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260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粉防己、麦冬和积雪草,按质量比为1:1~3:1~3进行浸泡,加热回流提取,得A品;S2、将A品溶解,加入木瓜蛋白酶酶解1~2小时,再脱色、抽滤,得B品;S3、将B品溶解,再用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然后依次用4~10倍体积的水、10%、30%、50%浓度的乙醇洗脱,得C品和D品;S4、将C品加水溶解,并加入无水乙醇,得E品;S5、将D品和E品混合,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可同时提取多种有效成分、成品改善面部泛红、可在护肤品中广泛应用的特点。广泛应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Facial telangiectasia,FT),俗称“红血丝”。其特征性表现为面颊部、鼻部及颏部呈肉眼可见红色或蓝紫色线状、星状及点状的斑纹,常伴有皮肤潮红、灼热或刺痛。多见于皮肤白皙的敏感性皮肤人群。继发性FT的常见病因包含:高原性气候、激素依赖、风吹日晒、高低温刺激、不当护肤品刺激、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其本质是在皮肤长期受损的基础上,血管功能与结构发生改变,继而导致小血管的扩张和新生。发病机制与血管活性因子失调、炎症损伤、氧化应激、损伤后血管再生、神经及血管高反应及皮肤萎缩等相关。
[0003]临床上针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治疗手段主要分为以光电技术为主的针对性治疗和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病因治疗。其中,光电技术的针对性治疗是通过放射扩散光能、热能,对面部血管造成选择性损伤,直接消除病变血管,具有较好的针对性。但是该手段除了对临床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外,还具有价格昂贵、短期不良反应多的弊端。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病因治疗通常采用的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他克莫司软膏、三苯氧胺霜、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等,作用途径单一,并存在面部刺激、症状反跳的副作用。
[0004]目前还公开了一些使用植物提取复合物改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专利,如:CN112957397A、CN102397175A、CN103751074A、CN102935125A、CN104547064A、CN111686179A。但是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最终产品颜色偏重、不稳定、纯度低、难以完全水溶或油溶,溶解性能差,导致难以在护肤品中进行广泛应用等问题,限制了其在护肤品中的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可同时提取多种有效成分、成品改善面部泛红、可在护肤品中广泛应用的特点。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将粉防己、麦冬和积雪草,按质量比为1:1~3:1~3进行浸泡,加热回流提取,然后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得A品;
[0008]S2、将A品加水溶解,加入20万u/g酶活的木瓜蛋白酶,酶解1~2小时,再煮沸5~10分钟,于室温下脱色、抽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得B品;
[0009]S3、将B品加水溶解,再用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然后依次用4~10倍体积的水、10%、30%、50%浓度的乙醇洗脱,其中将水洗脱部分减压浓缩成浸膏,得C品;将10%~50%浓度
的乙醇洗脱部分合并减压浓缩成浸膏,得D品;
[0010]S4、将C品加水溶解,并加入无水乙醇,至乙醇的浓度达到90%,静置,过滤,烘干沉淀物,得E品;
[0011]S5、将D品和E品混合、溶解、减压浓缩、冻干,得成品。
[0012]前述的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1中,浸泡时,以水为溶媒,料液质量比为1:5~10。
[0013]前述的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1中,加热回流提取2~3次,每次1.5~2.5小时。
[0014]前述的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2中,木瓜蛋白酶的加入量为A品质量的0.2~0.5%,酶解温度为45~60℃。
[0015]前述的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2中,抽滤具体为:滤液先经0.45μ滤膜进行微滤,再经截留分子量为20000Da的滤膜进行超滤。
[0016]前述的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微滤的压力为0.01MPa,超滤的压力为0.02MPa。
[0017]前述的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3中的D品包括小分子活性成分,小分子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和三萜。
[0018]前述的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4中的E品包括植物多糖和低聚糖。
[0019]前述的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5中的成品具有改善面部泛红的作用。
[0020]粉防己,拉丁学名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常用中药。性味苦,寒。归膀胱、肺经。功效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现代研究表明粉防己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以汉防己甲素为代表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抗炎作用是粉防己广泛药理活性之一,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核因子NF

Kb、减少炎症因子IL

6、减少肿瘤坏死因子TNF

α,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

10的表达、拮抗钙离子通道有关。研究表明,汉防己甲素具有广泛的抗过敏作用,既是过敏介质的拮抗剂,又是过敏介质的阻释剂,能抑制5

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但是活性成分的水溶性差。
[0021]麦冬,拉丁学名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

GawL,常用中药。性味甘、微苦,微寒。入心、肺、胃经。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多糖类成分是麦冬的重要活性成分。实验表明麦冬多糖具有显著的抗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另有报道麦冬低聚糖具有恢复屏障功能、减少炎症、降低神经元高敏性等药理作用。
[0022]积雪草,拉丁学名Centella asiatica(L.)Urb.,常用中药。性味苦、辛,寒。归肝、脾、肾经。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积雪草为传统促进创伤愈合的中草药,具有很好的皮肤修复作用,能够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而且能够减轻创伤发生后的炎性反应。三萜类物质是积雪草的主要功效成分,根据是否带有糖基又分为三萜皂苷类和三萜酸类,而三萜酸类物质的水溶性差,直接应用难以融解,导致其使用较为受限。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以粉防己、麦冬和积雪草作为原料进行制备,原料来源易于获得,使用安全性高,且价格适中;三种植物通过抗炎、抗过敏、抗氧化、皮肤修复等不同的机制协同改善面部泛红的症状;采用的组合提取方式的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可同时
提取原料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大大节省了制备时间,降低了制备成本,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0024]制备过程中,由于植物成分之间的增溶作用,使有效物质得到充分的溶解,形成了独特的“药辅合一”的溶解体系。麦冬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多糖和甾体皂苷类成分,积雪草中含有丰富的三萜皂苷类成分,麦冬多糖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胶束,对难溶性的粉防己生物碱具有增溶作用,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类成分是天然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增溶特性,同时,粉防己生物碱的存在调节了溶液的酸碱度,使积雪草中难溶性的三萜酸类成分得到溶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粉防己、麦冬和积雪草,按质量比为1:1~3:1~3进行浸泡,加热回流提取,然后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得A品;S2、将A品加水溶解,加入20万u/g酶活的木瓜蛋白酶,酶解1~2小时,再煮沸5~10分钟,脱色、抽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得B品;S3、将B品加水溶解,再用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然后依次用4~10倍体积的水、10%、30%、50%浓度的乙醇洗脱,其中将水洗脱部分减压浓缩成浸膏,得C品;将10%~50%浓度的乙醇洗脱部分合并减压浓缩成浸膏,得D品;S4、将C品加水溶解,并加入无水乙醇,至乙醇的浓度达到90%,静置,过滤,烘干沉淀物,得E品;S5、将D品和E品混合、溶解、减压浓缩、冻干,得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浸泡时,以水为溶媒,料液质量比为1:5~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面部泛红的复合植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永贤刘金俊周浩淼代晓艳王凤霞于亚鹏胡欣张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时光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