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164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尘杯组件包括上盖、壳体、分离杯、旋风锥和下盖,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壳体上开口和壳体下开口,上盖和下盖分别附接在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分离杯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分离杯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集尘腔,分离杯包括分离腔和出尘口,旋风锥设置在分离腔内,出尘口连通分离腔和集尘腔;分离杯的中心线偏离壳体的中心线;上盖具有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观察面板,在上盖与壳体上开口盖合的情况下,观察面板包括与分离腔相对的第一部分和与集尘腔相对的第二部分,出尘口处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能够在吸尘器运行时,随时观察分离杯内的旋风分离的运转情况、尘杯内的出尘情况以及灰尘过滤的效果。灰尘过滤的效果。灰尘过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立式吸尘器尘杯顶部通常为非透明设计,在吸尘器工作时,无法清楚的观察尘杯内的过滤效果,在灰尘等垃圾分离效果不好时,缠绕旋风分离器或者堵塞旋风室时无法第一时间观察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尘杯组件,能够在吸尘器运行时,随时可以观察分离杯内的旋风分离的运转情况、尘杯组件内的出尘情况以及灰尘过滤的效果。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包括上盖、壳体、分离杯、旋风锥和下盖,
[0005]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壳体上开口,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壳体下开口,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壳体上开口与所述壳体下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上盖附接在所述壳体的上部以盖合或者打开所述壳体上开口,所述下盖附接在所述壳体的下部以盖合或者打开所述壳体下开口,所述分离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分离杯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集尘腔,所述分离杯包括分离腔和出尘口,所述旋风锥设置在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分离腔通过所述出尘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
[0006]所述上盖具有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观察面板。
[0007]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离杯的中心线偏离所述壳体的中心线;所述观察面板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上开口盖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分离腔相对,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集尘腔相对,所述出尘口处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0008]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离杯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上开口盖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的边沿相抵接;
[0009]所述第一部分的形状与所述分离杯的顶部的形状相对应。
[0010]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部分的形状为圆形。
[0011]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离杯的下部设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导风管的底部设有出风口;
[0012]所述旋风锥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
[0013]所述下盖上设有通孔,在所述下盖与所述壳体下开口盖合的情况下,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通孔相连。
[0014]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的上部之间通过铰接结构和卡扣
结构连接,所述铰接结构和所述卡扣结构相对设置。
[0015]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离杯靠近所述铰接结构设置;所述出尘口设置在所述分离杯上远离所述铰接结构的一侧。
[0016]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铰接结构设置,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卡扣结构设置。
[0017]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盖上还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上盖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手柄为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手柄上设有按钮,当按下所述按钮时,所述卡扣结构自动打开。
[0018]相应地,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立式吸尘器,包括地刷,长杆,手柄,软管,电机壳体以及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可整体地从所述电机壳体上方被移除。
[0019]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的尘杯组件,包括上盖、壳体、分离杯、旋风锥和下盖,上盖和下盖分别附接在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壳体包括壳体上开口、壳体下开口以及连通壳体上开口和壳体下开口的容置空间,分离杯设在容置空间内,分离杯包括分离腔和出尘口,分离杯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集尘腔,旋风锥设在分离腔内,出尘口连通分离腔和集尘腔,通过将分离杯的中心线偏离壳体的中心线设置,并在上盖上设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透明材质的观察面板,在上盖与壳体上开口盖合时,第一部分与分离腔相对,第二部分与集尘腔相对,且出尘口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能够使得靠近壳体上部的集尘腔的面积较集中,使得灰尘能够集中地从出尘口排出,并且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分别观察分离杯内的运转情况和自出尘口排出的灰尘的流动情况及过滤效果。
[002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23]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尘杯组件的结构展开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尘杯组件的正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尘杯组件的俯视图;
[0026]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尘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尘杯组件的剖视图;
[0028]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9]图7是本技术所述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0]图中的附图标记:1

上盖,11

观察面板,111

第一部分,112

第二部分,12

铰接结构,13

卡扣结构,14

手柄,141

按钮,2

壳体,21

壳体上开口,22

壳体下开口,231

集尘腔,232

分离腔,3

分离杯,31

出尘口,32

第一开口,33

导风管,331

进风口,332

出风口,4,旋风锥,41

第二开口,5

下盖,51

通孔,6

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包括上盖、壳体、分离杯、旋风锥和下盖,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壳体上开口,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壳体下开口,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壳体上开口与所述壳体下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上盖附接在所述壳体的上部以盖合或者打开所述壳体上开口,所述下盖附接在所述壳体的下部以盖合或者打开所述壳体下开口,所述分离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分离杯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集尘腔,所述分离杯包括分离腔和出尘口,所述旋风锥设置在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分离腔通过所述出尘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所述上盖具有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观察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杯的中心线偏离所述壳体的中心线;所述观察面板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上开口盖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分离腔相对,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集尘腔相对,所述出尘口处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杯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上开口盖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的边沿相抵接;所述第一部分的形状与所述分离杯的顶部的形状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小贤刘海平施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