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18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0
一种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包括:雨水模块,雨水模块用于实现地下雨水的蓄滞、缓释。雨水收集模块,雨水收集模块通过进水管和雨水模块连通,雨水收集模块用于收集道路上的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通过进水管导入雨水模块。以及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和雨水模块连通,出水管的另一端用于和市政道路现状检查井连通。通过雨水收集模块、进水管将雨水导入雨水模块,没有直接导入市政道路现状检查井。雨水模块,更利于实现海绵城市蓄、滞、缓释、渗、净、用、排的功能,减少片区降雨外排量,有效缓解城市雨水管网的泄洪压力。进水管的管径大于出水管的管径,流入雨水模块的雨水流量大于流出雨水模块的雨水流量,更好的缓解泄洪压力。更好的缓解泄洪压力。更好的缓解泄洪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防洪潮、排涝工程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要从战略定位、空间布局等方面做总体规划。其中,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基础设施、管网建设等工程也需要做进一步提升。
[0003]例如对于城市的防洪建设方面就需要做进一步提升,然而对于一些人口多、面积小、交通设施不便的高密度建成区,大范围管网扩容除了造价高,工程实施本身也比较有难度。
[0004]“海绵城市”是通过合理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建设像海绵一样具有自然吸附、自然释放能力的绿色城市,其可充分利用城市空间。与此有关的专利《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CN201720143672.7)》、《一种海绵城市下凹绿地(CN202022892766.9)》公开了雨水收集、雨水调蓄的应用,但对于城市的防洪潮、排涝效果一般,无法有效缓解城市雨水管网的泄洪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缓解城市雨水管网的泄洪压力。
[0006]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包括:
[0007]雨水模块,所述雨水模块用于实现地下雨水的蓄滞、缓释;
[0008]雨水收集模块,所述雨水收集模块通过进水管和所述雨水模块连通,所述雨水收集模块用于收集道路上的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通过所述进水管导入所述雨水模块;以及
[0009]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和所述雨水模块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用于和市政道路现状检查井连通;
[0010]所述进水管的管径大于所述出水管的管径。
[001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模块上安装有雨水溢流井,所述雨水溢流井用于收集地上雨水。
[00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溢流井位于所述雨水模块的中间位置;所述雨水溢流井的井口高于地面。
[001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溢流井在同一周向位置上开设多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和所述雨水模块的顶端位于同一高度上。
[001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溢流井的井口上设有井盖,所述井盖上开设过水孔。
[001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和所述雨水模块的顶端连通,所述出水管和所述雨水模块的底端连通。
[001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模块设有双篦雨水口。
[001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背离所述雨水模块的一端设有过滤拦截帽。
[001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雨水结构从上到下包括依次相邻的回填土层、顶部中砂保护层、雨水模块主体、钢筋混凝土垫层、碎石砂层以及厚土垫层;所述进水管和所述雨水模块主体的顶部连通,所述出水管和所述雨水模块主体的底部连通。
[0019]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土工布,所述顶部中砂保护层和所述雨水模块主体之间铺设所述土工布,所述雨水模块主体和所述钢筋混凝土垫层之间铺设所述土工布。
[0020]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通过雨水收集模块以及进水管将雨水导入雨水模块内,没有直接导入市政道路现状检查井并排入市政管道。其中的雨水模块,更利于实现海绵城市蓄、滞、缓释、渗、净、用、排的功能,减少片区降雨外排量,有效缓解城市雨水管网的泄洪压力。并且,采用的雨水模块便于快速安装,造价成本低,相比传统管道新建更具工程实施落地性。进水管的管径大于出水管的管径,流入雨水模块的雨水流量大于流出雨水模块的雨水流量,即雨水模块的雨水储蓄速度大于雨水排放速度,更好的缓解城市雨水管网的泄洪压力。所设计的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管养方便、绿色环保、结构简单,便于运用于海绵城市的防洪潮、排涝工程建设,可有效调蓄易涝风险区洪峰流量,减少工程规模,节省投资,从而缓解城市片区防洪潮、内涝防治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顶层平面图;
[0022]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底层平面图;
[0023]图3为图1中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的B

B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1中的C

C剖面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1.雨水模块:11.回填土层、12.顶部中砂保护层、13.雨水模块主体、14.钢筋混凝土垫层、15.碎石砂层、16.厚土垫层、17.石粉渣回填层、2.雨水收集模块、3.进水管、31.过滤拦截帽、4.出水管、5.市政道路现状检查井、6.市政管道、7.雨水溢流井、71.井盖、72.溢流孔、8.土工布、9.绿化带蓄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0028]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0029]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0030]如图1

5所示,一种实施例中,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包括:
[0031]雨水模块1,雨水模块1用于实现地下雨水的蓄滞、缓释。
[0032]雨水收集模块2,雨水收集模块2通过进水管3和雨水模块1连通,雨水收集模块2用于收集道路上的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通过进水管3导入雨水模块1。以及
[0033]出水管4,出水管4的一端和雨水模块1连通,出水管4的另一端用于和市政道路现状检查井5连通。
[0034]进水管3的管径大于出水管4的管径。
[0035]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通过雨水收集模块2以及进水管3将雨水导入雨水模块1内,没有直接导入市政道路现状检查井5并排入市政管道6。其中的雨水模块1,更利于实现海绵城市蓄、滞、缓释、渗、净、用、排的功能,减少片区降雨外排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模块,所述雨水模块用于实现地下雨水的蓄滞、缓释;雨水收集模块,所述雨水收集模块通过进水管和所述雨水模块连通,所述雨水收集模块用于收集道路上的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通过所述进水管导入所述雨水模块;以及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和所述雨水模块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用于和市政道路现状检查井连通;所述进水管的管径大于所述出水管的管径;所述雨水模块上安装有雨水溢流井,所述雨水溢流井用于收集地上雨水;所述雨水溢流井在同一周向位置上开设多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和所述雨水模块的顶端位于同一高度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溢流井位于所述雨水模块的中间位置;所述雨水溢流井的井口高于地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溢流井的井口上设有井盖,所述井盖上开设过水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旺旺刘志龙王健郜迪李杰任天星徐军军何昱沛张宝月尹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