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87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包括接线盒和感温组件,所述接线盒的内部设置有转换器组件,所述感温组件连接于转换器组件的底部,所述感温组件包括热电偶、绝缘套管、上保护管、下保护管和导热铜片,所述热电偶的底端外壁套设有绝缘套管,且热电偶的外部设置有上保护管,所述上保护管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下保护管,所述绝缘套管的内部贯穿有导热铜片。该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热电偶基于导热铜片可透过下保护管和绝缘套管而精准测温,以避免有温差产生,且下保护管和绝缘套管可起到防护功能和抗干扰效果,而且下保护管和绝缘套管便于拆装,从而便于对热电偶进行检修。从而便于对热电偶进行检修。从而便于对热电偶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


[0001]本技术涉及温度变送器
,具体为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

技术介绍

[0002]温度变送器采用热电偶、热电阻作为测温元件,从测温元件输出信号送到变送器模块,经过稳压滤波、运算放大、非线性校正、V/I转换、恒流及反向保护等电路处理后,转换成与温度成线性关系的4~20mA电流信号0

5V/0

10V电压信号,RS485数字信号输出,即温度变送器把热电偶的信号转变为电流信号,连接到二次仪表上,从而显示出对应的温度。
[0003]如申请号:CN20212316089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干扰性强的一体化温度变送器,包括:接线盒,及设置于接线盒底部的保护管,及设置于接线盒顶部的仪表盖,及设置于接线盒侧壁上的电气出口,及设置于保护管上的感温器,所述接线盒内侧壁下端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接线盒内部设置有转换器组件,所述保护管内设置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顶部设置有绝缘套管。由于所述抗干扰性强的一体化温度变送器的仪表盖与接线盒通过螺纹连接,可以非常方便拆装,便于维修、更换内部零件;散热口的设置,可以让接线盒进行有效散热,延长温度变送器的使用寿命;感温器和绝缘套管的设置能保证测温的稳定性。
[0004]类似于上述申请的温度变送器目前还存在以下不足:
[0005]热电偶位于保护管内,且热电偶顶部设置有绝缘套管,以此来起到在电信号传输过程中烘抗干扰的作用,以提高测温稳定性,但保护管与绝缘套管容易影响温度传递,导致热电偶所测得的温度与实际温度有温差。
[0006]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包括接线盒和感温组件,所述接线盒的内部设置有转换器组件,所述感温组件连接于转换器组件的底部,所述感温组件包括热电偶、绝缘套管、上保护管、下保护管和导热铜片,所述热电偶的底端外壁套设有绝缘套管,且热电偶的外部设置有上保护管,所述上保护管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下保护管,所述绝缘套管的内部贯穿有导热铜片。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热铜片还贯穿下保护管,且绝缘套管通过导热铜片与下保护管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保护管的顶部与接线盒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上保护管内壁与热电偶外壁互不接触。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盒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盒盖,且接线盒的内壁底部嵌入有弹簧杆。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杆的顶部与转换器组件的底部相固连,且弹簧杆位于转换器组件底部四周。
[0013]进一步的,所述转换器组件通过弹簧杆与接线盒弹性连接,且转换器组件外壁与接线盒内壁互不接触。
[0014]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盒的中部四周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内部贯穿有散热管。
[0015]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的外壁设置有复位弹簧,且散热管通过复位弹簧与接线盒弹性连接。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热电偶基于导热铜片可透过下保护管和绝缘套管而精准测温,以避免有温差产生,且下保护管和绝缘套管可起到防护功能和抗干扰效果,而且下保护管和绝缘套管便于拆装,从而便于对热电偶进行检修。
[0018]1、本技术,导热铜片可将外界温度透过下保护管而传递至绝缘套管内部,以便热电偶精准测温,且后期通过旋转下保护管使其通过导热铜片携带绝缘套管从热电偶底部脱离,同时下保护管与上保护管分离,以便热电偶底部露出,以便后期进行检修,且热电偶通过下保护管、上保护管和绝缘套管的包裹起到防护功能而抗干扰功能,以保障测温稳定性。
[0019]2、本技术,拧转而取下盒盖以便接线盒内部的转换器组件露出,此时外拉散热管使得复位弹簧收缩,从而使得散热管端部离开转换器组件表面,此时弹簧杆伸展而抬升转换器组件,使得转换器组件的电路板与电子元件的接点处上移,以便工作人员进行检修测试。
[0020]3、本技术,对上移后的转换器组件进行检修时可松开散热管,此时复位弹簧伸展使得散热管端部位于转换器组件底部进行支撑,以便检修人员施力,避免转换器组件发生晃动,而转换器组件运作时散热管端部位于转换器组件表面,使得弹簧杆保持收缩状,以防止转换器组件晃动,且弹簧杆保持收缩状时转换器组件底部仍不与接线盒内壁接触,使得转换器组件底部悬空而便于散热。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的下保护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的接线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的散热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接线盒;2、转换器组件;3、感温组件;301、热电偶;302、绝缘套管;303、上保护管;304、下保护管;305、导热铜片;4、盒盖;5、弹簧杆;6、散热孔;7、散热管;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6]如图1

2所示,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包括接线盒1和感温组件3,接线盒1的内部设置有转换器组件2,感温组件3连接于转换器组件2的底部,感温组件3包括热电偶301、
绝缘套管302、上保护管303、下保护管304和导热铜片305,热电偶301的底端外壁套设有绝缘套管302,且热电偶301的外部设置有上保护管303,上保护管303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下保护管304,绝缘套管302的内部贯穿有导热铜片305,导热铜片305还贯穿下保护管304,且绝缘套管302通过导热铜片305与下保护管304固定连接,上保护管303的顶部与接线盒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上保护管303内壁与热电偶301外壁互不接触;
[0027]具体操作如下,热电偶301底部被绝缘套管302包裹,而热电偶301整个位于上保护管303、下保护管304内部,且上保护管303、下保护管304之间呈螺纹连接,该温度变送器运作时,外界温度通过导热铜片305而透过下保护管304传递至绝缘套管302内部,从而被热电偶301所感知,热电偶301测得外界温度并传输进入转换器组件2,转换器组件2将信号转变为电流信号并通过连接线路传输至仪表上以数字形式进行显示,其中上保护管303、下保护管304对热电偶301起到保护作用,而绝缘套管302可防止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而且导热铜片305可将外界温度透过下保护管304而传递至绝缘套管302内部,以便热电偶301精准测温,且后期通过旋转下保护管304使其通过导热铜片305携带绝缘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包括接线盒(1)和感温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1)的内部设置有转换器组件(2),所述感温组件(3)连接于转换器组件(2)的底部,所述感温组件(3)包括热电偶(301)、绝缘套管(302)、上保护管(303)、下保护管(304)和导热铜片(305),所述热电偶(301)的底端外壁套设有绝缘套管(302),且热电偶(301)的外部设置有上保护管(303),所述上保护管(303)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下保护管(304),所述绝缘套管(302)的内部贯穿有导热铜片(3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铜片(305)还贯穿下保护管(304),且绝缘套管(302)通过导热铜片(305)与下保护管(30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干扰的温度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管(303)的顶部与接线盒(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上保护管(303)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宗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佰控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