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小体积多轴踝关节假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370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6
一种小体积多轴踝关节假肢属仿生人体假肢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上部、关节轴部与下部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轴结构,更贴近人体踝关节的结构,且能够对踝关节轴与距下关节轴的关节角度进行调整,使踝关节整体功能与人体健侧踝关节的关节角度实现最大程度的相似,且调节效果好,结构稳定,可靠性好;采用聚氨酯块的设计,保证踝关节有一定运动空间的同时有效对运动进行限位,使踝关节整体稳定性得到提升,减少晃动的发生,舒适性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整体体积小,装配性好,穿戴者能够自行对关节轴角度进行调整,运动协调性好,能够适应不同运动环境并满足各种运动需求。境并满足各种运动需求。境并满足各种运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体积多轴踝关节假肢


[0001]本专利技术属仿生人工假肢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轴踝关节特征和聚氨酯块提供缓冲的小体积多轴踝关节假肢。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交通事故频发的同时各种疾病和外伤的治疗方法仍存在限制。截肢不仅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了经济与生活上的负担,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状态。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下肢的功能,帮助截肢患者恢复行动能力。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假肢整体功能。人体的踝关节可以看作一个多轴结构,由踝关节轴与距下关节轴组成,能够帮助人体实现多种运动功能并保持行动流畅。现有技术中踝关节假肢多以单轴或固定双轴设计为主,使穿戴者产生不适感,行走步态存在不自然,且能耗较大,导致此类产品的舒适度和运动协调性较低。因此有必要结合人体多轴踝关节的特征,设计一种新型多轴踝关节假肢,并保持踝关节假肢体积较小,提升适配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踝关节假肢的不足,提供一种结合人体多轴踝关节特征和聚氨酯块提供缓冲的小体积多轴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体积多轴踝关节假肢,其特征在于:由下部(A)、关节轴部(B)、上部(C)组成,其中所述的下部(A)由扇形块对Ⅰ(1)、底板(2)、U形板对(3)、定位块Ⅰ(4)和垫片对Ⅰ(5)组成,其中扇形块对Ⅰ(1)由左扇形块(1a)和右扇形块(1b)组成;底板(2)上设有纵孔对Ⅰ(2a)、横孔对Ⅰ(2b)、凸台(2c)、螺纹孔Ⅰ(2d);U形板对Ⅰ(3)上设有前孔对(3a)、上孔对(3b)、下孔对(3c)和后孔对(3d);定位块Ⅰ(4)上设有孔对Ⅰ(4a)、前孔(4b)后孔(4c);垫片对Ⅰ(5)由左垫片(5a)和右垫片(5b)组成;所述的关节轴部(B)由距下关节轴(6)、踝关节轴(7)、左连接块(8)、前连接块(9)、右连接块(10)、螺栓组(11)、后连接块(12)和轴套组(13)组成,其中距下关节轴(6)由圆盘Ⅰ(6a)、后圆柱(6b)和前圆柱(6d)组成,前圆柱(6d)、圆盘Ⅰ(6a)和后圆柱(6b)顺序排列并固接,圆盘Ⅰ(6a)上设有中心孔Ⅰ(6c);踝关节轴(7)由圆盘Ⅱ(7a)、右圆柱(7b)和左圆柱(7d)组成,左圆柱(7d)、圆盘Ⅱ(7a)和右圆柱(7b)顺序排列并固接,圆盘Ⅱ(7a)中心设有中心孔Ⅱ(7c);左连接块(8)由圆柱帽Ⅰ(8a)和连接轴对Ⅰ(8b)组成,圆柱帽Ⅰ(8a)上设有中心孔Ⅲ(8c);前连接块(9)由圆柱帽Ⅱ(9a)和连接轴对Ⅱ(9b)组成,圆柱帽Ⅱ(9a)上设有中心孔Ⅳ(9c);右连接块(10)由圆柱帽Ⅲ(10a)和连接轴对Ⅲ(10b)组成,圆柱帽Ⅲ(10a)上设有中心孔

(10c);后连接块(12)由圆柱帽Ⅳ(12a)和连接轴对Ⅳ(12b)组成,圆柱帽Ⅳ(12a)上设有中心孔

(12c);轴套组(13)由左轴套(13a)、前轴套(13b)、右轴套(13c)和后轴套(13d)组成;所述的上部(C)由扇形块对Ⅱ(14)、顶板(15)、定位块Ⅱ(16)、U形板对Ⅱ(17)和垫片对Ⅱ(18)组成,其中扇形块对Ⅱ(14)由后扇形块(14a)和前扇形块(14b)组成;顶板(15)由四棱台(15b)和顶板盘(15a)上下固接而成,顶板盘(15a)上设有横孔对Ⅱ(15d)和纵孔对Ⅱ(15e);四棱台(15b)上设有螺纹孔Ⅱ(15c);定位块Ⅱ(16)上设有孔对Ⅱ(16a)、右孔(16b)和左孔(16c);U形板对Ⅱ(17)上设有下孔对(17a)、左下孔对(17a)、左上孔对(17b)、右上孔对(17c)和右下孔对(17d);垫片对Ⅱ(18)由后垫片(18a)和前垫片(18b)组成;所述下部(A)中,左扇形块(1a)、U形板对(3)、定位块Ⅰ(4)和右扇形块(1b)自左至右排列,其中定位块Ⅰ(4)位于U形板对(3)的两块U形板之间,定位块Ⅰ(4)的前孔(4b)经螺栓固接于U形板对(3)的前孔对(3a)之间;定位块Ⅰ(4)的后孔(4c)经螺栓固接于U形板对(3)的后孔对(3d)之间;左扇形块(1a)、U形板对(3)、定位块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箫寒任雷王坤阳钱志辉梁威卢雪薇赵迪王旭任露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