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脱脂熟化豆皮的酱油酿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24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酱油酿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脱脂熟化豆皮的酱油酿造工艺,以解决目前溶剂法豆皮不能生产有机酱油、有机全大豆生产有机酱油全氮含量低且酱油含油品质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取消了高盐稀态酱油生产工艺中的蒸料工序。该酿造工艺包括:大豆脱皮、脱脂、挤压、熟化成型后制曲、发酵等。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酿造工艺制备的酱油具有可追溯的有机性,味道鲜美、风味浓郁,红棕色泽且无任何添加剂。红棕色泽且无任何添加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脱脂熟化豆皮的酱油酿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酱油酿造
,尤其涉及一种大豆脱脂熟化豆皮的酱油酿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消费趋势。近年来,消费者对优质、安全的大豆食品的需求日益上升。有机大豆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许多特殊的生理保健机能,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酱油作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调味品,随着饮食文化的不断丰富,人们对酱油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除了达到卫生指标、基本理化指标外,还要求香气、滋味协调统一,不仅要求酱香味浓郁,而且对营养价值以及健康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低盐、高氮、零添加、有机等。
[0003]酱油的酿造工艺现今多采用两种,一种为高盐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在高盐稀态发酵法中,可以以大豆、面粉、豆粕、炒小麦等蛋白质原料和淀粉原料进行生产,主要以豆粕和炒小麦根据6:4或7:3的原料配比,通过米曲霉发酵作用各类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而形成,该工艺优点在于,酿造的酱油味道鲜美,风味醇厚,但是缺点在于,用酿造级溶剂油浸出豆粕,存在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而纯大豆生产酱油存在可溶性氮含量低,且含有油脂,易使酱油品质不稳定。另外一种是固态发酵工艺,在固态无盐发酵法的基础上,低盐固态发酵工艺逐渐发展起来。此类酱油大多以豆粕、麸皮为原料,利用纯培养曲霉制曲酿造而成。优点在于,具有生产周期短、简单高效、成本低、盐水浓度一般仅为10%一12%,同时符合低盐健康饮食的理念,但是低盐固态发酵工艺酿造酱油存在一些缺陷,该法短时间发酵仅发生以蛋白质分解氨基酸为主,麸皮所含的5碳糖起到增色作用的生化反应,且生成物质之间相互调整的时间过短,使得产品的风味无法均衡自然。这就导致生产出来的酱油口味单一,风味欠缺。因此,一些企业生产时,对发酵原油进行处理配兑。添加一定比例的添加剂如三氯蔗糖、安赛蜜等甜味剂和谷氨酸钠、5

.呈味核苷酸二钠等,虽然改善了酱油的风味,但是此类含有多种添加剂的酱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危害人们的健康,使得消费者对此类酱油心存芥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豆脱脂熟化豆皮的酱油酿造工艺,该酿造工艺以有机大豆榨油后,豆饼粉碎、经多功能大豆组织蛋白专用设备熟化成型切块为主要原料,用炒制有机大豆粉作为辅料,通过多菌种发酵作用各类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而形成的酱油,具有味道鲜美、风味浓郁,可溶性氮含量高且有机零添加剂的酱油。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大豆脱脂熟化豆皮的酱油酿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大豆脱皮、脱脂:将清洗后的有机大豆放在托盘中,75~85℃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冷却至室温,使用大豆脱皮机脱皮,脱皮后的大豆,使用冷榨挤出榨油机
榨油2次,压榨结束得到豆饼粕;
[0008]S2:豆皮块的制备:将豆饼粕用粉碎机粉碎成粒径为1mm,加水搅拌均匀,控制豆皮的含水量为20~35%,再将豆皮置于单螺旋挤压机中,控制挤压机套筒温度为120~130℃,螺杆转速为150~200r/min,挤出物冷却,切成长宽厚为5cm
×
3cm
×
0.1cm小块,75~85℃热风干燥至重量恒定,装袋,在2~10℃环境中备用;
[0009]S3:制曲:
[0010]ⅰ
:取步骤S2制备好的豆皮块干蒸灭菌,润水30min,出料放冷至30~32℃,与炒熟大豆粉按重量比6~7:3~4比例混合,控制混合物料水分48~50%;
[0011]ⅱ
:将制得的混合物料分为3份,得到混合物料1、混合物料2和混合物料3;向混合物料1、混合物料2和混合物料3分别接种米曲霉、黑曲霉和紫红曲霉,得到曲料1、曲料2、曲料3;
[0012]ⅲ
:将曲料1、曲料2和曲料3分别进行床寝培养,堆积厚度控制在30~50cm,具体分为:
[0013]ⅲ1:静置培养:接种0~10h期间,控制温度30~32℃;接种10~15h期间,控制温度30

32℃,循环通风;
[0014]ⅲ2:待熟料上有白色菌丝生长时进行第一次翻曲,在第一次翻曲完毕后进行微波处理;
[0015]ⅳ
:继续培养至白色菌丝密集,曲料结块,进行第二次翻曲;
[0016]ⅴ
:当曲料收缩出现大面积裂缝时,且熟料逐渐略黄绿色时出曲,出曲后即得大曲料1、大曲料2和大曲料3;
[0017]S4:发酵:在所述步骤S3中制得的大曲料1、大曲料2和大曲料3混合为曲孰料置于发酵罐中,用盐水拌曲孰料,制得酱醪,定期通空气搅拌进行分阶段发酵;一阶段发酵:接种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发酵;二阶段发酵:接种乳酸菌进行发酵;三阶段发酵:接种鲁氏酵母进行发酵;
[0018]S5:发酵结束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压榨,静置澄清后即得生酱油;生酱油灭菌处理后即得酱油成品。
[0019]优选的,在上述步骤中

中,灭菌后豆皮块与水按重量比1:1.1比例混合。
[0020]优选的,在上述步骤

中,以混合物料重量计,米曲霉、黑曲霉和紫红曲霉的接种量均为0.16~0.2%。
[0021]优选的,米曲霉选自MC

01\MF

02米曲霉;黑曲霉选自AS 3.350黑曲霉;紫红曲霉选自AS3.562紫红曲霉。
[0022]优选的,在步骤
ⅲ1中,静置培养期间,分别在接种第9h和第12h时,超声处理5~10min,超声频率为20~60~kHz,超声强度为30W/L~120W/L。
[0023]优选的,在步骤
ⅲ2中微波处理时间为10~15min,微波功率为10~20kW。
[0024]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4中大曲料1、大曲料2和大曲料3按重量比1~10:1~10:1~10混合。
[0025]优选的,在上述发酵过程中,将密闭的发酵罐置于12~20mT恒稳磁场中进行发酵。
[0026]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4中,盐水的浓度为10~12
°
B
é

[0027]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4中,盐水的重量为曲孰料重量的1.1~1.5倍。
[0028]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4中发酵过程为三个阶段发酵,具体为:
[0029]一阶段发酵:发酵温度为15~20℃,发酵时间为15~25天;
[0030]二阶段发酵:发酵温度为30~32℃,发酵时间为60~70天;
[0031]三阶段发酵:发酵温度28~30℃,发酵时间为35~45天。
[0032]优选地,在一阶段发酵时,以酱醪的重量计,所述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接种量为0.4%~0.6%。
[0033]优选地,在二阶段发酵时,以酱醪的重量计,所述乳酸菌的接种量为0.5%~0.7%...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脱脂熟化豆皮的酱油酿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大豆脱皮、脱脂:将清洗后的有机大豆放在托盘中,75~85℃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冷却至室温,使用大豆脱皮机脱皮,脱皮后的大豆,使用冷榨挤出榨油机榨油2次,压榨结束得到豆饼粕;S2:豆皮块的制备:将豆饼粕用粉碎机粉碎成粒径为1mm,加水搅拌均匀,控制豆皮的含水量为20~35%,再将豆皮置于单螺旋挤压机中,控制挤压机套筒温度为120~130℃,螺杆转速为150~200r/min,挤出物冷却,切成长宽厚为5cm
×
3cm
×
0.1cm小块,75~85℃热风干燥至重量恒定,装袋,在2~10℃环境中备用;S3:制曲:

:取步骤S2制备好的豆皮块干蒸灭菌,润水30min,出料放冷至30~32℃,与炒熟大豆粉按重量比6~7:3~4比例混合,控制混合物料水分48

50%;

:将制得的混合物料分为3份,得到混合物料1、混合物料2和混合物料3;向混合物料1、混合物料2和混合物料3分别接种米曲霉、黑曲霉和紫红曲霉,得到曲料1、曲料2、曲料3;

:将曲料1、曲料2和曲料3分别进行床寝培养,堆积厚度控制在30~50cm,具体分为:
ⅲ1:静置培养:接种0~10h期间,控制温度30~32℃;接种10~15h期间,控制温度30

32℃,循环通风;
ⅲ2:待熟料上有白色菌丝生长时进行第一次翻曲,在第一次翻曲完毕后进行微波处理;

:继续培养至白色菌丝密集,曲料结块,进行第二次翻曲;

:当曲料收缩出现大面积裂缝时,且熟料逐渐略黄绿色时出曲,出曲后即得大曲料1、大曲料2和大曲料3;S4:发酵:在所述步骤S3中制得的大曲料1、大曲料2和大曲料3混合为曲孰料置于发酵罐中,用盐水拌曲孰料,制得酱醪,定期通空气搅拌进行分阶段发酵;一阶段发酵:接种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发酵;二阶段发酵:接种乳酸菌进行发酵;三阶段发酵:接种鲁氏酵母进行发酵;S5:发酵结束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压榨,静置澄清后即得生酱油;生酱油灭菌处理后即得酱油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脱脂熟化豆皮的酱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国林乔晶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