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电感接近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661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撞电感接近开关,包括壳体、检测组件、前盖及缓冲弹簧;壳体外壁设置有滑槽,壳体内设置有挡板,挡板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前容置腔与后容置腔;检测组件连接壳体,检测组件包括线路板、传输线、感应线圈及电缆;线路板装设于后容置腔内,感应线圈装设于前容置腔内,传输线穿过挡板与感应线圈电连接,感应线圈可相对线路板移动,电缆设于线路板远离传输线的一端;前盖套设于壳体外,前盖的内壁设置有滑块,滑块伸入滑槽中,前盖沿着滑槽对应向壳体内滑动;缓冲弹簧设于前容置腔内,缓冲弹簧设于感应线圈与挡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避免防撞电感接近开关因碰撞而损坏失效的现象发生,有效延长防撞电感接近开关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电感接近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接近开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撞电感接近开关。

技术介绍

[0002]接近开关是一种无需与运动部件进行直接接触而可以操作的位置开关。接近开关的种类有很多,如光电接近开关、电感接近开关、电容接近开关等等。
[0003]现有的电感接近开关常与外界连接固定,盖体与外界装置的设置间距很小,外界装置在运动过程中常常出现碰撞接近开关盖体的情况,导致感应线圈直接受到碰撞,电感接近开关受到碰撞产生的冲击载荷而损坏失效,无法对外界装置进行检测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感接近开关容易受到外界装置碰撞而导致损坏失效无法进行检测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撞电感接近开关。
[0005]一种防撞电感接近开关,包括:
[0006]壳体,所述壳体外壁设置有滑槽,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前容置腔与后容置腔;
[0007]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连接所述壳体,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线路板、连接所述线路板的传输线、连接所述传输线的感应线圈及连接所述线路板的电缆;所述线路板装设于所述后容置腔内,所述感应线圈装设于所述前容置腔内,所述传输线穿过所述挡板与所述感应线圈电连接,所述感应线圈可相对所述线路板移动,所述电缆设于所述线路板远离所述传输线的一端;
[0008]前盖,所述前盖套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前盖的内壁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伸入所述滑槽中,所述前盖沿着所述滑槽对应向所述壳体内滑动;及
[0009]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设于所述前容置腔内,所述缓冲弹簧套装于所述传输线外,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感应线圈相抵,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相抵。
[0010]上述防撞电感接近开关,前盖与壳体滑动连接,感应线圈装设于前容置腔内,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感应线圈相抵,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挡板相抵,这样当前盖受到碰撞时,前盖对应向壳体内移动,缓冲弹簧通过弹性形变吸收冲击载荷,能有效避免防撞电感接近开关因碰撞而损坏失效的现象发生,有效延长防撞电感接近开关的使用寿命。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置有前开口及后开口,所述前容置腔与所述前开口连通,所述后容置腔与所述后开口连通,所述感应线圈自所述前开口装入所述前容置腔内,所述线路板自所述后开口装入所述后容置腔内。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外壁还设置有限位挡环,所述限位挡环远离所述前开口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抵接平面,所述滑块靠近所述限位挡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抵接平面,所述第一抵接平面与所述第二抵接平面相抵。限位挡环的设置能确保滑块不会自滑槽中脱出,使前盖与壳体的连接更加紧密。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挡环靠近所述前开口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导引斜面,所述滑块远离所述限位挡环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引斜面适配的第二导引斜面。通过第一导引斜面与第二导引斜面的配合能使滑块快速绕过限位挡环卡入滑槽中。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轴向设置有穿孔,所述传输线自所述线路板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感应线圈电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远离所述线路板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包括主体部及连接所述主体部的插接部,所述感应线圈设置有插接槽及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插接槽中,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连接孔中,所述主体部插入所述插接槽中,所述传输线与所述感应线圈电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电感接近开关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封设于所述后开口,所述电缆穿过所述后盖伸出于所述壳体外。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通过注塑方式封设于所述后开口。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包裹所述线路板及所述电缆的连接处。后盖起到固定线路板及电缆的作用,有效防止电缆自线路板脱落进而导致防撞电感接近开关失效的现象发生,有效延长防撞电感接近开关的使用寿命。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电感接近开关还包括安装螺母,所述安装螺母内设置有第一安装螺纹,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安装螺纹,所述安装螺母通过所述第一安装螺纹与所述第二安装螺纹配合套装于所述壳体外。安装螺母的设置能方便固定防撞电感接近开关。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之一种实施方式的防撞电感接近开关的组装结构图;
[0021]图2为图1中A

A部的截面图;
[0022]图3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0023]图4为如图1所示防撞电感接近开关的传输线与感应线圈的分解图。
[0024]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0025]100

防撞电感接近开关;
[0026]10

壳体,11

挡板,12

前容置腔,13

后容置腔,14

前开口,15

后开口,16

穿孔,17

滑槽,18

限位挡环,181

第一抵接平面,182

第一导引斜面,19

第二安装螺纹;
[0027]20

检测组件,21

线路板,22

传输线,23

感应线圈,231

插接槽,232

连接孔,24

电缆;
[0028]30

前盖,31

滑块,311

第二抵接平面,312

第二导引斜面;
[0029]40

缓冲弹簧;
[0030]50

后盖;
[0031]60

插接头,61

主体部,62

插接部;
[0032]70

安装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电感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壁设置有滑槽,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前容置腔与后容置腔;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连接所述壳体,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线路板、连接所述线路板的传输线、连接所述传输线的感应线圈及连接所述线路板的电缆;所述线路板装设于所述后容置腔内,所述感应线圈装设于所述前容置腔内,所述传输线穿过所述挡板与所述感应线圈电连接,所述感应线圈可相对所述线路板移动,所述电缆设于所述线路板远离所述传输线的一端;前盖,所述前盖套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前盖的内壁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伸入所述滑槽中,所述前盖沿着所述滑槽对应向所述壳体内滑动;及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设于所述前容置腔内,所述缓冲弹簧套装于所述传输线外,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感应线圈相抵,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电感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前开口及后开口,所述前容置腔与所述前开口连通,所述后容置腔与所述后开口连通,所述感应线圈自所述前开口装入所述前容置腔内,所述线路板自所述后开口装入所述后容置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电感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壁还设置有限位挡环,所述限位挡环远离所述前开口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抵接平面,所述滑块靠近所述限位挡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抵接平面,所述第一抵接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奥通米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