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64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内胆和风道组件,内胆包括位于冷藏间室的上风口、背板、以及由背板向后凹设的凹陷部;风道组件后方贴靠于凹陷部,风道组件围出开口,背板嵌入开口内,风道组件包括气流通道和多个出风口,气流通道连通上风口和多个出风口,多个出风口连通冷藏间室。该制冷设备在不需要出风的位置维持现有的背板位置,从而不影响发泡层的厚度,在需要出风的位置向后凹陷形成凹陷部,然后将风道组件嵌在凹陷部内,从而减少了风道组件对背板前方的空间的占用,制冷设备的深度能够更深。能够更深。能够更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城市住宅的面积有限,且随着房价的升高,用户对制冷设备内的容积的大小看得越来越重,用户希望相同体积的制冷设备,内部的容积尽量增大,能提高房屋面积的使用率。以风冷冰箱为例,冰箱从后向前依次是箱壳、隔热层、内胆、风道组件和风道盖板,风道盖板前方的空间才是能够被使用的空间,一方面,隔热层的厚度无法轻易减薄,不然影响了隔热效果,提高冰箱的能耗;另一方面,风道组件必然占用一定的空间,才能实现对整个间室的送风。这些因素制约了间室的容积无法提高,无法满足用户增大制冷设备容积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容积无法提高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同体积容积更高的制冷设备。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
[0005]内胆,其围出冷藏间室,所述内胆包括位于所述冷藏间室的上风口、背板、以及由所述背板向后凹设的凹陷部;
[0006]风道组件,其后方贴靠于所述凹陷部,所述风道组件围出开口,所述背板嵌入所述开口内,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气流通道和多个出风口,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上风口和所述多个出风口,所述多个出风口连通所述冷藏间室。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陷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左侧的左凹陷和右侧的右凹陷,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左凹陷的左风道和设置于所述右凹陷的右风道,所述左风道和所述右风道合围出所述开口,所述左风道包括朝左设置的若干个出风口,所述右风道包括朝右设置的若干个出风口。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陷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下方的下凹陷,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嵌在所述下凹陷内连接风道,所述连接风道同时连通所述左风道、所述右风道和所述上风口;
[0009]所述左风道和所述右风道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在上下方向依次设置多个;
[0010]所述上风口设置于所述制冷设备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包括连通所述冷藏间室的回风口,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左风道和/或所述右风道的下方。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风道和所述右风道对称设置。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隔热本体、以及由所述隔热本体围出的所述气流通道。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围出冷冻间室和蒸发间室,所述内胆包括位于所述蒸发间室的下风口,所述下风口连通所述上风口,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位于所述蒸发间室的蒸发器和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将吹过所述蒸发器的气体吹向所述下风口和所述冷冻间室。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冷藏风机、冷冻风机、以及将所述冷藏风机和所述冷冻风机隔离的壳体,所述冷藏风机将气流吹向所述下风口,所述冷冻风机将气流吹向所述冷冻间室。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位于所述冷藏间室和所述冷冻间室之间的隔板空间、以及容置于所述隔板空间内的风门组件,所述上风口和所述下风口通过所述风门组件连通。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门组件包括前盖板、后盖板、由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合围出的风通道、以及设置于所述风通道内的风门件,所述风门件包括风门板和风门口,所述风门板受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风门口;
[0018]当所述风门板关闭所述风门口时,所述上风口与所述下风口不连通;
[0019]当所述风门板打开所述风门口时,所述上风口与所述下风口连通。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均包括上裙边和下裙边,所述上裙边覆盖所述上风口,所述下裙边覆盖所述下风口;
[0021]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合围出插入所述上风口的上插口、以及插入所述下风口的下插口。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盖板包括连接于所述上裙边的上定位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下裙边的下定位部,所述上定位部和所述下定位部均抵持于所述内胆;
[0023]所述上裙边和所述下裙边均通过密封连接件连接于内胆。
[002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定位部包括上弧形壁,所述下定位部包括下弧形壁,所述上弧形壁和所述下弧形壁均与所述内胆的边缘贴合。
[002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板空间前方的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与所述内胆固定连接的前隔板、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内胆和所述前隔板的后隔板。
[002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冷藏间室内的风道盖板和抽屉,所述风道盖板覆盖于所述背板和所述风道组件前方,所述抽屉从前向后延伸,所述抽屉位于所述隔板组件和所述风门组件的上方。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制冷设备在不需要出风的位置维持现有的背板位置,从而不影响发泡层的厚度,在需要出风的位置向后凹陷形成凹陷部,然后将风道组件嵌在凹陷部内,从而减少了风道组件对背板前方的空间的占用,制冷设备的深度能够更深,且由于背板并没有向后凹陷,所以发泡层的减少有限,大致维持了现有的隔热能力,使得制冷设备在保温效果和容积增大之前取得了平衡,满足了用户对于大容积制冷设备的使用需求,从而提高了销量。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剖视图;
[0030]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内胆的侧视图;
[0031]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爆炸图;
[0032]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前视图;
[0033]图6是图5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34]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图7中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0036]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爆炸图;
[0037]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风门组件的爆炸图;
[0038]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风门组件的剖视图;
[0039]其中,100、制冷设备;110、冷藏间室;111、上风口;120、冷冻间室;121、下风口;130、蒸发间室;140、隔板空间;20、内胆;21、背板;22、凹陷部;221、左凹陷;222、右凹陷;223、下凹陷;23、回风口;30、风道组件;301、开口;31、隔热本体;32、风道板;33、气流通道;34、出风口;35、左风道;36、右风道;37、连接风道;371、后连接板;372、前连接板;40、风门组件;401、风通道;41、前盖板;42、风门件;421、风门板;422、风门口;43、后盖板;44、上裙边;45、下裙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其围出冷藏间室,所述内胆包括位于所述冷藏间室的上风口、背板、以及由所述背板向后凹设的凹陷部;风道组件,其后方贴靠于所述凹陷部,所述风道组件围出开口,所述背板嵌入所述开口内,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气流通道和多个出风口,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上风口和所述多个出风口,所述多个出风口连通所述冷藏间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左侧的左凹陷和右侧的右凹陷,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左凹陷的左风道和设置于所述右凹陷的右风道,所述左风道和所述右风道合围出所述开口,所述左风道包括朝左设置的若干个出风口,所述右风道包括朝右设置的若干个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下方的下凹陷,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嵌在所述下凹陷内连接风道,所述连接风道同时连通所述左风道、所述右风道和所述上风口;所述左风道和所述右风道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在上下方向依次设置多个;所述上风口设置于所述制冷设备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包括连通所述冷藏间室的回风口,所述回风口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宇王栋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