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169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包括双体无人艇、电子仓、换能器,所述电子仓位于双体无人艇的设备仓内,所述电子仓密封防水,所述双体无人艇下方中间位置设置有升降杆,所述换能器安装在升降杆上,所述换能器包括深度调节杆、支架安装板及换能器支架,所述深度调节杆一端与升降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深度调节杆另一端与支架安装板中间位置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架安装板两侧安装换能器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水面无人艇的渔业资源声学探测,低噪声、无污染,安装更换方便,探测结果准确,可实现垂直及水平两个方向的探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


[0001]本技术涉及渔业资源探测声纳安装机械结构,尤其是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海洋开发和海洋牧场的需求日益增长和声纳的不断发展,我国海洋牧场生境与生物资源传统调查评估技术费时费力且准确性较低的薄弱环节,以及牧场空间规划布局缺乏科学合理依据等现状,使用渔业资源探测声纳进行高精度的海洋牧场资源量探测逐渐成为了解海洋,认知海洋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船载声纳探测系统,多应用于渔船、拖船等有人船舶,通过人力辅助进行装置的收放,出海实验人员存在一定危险性,且探测船只噪声大,据相关论文记载,小型船的噪声通常为120dB,水面舰艇的噪声为140dB,船体噪声对声学探测影响非常大,且存在一定污染,对于生境与生物资源探测有一定影响,耗费大量的人力的同时由于人力操作的不规范有可能会对声纳造成毁伤,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现有的声纳收放系统大多都是安装船舶侧舷位置,固定安装困难,且在航行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的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包括双体无人艇、电子仓、换能器,所述电子仓位于双体无人艇的设备仓内,所述电子仓密封防水,所述双体无人艇下方中间位置设置有升降杆,所述换能器安装在升降杆上,所述换能器包括深度调节杆、支架安装板及换能器支架,所述深度调节杆一端与升降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深度调节杆另一端与支架安装板中间位置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架安装板两侧安装换能器支架。
[0005]上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所述换能器还包括换向架,所述换向架包括横向安装板及竖向安装板,所述竖向安装板与横向安装板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安装板及竖向安装板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竖向安装板安装于深度调节杆远离升降杆一端,所述横向安装板上安装支架安装板,所述支架安装板两侧安装换能器支架。
[0006]上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所述双体无人艇包括两侧船体、设备仓、控制器、通讯天线,两侧所述船体均包括电池仓及推进舱,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蓄电池组,所述推进舱内设置有水下推进器,所述设备仓安装于两侧船体上方,两侧所述船体相对设备仓左右对称,所述设备仓上方安装有控制器及通讯天线。
[0007]上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所述推进舱内表面设置有隔音棉。
[0008]上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所述电子仓安装于设备仓内,所述设备仓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推进器、通讯天线、蓄电池组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通讯天线与遥控器通讯连接。
[0009]上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所述支架安装板及换能器支架上均设置有走线槽,走线槽两侧对应的所述支架安装板上均匀分布有固定孔。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适用于水面无人艇的渔业资源声学探测,低噪声、无污染,可通过遥控器控制无人艇的航行;通过法兰盘安装拆卸,安装更换方便;采用双体无人艇搭载渔业资源探测声呐系统,减小搭载船只噪音对声呐探测的影响,探测结果更加准确;通过设置换向架,可实现垂直及水平两个方向的探测;通过设置升降杆,可以对水下不同深度渔业资源进行探测,通过增加深度调节杆,可以极大的延伸设备水下深度的探测范围。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双体无人艇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换能器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换能器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换能器支架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支架安装板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电子仓示意图;
[001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换向架示意图;
[0020]图9为本技术双体无人艇在距离水听器10m处转弯噪声测试结果;
[0021]图10为本技术双体无人艇在距离水听器10m处远航噪声测试结果。
[0022]图中1.双体无人艇,2.换能器,3.无线电天线,4.WLAN天线,5.设备仓,6.船体,7.升降杆,8.控制器,9.深度调节杆,10.换向架,10

1.竖向安装板,10

2.横向安装板,11.换能器支架,11

1.上安装板,11

2.换能器支架走线槽,11

3.下安装板,12.支架安装板,12

1.支架安装板走线槽,12

2.第一固定孔,12

3.第二固定孔,13.信号传输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包括双体无人艇1、换能器2,如图2所示,双体无人艇1包括两侧船体6、设备仓5、控制器8、无线电天线3、WLAN天线4、信号传输设备13,两侧船体均包括电池仓及推进舱,电池仓存放满足相应续行能力的蓄电池组,为相关设备及水下推进器进行供电,推进舱内设推进器(电机、电调、喷泵),推进舱内表面设置有隔音棉,减少推进时噪声,设备仓5安装于两侧船体上方,两侧船体相对设备仓左右对称,设备仓对外接线接口采用防水接口,设备舱内提
供5V、12V、24V、48V多种直流电源电压接口、渔业资源探测声纳系统及通信设备安装支撑结构,设备仓5上方边部安装WLAN天线4,设备仓5上方安装有控制器8,控制器8周围对应的设备仓上安装桅杆,桅杆上方安装无线电天线3,遥控器通过无线电天线及WLAN天线,通过控制器控制推进器工作进而控制双体无人艇,遥控器遥控无人艇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在本专利中不做过多描述,设备仓5下方中间位置安装升降杆7,遥控器也可通过控制器控制升降杆7升降,换能器安装在升降杆7上,满足不同深度要求。
[0025]在本实施例中,双体无人艇的具体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0026] 说明船身材料铝合金重量350kg载重260kg空载吃水150mm设计最大航速4kn供电接口5V、12V、24V、48V 50W通信接口无线全向天线、4G声纳接口法兰安装噪声90dB设备接口监控、避障
[0027]设备仓上方的无线电天线3、WLAN天线4及信号传输设备13为渔业资源探测声纳系统提供长距离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双体无人艇、电子仓、换能器,所述电子仓位于双体无人艇的设备仓内,所述电子仓密封防水,所述双体无人艇下方中间位置设置有升降杆,所述换能器安装在升降杆上,所述换能器包括深度调节杆、支架安装板及换能器支架,所述深度调节杆一端与升降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深度调节杆另一端与支架安装板中间位置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架安装板两侧安装换能器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还包括换向架,所述换向架包括横向安装板及竖向安装板,所述竖向安装板与横向安装板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安装板及竖向安装板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竖向安装板安装于深度调节杆远离升降杆一端,所述横向安装板上安装支架安装板,所述支架安装板两侧安装换能器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巡航式双体无人艇的声呐探测系统换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亮司纪锋蒋鹏程李娜慈国庆刘伟涛王志民王永贤王耀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海研究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