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橡胶隔套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2666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嵌入式橡胶隔套及其制备方法,嵌入式橡胶隔套包括钢隔圈和橡胶圈,所述钢隔圈的外周面凹陷有环形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具有限位凹部,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贯通的限位通孔,所述橡胶圈通过浇注一体连接于钢隔圈的外周并填充至容纳槽内,且还嵌入所述限位凹部和限位通孔内;所述橡胶圈采用邵氏硬度为6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入式橡胶隔套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材剪切加工领域,具体涉及钢材剪切加工的治具,再具体的,涉及一种嵌入式橡胶隔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纵切机又称纵剪机、分条机,用于进行金属带料的纵向剪切工作,并能够将分切后的窄条重新卷绕成卷,具有操作方便、切割质量高、材料利用率高的优点,适用于加工冷轧和热轧碳钢、硅钢、马口铁、不锈钢及表面涂镀后的各类金属材料的剪切。
[0003]纵切机的剪切是在切刀轴上装配一定间距的剪切刀片来实现剪切,相邻的剪切刀片之间的间距可以采用多个不同厚度的隔套进行组合填充。隔套包括钢制隔套和橡胶隔套,橡胶隔套包括钢隔圈和套设在钢隔圈外周的橡胶圈。目前,橡胶隔套的制备方式是分别加工钢隔圈和橡胶圈,再将橡胶圈粘在钢隔圈上。再一些大尺寸的橡胶隔套,该种结构还算适用。但是,在超薄尺寸(厚度在5mm以下)的橡胶隔套中,容易造成钢、胶脱离,橡胶隔套使用寿命短,装刀系统抓取时故障率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嵌入式橡胶隔套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的加强超薄尺寸的橡胶隔套的强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嵌入式橡胶隔套,包括钢隔圈和橡胶圈,所述钢隔圈的外周面凹陷有环形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具有限位凹部,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贯通的限位通孔,所述橡胶圈通过浇注一体连接于钢隔圈的外周并填充至容纳槽内,且还嵌入所述限位凹部和限位通孔内;所述橡胶圈采用邵氏硬度为62
°‑
65
°
的橡胶材质制备得到。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凹部设置有多个并在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在容纳槽的槽底。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凹部为“Z”形凹部,“Z”形凹部的上下两个横部平行于钢隔圈的轴向方向。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的两侧的槽壁上都设置有限位通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的两侧的槽壁上的限位通孔一一对应。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在容纳槽的槽壁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通孔为“T”形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T”形孔的横向部垂直于钢隔圈的径向方向,所述“T”形孔的竖向部平行于钢隔圈的径向方向并延伸至钢隔圈的外沿形成开口。
[0014]一种嵌入式橡胶隔套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A1,制备钢隔圈,在钢隔圈的外周面设置环形的容纳槽,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设置限位凹部,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贯通的限位通孔;
[0016]A2,提供邵氏硬度为62
°‑
65
°
的橡胶,并通过浇注的方式一体连接于钢隔圈的外
周,形成橡胶圈,橡胶圈填充至容纳槽内,且还嵌入所述限位凹部和限位通孔内;得到半成品;
[0017]A3,将步骤A2得到的半成品进行机械加工,使得橡胶圈和钢隔圈保持一致的尺寸精度;得到嵌入式橡胶隔套。
[0018]进一步的,在步骤A1中,所述限位凹部为“Z”形凹部,“Z”形凹部的上下两个横部平行于钢隔圈的轴向方向;所述限位通孔为“T”形孔,所述“T”形孔的横向部垂直于钢隔圈的径向方向,所述“T”形孔的竖向部平行于钢隔圈的径向方向并延伸至钢隔圈的外沿形成开口。
[0019]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橡胶圈采用邵氏硬度为62
°‑
65
°
的橡胶材质,并通过浇注的方式一体连接在钢隔圈上,并填充至容纳槽内,以及嵌入所述限位凹部和限位通孔内;如此,极大的加强了橡胶圈与钢隔圈在周向和径向方向的连接强度以及橡胶圈的韧性。橡胶隔套(尤其是超薄尺寸的橡胶隔套)的整体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不易造成钢、胶脱离,提高橡胶隔套使用寿命,装刀系统抓取时不易出现故障。
附图说明
[0021]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嵌入式橡胶隔套的正面示意图;
[0022]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钢隔圈的正面示意图;
[0023]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钢隔圈的侧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嵌入式橡胶隔套的制备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6]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入式橡胶隔套,包括钢隔圈10和橡胶圈20,所述钢隔圈10的外周面凹陷有环形的容纳槽101,所述容纳槽101的槽底具有限位凹部11,优选的,所述限位凹部11设置有多个并在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在容纳槽101的槽底。
[0028]所述容纳槽101的槽壁102上设置有贯通的限位通孔12,即限位通孔12从容纳槽101内向外贯通,优选的,所述限位通孔12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在容纳槽101的槽壁102上。所述橡胶圈20通过浇注一体连接于钢隔圈10的外周并填充至容纳槽101内,且还嵌入所述限位凹部11和限位通孔12内;所述橡胶圈20采用邵氏硬度为62
°‑
65
°
的橡胶材质制备得到。
[0029]橡胶圈20采用邵氏硬度为62
°‑
65
°
的橡胶材质,并通过浇注的方式一体连接在钢隔圈10上,并填充至容纳槽101内,以及嵌入所述限位凹部11和限位通孔12内;如此,极大的加强了橡胶圈20与钢隔圈10在周向和径向方向的连接强度以及橡胶圈20的韧性。橡胶隔套(尤其是超薄尺寸的橡胶隔套)的整体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不易造成钢、胶脱离,提高橡
胶隔套使用寿命,装刀系统抓取时不易出现故障。
[0030]具体的,继续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所述的嵌入式橡胶隔套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A1,制备钢隔圈10,在钢隔圈10的外周面设置环形的容纳槽101,在所述容纳槽101的槽底设置限位凹部11,在所述容纳槽101的槽壁102上设置贯通的限位通孔12;
[0032]A2,提供邵氏硬度为62
°‑
65
°
的橡胶,并通过浇注的方式一体连接于钢隔圈10的外周,形成橡胶圈20,橡胶圈20填充至容纳槽101内,且还嵌入所述限位凹部11和限位通孔12内;得到半成品;
[0033]A3,将步骤A2得到的半成品进行机械加工,使得橡胶圈20和钢隔圈10保持一致的尺寸精度;得到嵌入式橡胶隔套。
[0034]具体的,机械加工是指如切除多余的橡胶结构以及进行打磨、去毛刺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入式橡胶隔套,包括钢隔圈和橡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隔圈的外周面凹陷有环形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具有限位凹部,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贯通的限位通孔,所述橡胶圈通过浇注一体连接于钢隔圈的外周并填充至容纳槽内,且还嵌入所述限位凹部和限位通孔内;所述橡胶圈采用邵氏硬度为62
°‑
65
°
的橡胶材质制备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橡胶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部设置有多个并在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在容纳槽的槽底。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嵌入式橡胶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部为“Z”形凹部,“Z”形凹部的上下两个横部平行于钢隔圈的轴向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橡胶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的槽壁上都设置有限位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嵌入式橡胶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的槽壁上的限位通孔一一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嵌入式橡胶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在容纳槽的槽壁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橡胶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通孔为“T”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水忠盛明辉林荣华蔡智鹏郑绵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宝钢精密钢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