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淮学院专利>正文

一体化数学标签成品加工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96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化数学标签成品加工印刷机,涉及到印刷机设备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印刷辊,所述支撑板的内壁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设置有干燥箱,所述连接管的底端设置有排风箱,前后两个所述支撑板的相对面设置有同一个标签卷,所述标签卷的内壁设置有支撑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板,对设备的整体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干燥箱,对印刷完成后的设备进行干燥处理,通过设置排风箱,与干燥箱配合,进行上下同时排风干燥,通过设置连接管,进行热气流通,借由上述结构,调节一组印刷辊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厚度印刷标签的需求。的需求。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数学标签成品加工印刷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体化数学标签成品加工印刷机。

技术介绍

[0002]数字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印刷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尤其在小批量订单生产方面的应用,喷墨类数字印刷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生产实现方式,在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字印刷机按色数分类为单色数字印刷机和彩色数字印刷机,按成像方式分类为磁成像型数字印刷机和喷墨型数字印刷机,磁成像数字印刷机在当前数字印刷设备市场中尚不多见,喷墨型数字印刷机是当前数字印刷设备市场中的常见主流机型,可以在承印物上进行广告印刷、艺术品复制、地图复制等,承印物包括有纺织品、金属板、塑料板、皮革、木板、纸板等等。
[0003]现有的印刷机在印刷的过程中,一组印刷转动辊需同时对标签的正反两面进行挤压转动,以保证对标签表面的印刷效果,而不同标签存在厚度不同的情况,而一组印刷转动辊之间的间距固定,无法调节,这就导致无法适应不同厚度标签的印刷需求,需要一体化数学标签成品加工印刷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数学标签成品加工印刷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体化数学标签成品加工印刷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印刷辊,所述支撑板的内壁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设置有干燥箱,所述连接管的底端设置有排风箱,前后两个所述支撑板的相对面设置有同一个标签卷,所述标签卷的内壁设置有支撑轴,后方所述支撑板的背面设置有调节烘干机构。
[0006]借由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支撑板,对设备的整体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干燥箱,对印刷完成后的设备进行干燥处理,通过设置排风箱,与干燥箱配合,进行上下同时排风干燥,通过设置连接管,进行热气流通,通过设置调节烘干机构,调节一组印刷辊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厚度印刷标签的需求。
[0007]优选地,所述调节烘干机构包括设置于后方支撑板背面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机,后方所述支撑板的背面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背面分别设置有左固定板、右固定板,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表面的一端贯穿左固定板的右侧并与右固定板的内壁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安装板,实现对电机的固定支撑,通过设置电机,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转动带动第四锥齿轮与环套转动,通过设置固定板、右固定板,保持驱动轴转动的稳定。
[0009]优选地,后方所述支撑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的一端
设置有第三锥齿轮,后方所述支撑板的背面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运动块,所述运动块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二转动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辊、第一转动辊的另一端均与印刷辊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三锥齿轮,使得第三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辊转动,通过设置导向孔,对运动块的运动进行避让,通过设置第二锥齿轮,使得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辊转动。
[0011]优选地,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运动撑板,所述运动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运动板,所述运动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环套,所述环套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驱动轴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环套的内壁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驱动轴的表面设置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
[0012]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运动撑板,保持对运动板的支持,通过设置环套,使得运动板的位置发生改变通过环套带动第一锥齿轮的位置发生改变,通过设置滑槽,对环套的运动进行导向,通过设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使得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通过设置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使得第四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
[0013]优选地,所述运动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右固定板的右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设置有转盘,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右侧转动连接,所述运动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带动板,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内壁与带动板的内壁转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转盘,操作者转动转盘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块的运动发生改变,使得固定块与运动撑板一起滑动,运动撑板运动通过带动板带动第二转动辊整体位置发生改变,进而带动运动块在导向孔内滑动,调节一组印刷辊之间的距离。
[0015]优选地,所述支撑轴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凸块,所述支撑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连接辊,所述连接辊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顶壁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内顶壁开设有运动槽,所述运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限位板。
[0016]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连接辊与支撑轴配合保持标签卷的转动稳定,通过设置定位槽,给予凸块定位放置的空间,通过设置限位板,对凸块限位保持其稳定,便于更换标签卷整体。
[0017]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与避让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与限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复位弹簧,带动限位板复位,通过设置连接杆,拉动连接杆改变限位板的高度,解除对凸块的限制。
[0019]优选地,所述干燥箱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热风机、挡板,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排风孔,所述干燥箱下表面左侧位置开设有第一出风孔,所述排风箱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二出风孔与第一出风孔的位置相对应。
[0020]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热风机,释放热空气进行表面烘干,通过设置挡板,使得一部分空气通过连接管进入排风箱内,通过设置第二出风孔、第一出风孔,对同一位置的标签进行烘干处理,去除标签内胶体的水分。
[0021]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安装板,实现对电机的固定支撑,通过设置电机,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转动带动第四锥齿轮与环套转动,通过设置固定板、右固定板,保持驱动轴转动的稳定,通过设置第三锥齿轮,使得第三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辊转动,通过设置导向孔,对运动块的运动进行避让,通过设置第二锥齿轮,使得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辊转动,通过设置运动撑板,保持对运动板的支持,通过设置环套,使得运动板的位置发生改变通过环套带动第一锥齿轮的位置发生改变。
[002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滑槽,对环套的运动进行导向,通过设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使得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通过设置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使得第四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通过设置转盘,操作者转动转盘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块的运动发生改变,使得固定块与运动撑板一起滑动,运动撑板运动通过带动板带动第二转动辊整体位置发生改变,进而带动运动块在导向孔内滑动,调节一组印刷辊之间的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数学标签成品加工印刷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印刷辊(9),所述支撑板(2)的内壁设置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的顶端设置有干燥箱(4),所述连接管(6)的底端设置有排风箱(5),前后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相对面设置有同一个标签卷(3),所述标签卷(3)的内壁设置有支撑轴(8),后方所述支撑板(2)的背面设置有调节烘干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数学标签成品加工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烘干机构(7)包括设置于后方支撑板(2)背面的安装板(708),所述安装板(708)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机(709),后方所述支撑板(2)的背面设置有定位板(722),所述定位板(722)的背面分别设置有左固定板(710)、右固定板(718),所述电机(709)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轴(711),所述驱动轴(711)表面的一端贯穿左固定板(710)的右侧并与右固定板(718)的内壁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数学标签成品加工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后方所述支撑板(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727),所述第一转动辊(727)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锥齿轮(730),后方所述支撑板(2)的背面开设有导向孔(724),所述导向孔(72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运动块(723),所述运动块(72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712),所述第二转动辊(7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726),所述第二转动辊(712)、第一转动辊(727)的另一端均与印刷辊(9)的一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数学标签成品加工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72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运动撑板(714),所述运动撑板(714)的上表面设置有运动板(716),所述运动板(716)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环套(721),所述环套(72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锥齿轮(7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伟娜杨洪涛胡淑珂刘畅庞留勇李小朝
申请(专利权)人:黄淮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