锁舌51,从而配合防盗线对笔记本电脑起到防盗保护效果。
[0023]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楔形部44与旋转轴体41一体成型,随旋转轴体41同步转动,与两个活动锁舌51的内端部之间形成径向拨动接触;
[0024]或者,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楔形部44与旋转轴体41分体成型并通过形成螺旋式或
者螺纹配合连接,旋转轴体41转动时带动楔形部44轴向运动,进而与两个活动锁舌51的内端部之间形成轴向推动接触,即利用楔形部44的斜面与活动锁舌51内端处接触而形成推动接触;
[0025]进一步而言,所述密码锁本体1包括呈由左壳体101和右壳体组成的倒“L”型外壳主体11,左壳体与右壳体呈,其中,密码轮组件2、密码锁轴3设置在倒“L”型外壳主体11的竖直部分中,解锁组件4和锁舌组件5则设置在倒“L”型外壳主体11的横向部分,且旋钮部43穿出于倒“L”型外壳主体11的转角部,锁舌组件5的外端部穿出于倒“L”型外壳主体11横向部分的端部。采用倒“L”型外壳主体11的设计,能进一步减少密码锁的整体长度,从而减少所占空间,也便于使用者施力在旋钮部进行解锁;
[0026]所述防盗线包括一个可旋转地套设在倒“L”型外壳主体11横向部分外部的连接环61以及与该连接环连接的钢丝线(图中略),钢丝线与连接环61的连接结构与公开号CNCN216406442U所公开的《电脑用密码防盗锁》中的结构相当,属于已有技术,因此不再赘述。
[0027]所述旋转轴体41上成型有轴向定位凸缘4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钮解锁式笔记本电脑防盗密码锁,该防盗密码锁包括密码锁本体和防盗线,密码锁本体中设有密码轮组件、与密码轮组件配合的密码锁轴、密码锁轴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该防盗密码锁还包括解锁组件和锁舌组件;其中,所述解锁组件具有一个与密码锁轴呈垂直布置的旋转轴体,旋转轴体的中段设有与密码锁轴内端部接触的齿轮部,旋转轴体的外端部成型有一穿出于密码锁本体外部的旋钮部,旋转轴体的内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锁舌组件接触的楔形部;所述锁舌组件包括两个枢接在密码锁本体中的活动锁舌,两个活动锁舌的内端部之间形成供所述楔形部插入的间隔部,且两个活动锁舌的内端部分别位于所述楔形部两侧,两个活动锁舌的外端部穿出于密码锁本体的外部,在楔形部的带动下,活动锁舌的外端部呈打开或聚拢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解锁式笔记本电脑防盗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部与旋转轴体一体成型,随旋转轴体同步转动,与两个活动锁舌的内端部之间形成径向拨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解锁式笔记本电脑防盗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部与旋转轴体分体成型并通过形成螺旋式配合连接,旋转轴体转动时带动楔形部轴向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忠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国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