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和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769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散热器和电磁炉。电磁炉包括风机和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具有第一发热区域和第二发热区域,第一发热区域产生的热量大于第二发热区域产生的热量,散热器包括散热底板、第一散热部及第二散热部;散热底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第一散热板与第一发热区域接触,第二散热板与第二发热区域接触;第一散热部设于第一散热板,以通过第一散热板对第一发热区域吸热;第二散热部设于第二散热板,以通过第二散热板对第二发热区域吸热;第一散热部具有导风通道,导风通道位于风机和第一发热区域的元器件之间,以使风机通过导风通道向第一发热区域的元器件吹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提升对电路板组件的散热效果。热效果。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和电磁炉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器和电磁炉。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电磁炉通常需要设置散热器对电路板组件进行散热,但是,电路板组件上的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不一致,导致电路板组件具有产生不同热量的发热区域,如果通过散热器对电路板组件的各个发热区域进行均匀散热时,会导致电路板组件上的高温元器件散热不彻底,使得对电路板组件的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散热器,旨在提升对电路板组件的散热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散热器,应用于电磁炉,所述电磁炉包括间隔设置的风机和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具有第一发热区域和第二发热区域,所述第一发热区域产生的热量大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产生的热量,所述散热器包括:
[0005]散热底板,所述散热底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接触,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接触;
[0006]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以通过所述第一散热板对所述第一发热区域吸热;
[0007]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以通过所述第二散热板对所述第二发热区域吸热;
[0008]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具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一发热区域的元器件之间,以使所述风机通过所述导风通道向所述第一发热区域的元器件吹风。
[000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翅片,若干所述第一散热翅片沿所述第一散热板至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方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之间、或者最靠近所述第二散热部的第一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形成有所述导风通道。
[00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部包括若干第二散热翅片,若干所述第二散热翅片沿所述第一散热板至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有一第一散热间隙。
[00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具有第三发热区域,所述第二发热区域产生的热量大于所述第三发热区域产生的热量;
[0012]所述散热底板还包括第三散热板,所述第三散热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板远离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发热区域接触;所述散热器还包括第三散热部,所述第三散热部设于所述第三散热板,以通过所述第三散热板对所述第三散热区域吸热。
[00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散热部包括若干第三散热翅片,若干所述
第三散热翅片沿所述第二散热板至所述第三散热板的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所述第三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有一第二散热间隙,所述第三散热翅片的排列密度小于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排列密度。
[00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接触,所述第一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并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之间形成有第一散热空间,所述第一散热部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以通过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一支撑板对所述第一发热区域吸热。
[00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板包括第二板体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接触,所述第二板体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并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之间形成有第二散热空间,所述第二散热部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以通过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对所述第二发热区域吸热。
[00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通道内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板。
[00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散热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0018]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磁炉,包括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
[0019]散热底板,所述散热底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接触,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接触;
[0020]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以通过所述第一散热板对所述第一发热区域吸热;
[0021]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以通过所述第二散热板对所述第二发热区域吸热;
[0022]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具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一发热区域的元器件之间,以使所述风机通过所述导风通道向所述第一发热区域的元器件吹风。
[0023]本技术的散热器,通过使散热底板的第一散热板与电路板组件的第一发热区域接触,便可以使第一散热部通过第一散热板与第一发热区域进行热交换,以对第一发热区域进行散热;同时,散热底板的第二散热板与电路板组件的第二发热区域接触,便可以使第二散热部通过第二散热板与第二发热区域进行热交换,以对第二发热区域进行散热;另外,第一散热部具有散热风道,且散热风道设置在风机与第一发热区域的元器件之间,如此,不仅可以使第一散热部通过第一散热板与第一发热区域进行热交换,以对第一发热区域的元器件进行吸热,同时,风机工作,还可使风机通过导风通道对第一发热区域的元器件进行吹风,以加快对第一发热区域的散热效率;如此,便可在第一散热部与风机的作用下对产生较高热量的第一发热区域进行充分散热,以避免电路板组件上的高温元器件散热不彻底,从而提升了对电路板组件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散热器一实施例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散热器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电磁炉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号说明:
[002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电磁炉20第一散热部100散热器21第一散热翅片10散热底板211导风通道11第一散热板30第二散热部111第一板体31第二散热翅片112第一支撑板311第一散热间隙113加强筋40第三散热部12第二散热板41第三散热翅片121第二板体411第二散热间隙122第二支撑板200风机13第三散热板300电路板组件131第三板体400壳体132第三支撑板
ꢀꢀ
[003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应用于电磁炉,所述电磁炉包括间隔设置的风机和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具有第一发热区域和第二发热区域,所述第一发热区域产生的热量大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产生的热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底板,所述散热底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接触,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接触;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以通过所述第一散热板对所述第一发热区域吸热;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以通过所述第二散热板对所述第二发热区域吸热;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具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一发热区域的元器件之间,以使所述风机通过所述导风通道向所述第一发热区域的元器件吹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翅片,若干所述第一散热翅片沿所述第一散热板至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方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之间、或者最靠近所述第二散热部的第一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形成有所述导风通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部包括若干第二散热翅片,若干所述第二散热翅片沿所述第一散热板至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有一第一散热间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具有第三发热区域,所述第二发热区域产生的热量大于所述第三发热区域产生的热量;所述散热底板还包括第三散热板,所述第三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伟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韦奇伍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