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牵伸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193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肢牵伸辅助装置,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和手部固定结构,任意两个固定结构之间的角度可调节和锁定;所述前臂固定结构的长度可调节,所述手部固定结构可沿其固定面水平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上肢牵伸辅助装置可对上肢多关节角度固定的牵伸装置,节约人工成本和学习成本,并可使患者在运动中持续对上肢进行牵伸。伸。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肢牵伸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上肢牵伸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四肢的异常肌张力,下肢常呈伸肌痉挛模式,上肢呈屈肌痉挛模式,长时间的痉挛容易让肌肉短缩,关节活动受限,康复治疗师必须对此进行肌肉牵伸法并教会患者保持其充分长度的方法。对上肢屈肌痉挛模式采用的肌肉牵伸法是同时将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指指关节进行伸展并维持一定时间。通常临床上康复治疗师会徒手同时控制各关节将其伸展牵伸一段时间来降低它的肌张力,但治疗师的牵伸降张力法需要多个关键点同时控制,家属无法快速学会并掌握,并且人工徒手牵伸法非常浪费人力和时间。并且这种方法只能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操作,当病人处于运动过程中就无法腾出手来控制患侧上肢的异常肌张力出现。
[0003]中国专利CN102525712A公开了一种绳牵引上肢康复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通过立柱或支架与牵引绳的配合辅助患者牵引上肢。但这种设备所占空间较大,成本较高,不适宜一般患者家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对上肢多关节角度固定的牵伸装置,节约人工成本和学习成本,并可使患者在运动中持续对上肢进行牵伸。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肢牵伸辅助装置,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上臂固定结构1、前臂固定结构2和手部固定结构3,任意两个固定结构之间的角度可调节和锁定;所述前臂固定结构2的长度可调节,所述手部固定结构3可沿其固定面水平转动。
>[0006]优选的,所述上臂固定结构1和前臂固定结构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机构4连接;所述前臂固定结构2和手部固定结构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机构5连接;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的角度调节方向相反。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和/或第二连接机构5可使其连接的两个固定结构之间的角度至少在0

125
°
范围内可调节。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和/或第二连接结构5包括至少一端带有若干卡槽8的连接杆6和包括卡扣9的连接轴7,所述连接杆6远离卡槽的一端与上臂固定结构1、前臂固定结构2或手部固定结构3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5包括可使手部固定结构3水平转动的第三连接机构10,第三连接机构10的一端与连接机构5的连接杆6连接,另一端与手部固定结构3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机构10包括与连接杆6连接的固定槽101、紧固螺栓102和水平转动杆103,所述紧固螺栓102贯穿固定槽101并可被其紧固,水平转动杆103带有通孔的圆连接在紧固螺栓102上并可沿与紧固螺栓102垂直方向水平转动。
[0011]优选的,所述上臂固定结构1、前臂固定结构2或手部固定结构3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固定带11与上臂、前臂或手部固定。
[0012]优选的,所述手部固定结构3上的固定带11包括拇指固定带111和四指固定带112。
[0013]优选的,所述前臂固定结构2包括固定板21和延长板22,所述延长板22上设置有若干个按一定距离分布的连接端221,所述连接端221可使延长板与固定板21可拆卸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上臂固定结构1、前臂固定结构2或手部固定结构3与人体接触一侧设置有缓冲层12。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提供的上肢牵伸辅助装置可通过上臂固定结构1、前臂固定结构2和手部固定结构3之间的角度调节实现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的牵伸,无需人力固定,节约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时间,使较难掌握的上肢牵伸被快速、准确的掌握和实现。
[0017]2、本技术提供的上肢牵伸辅助装置结构简洁,成本低、占据空间小,更适宜患者居家使用。
[0018]3、现有上肢牵伸的辅助装置均是静态拉伸,本技术提供的上肢牵伸辅助装置可佩戴在患者上肢,当患者开始进行身体躯干的活动和下肢的步行运动时,上肢的肌张力也会增加,若佩戴着此辅具再进行运动会有很好的抑制肌张力的作用。
[0019]4、中枢神经疾病患者上肢功能重获过程中大部分从肩关节的功能重获开始,本技术提供的上肢牵伸辅助装置不限制肩关节的活动,让肩关节处于自由状态,固定肘关节和腕关节也能更好的避免上肢共同运动的异常运动模式出现。
附图说明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1]图1为本技术所述上肢牵伸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所述前臂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的示意图;
[0025]其中:1为上臂固定结构,2为前臂固定结构,3为手部固定结构,4为第一连接机构,5为第二连接机构,6为连接杆,7为连接轴,8为卡槽,9为卡扣,10为第三连接机构,11为固定带,12为缓冲层,21为固定板,22为延长板,211为连接孔,221为连接端,101为固定槽,102为紧固螺栓,103为水平转动杆,111为拇指固定带,112为四指固定带,113为绑带,114为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并且附图中所示的结构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代表实物。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技术中的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为了解释说明角度或侧面的位置相对关系,并不是对其绝对位置或顺序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应理解。
[0028]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肢牵伸辅助装置,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上臂固定结构1、前臂固定结构2和手部固定结构3,任意两个固定结构之间的角度可调节和锁定;所述前臂固定结构2的长度可调节,所述手部固定结构3可沿其固定面水平转动。
[0029]本技术所述的上臂固定结构1、前臂固定结构2和手部固定结构3主要对相应的上肢结构(上臂、前臂、手部)进行固定,以便通过其之间形成的角度对肘关节、腕关节和指关节进行牵伸。手部固定结构3可对指关节进行牵伸。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上臂固定结构1、前臂固定结构2或手部固定结构3包括一块或多块固定板,若为多块固定板则多块固定板之间可固定一定角度。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手部固定结构3为拇指与其余四指分指形状,便于对手指关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牵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和手部固定结构,任意两个固定结构之间的角度可调节和锁定;所述前臂固定结构的长度可调节,所述手部固定结构可沿其固定面水平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牵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固定结构和前臂固定结构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机构连接;所述前臂固定结构和手部固定结构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机构连接;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的角度调节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肢牵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或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至少一端带有若干卡槽的连接杆和包括卡扣的连接轴,所述连接杆远离卡槽的一端与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或手部固定结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肢牵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可使手部固定结构水平转动的第三连接机构,第三连接机构的一端与连接机构的连接杆连接,另一端与手部固定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琼沈归紫薇屠金康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