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94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械领域,提供一种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包括肛管,肛管连接有收集袋,肛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侧翼片;肛管在侧翼片的后侧连接有角阀;肛管的前端设有多个球囊;肛管的内壁固定有与球囊数量相等并与球囊连通的导管;肛管的前端连接有探入管;探入管的周身设有多组侧孔;通过侧孔进行积液引流、排气和内窥镜探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采用双球囊,能够交替与肠道接触形成封堵,避免造成结直肠内部损伤;并且设有可进行打药、冲洗的冲洗孔,方便直接通过肛管对术区进行打药治疗、冲洗与消毒。消毒。消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械领域,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中的先进治疗设备及服务,具体地,提供一种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ESD全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以让消化道息肉、肿瘤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整切除,达到外科手术治愈水平,免除开腹手术的痛苦。
[0003]相比于外科手术治疗,该治疗具有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不开刀、体表无创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等优势,是近年来国际上最新兴起的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手段之一。
[0004]结直肠ESD手术过程中会用到肛管引流装置,现有的肛管引流装置包括肛管和收集袋,肛管的前端设有引流的敞口或在肛管的前端侧壁设有引流孔。现有肛管引流装置还存在诸多不便:
[0005]1.肛管容易从肠道中滑落,积液也容易从肛管与肠道之间的间隙流出,会污染衣服、被褥,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0006]2.肛管与收集袋不可拆分,当收集袋中集满排泄物时,需要更换新的收集袋,此时需要给患者更换新的肛管,就需要频繁插肛管,容易伤害肠道内膜,严重的可引发肠道内排泄物对伤口的污染,引发肠炎等疾病。此外也增加了护理的工作强度和患者使用医疗耗材的成本。
[0007]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减少插管次数,降低肠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护理工作量的肛管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r/>[0009]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能够简单更换集满排泄物的收集袋,减少插管次数,降低肠道受损感染风险。
[0010]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能够避免更换收集袋时,粪便和积液从端口处流出,污染床单,增加护理工作量。
[0011]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能够避免对肠道内壁的压迫。
[0012]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防止肛管歪斜脱落。
[0013]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14]一种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包括肛管,所述肛管连接有收集袋,所述肛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侧翼片;
[0015]所述侧翼片的前侧设有粘胶层,通过粘胶层将侧翼片粘贴于患者臀部皮肤上;
[0016]所述肛管在所述侧翼片的后侧连接有角阀;
[0017]在更换所述收集袋时,通过所述角阀控制所述肛管的开闭;
[0018]所述肛管的前端设有多个球囊;
[0019]所述肛管的内壁固定有与所述球囊数量相等的导管;
[0020]所述导管的前端与所述肛管接触端开设有通孔;
[0021]通过所述通孔将所述球囊与所述导管连通;
[0022]所述导管的后端从肛管的后端侧壁穿出;
[0023]所述肛管的前端连接有探入管;
[0024]所述探入管的周身设有多组侧孔;
[0025]通过所述侧孔进行积液引流、排气和内窥镜探查。
[002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收集袋的前端连接有收集管,所述收集袋的后端连接有放液管;
[0027]所述收集管的前端连接有收集袋接头,在所述角阀的后端连接有肛管接头,所述收集袋与所述肛管通过所述收集袋接头和所述肛管接头的配合进行连接。
[002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收集袋接头为鲁尔内螺纹接头,所述肛管接头为鲁尔外螺纹接头。
[002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收集管在所述收集袋接头与所述收集袋之间连接有控制夹,通过所述控制夹控制收集管的通断。
[003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球囊数量为2个。
[003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侧翼片的两端均开设有穿线孔,通过所述穿线孔连接挂绳,通过挂绳将侧翼片绑定固定。
[003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肛管在所述球囊的后侧开设有冲洗孔,所述冲洗孔为单排多孔,通过所述冲洗孔对手术区进行冲洗和打药。
[003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肛管内设有治疗管,所述冲洗孔贯通所述肛管和所述治疗管;
[0034]所述治疗管的后端从所述肛管后端穿出后固定在所述侧翼片上。
[003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探入管螺旋连接在所述肛管的前端。
[003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通过所述导管向所述球囊内通入气体或液体。
[003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8]1.肛管与收集袋是拆分结构,收集袋集满后可通过关闭角阀和控制夹将收集袋替换,不需要将肛管拔出替换,减少了肠道的插管次数,避免损害肠道内膜,造成衍生伤害。
[0039]2.在肛管前端设有球囊,球囊伸入到术区的左侧,术区在右侧,可保护术区,防止术区污染。可采用双球囊,能够交替对球囊充气或注液将球囊膨胀,使球囊与肠道接触形成封堵,避免长时间同一内壁位置受力压迫,避免造成结直肠内部损伤。
[0040]3.在肛管后端设有侧翼片,添加后粘贴层,而且侧翼片两端还设有穿线孔可绑定挂绳,从而既可以利用粘贴层将侧翼片固定在患者臀部皮肤上,还可以进一步利用挂绳将装置固定,防止引流肛管歪斜脱落。
[0041]4.肛管上设有可进行打药、冲洗的冲洗孔,方便直接通过肛管对术区进行打药治疗、冲洗与消毒,可加快术区恢复,避免术区感染。
附图说明
[0042]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的收集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的肛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放大示出了双球囊部分;
[0045]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的肛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肛管的剖视结构;
[0046]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的肛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肛管设置有冲洗孔;
[0047]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的肛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放大示出了肛管上冲洗孔的剖视结构;以及
[0048]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包括肛管(1),所述肛管(1)连接有收集袋(2),其特征在于:所述肛管(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侧翼片(3);所述侧翼片(3)的前侧设有粘胶层,通过粘胶层将侧翼片(3)粘贴于患者臀部皮肤上;所述肛管(1)在所述侧翼片(3)的后侧连接有角阀(4);在更换所述收集袋(2)时,通过所述角阀(4)控制所述肛管(1)的开闭;所述肛管(1)的前端设有多个球囊(5);所述肛管(1)的内壁固定有与所述球囊(5)数量相等的导管(6);所述导管(6)的前端与所述肛管(1)接触端开设有通孔(7);通过所述通孔(7)将所述球囊(5)与所述导管(6)连通;所述导管(6)的后端从肛管(1)的后端侧壁穿出后固定在所述侧翼片(3)上;所述肛管(1)的前端连接有探入管(8);所述探入管(8)的周身设有多组侧孔(9);通过所述侧孔(9)进行积液引流、排气和内窥镜探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袋(2)的前端连接有收集管(10),所述收集袋(2)的后端连接有放液管(11);所述收集管(10)的前端连接有收集袋接头(12),在所述角阀(4)的后端连接有肛管接头(13),所述收集袋(2)与所述肛管(1)通过所述收集袋接头(12)和所述肛管接头(13)的配合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直肠ESD术后引流球囊肛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袋接头(12)为鲁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亮刘冰熔刘丹赵丽霞刘继静孔令建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