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升降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178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升降台,包括框架组件、内支撑组件、外支撑组件和升降机构,框架组件包括上框架组件和下框架组件;内支撑组件,包括一对平行相向设置的内支撑板、第一上部支撑杆、中部支撑杆、第一下部支撑杆和孔,孔开设于内支撑板的中部,中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孔相连接,并且中部支撑杆与内支撑板的表面相连接;外支撑组件,包括一对平行相向设置的外支撑板、第二上部支撑杆和第二下部支撑杆,外支撑板与内支撑板的中部相连,呈X型;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上端与中部支撑杆转动连接,下端与第二下部支撑杆转动连接。本升降台的结构和连接方式,改善了支撑框架的受力状况,提高了受力能力,避免疲劳脱焊,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和稳定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升降台


[0001]本技术涉及高度运输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垂直升降台。

技术介绍

[0002]在覆铜板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垂直升降台,用于生产流水线高度差之间板状物料的举升和运送,传统的垂直升降台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内、外支撑框架的材料和结构以及内、外支撑框架与上、下框架连接的牢固程度,其中,作为主支撑杆的内支撑框架中部支撑杆的两端与相应的支撑板的连接是否牢固和持久至关重要;而现有内支撑框架中部支撑杆为方形柱体并且其两端与相应的内支撑板直接通过焊接连接,该中部支撑杆还与升降机构连接并随升降机构上升或下降;当该中部支撑杆静止时,支撑受力点集中在焊接处,当其随升降机构上升或下降时,焊接处会受到升降机构的冲击力,这些作用力会造成焊接处的焊点疲劳脱焊,降低垂直升降台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现有垂直升降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中部支撑杆焊接处的焊点疲劳脱焊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垂直升降台,包括框架组件,包括上框架组件和下框架组件,所述下框架组件与所述上框架组件平行设置;内支撑组件,包括一对平行相向设置的内支撑板、第一上部支撑杆、中部支撑杆、第一下部支撑杆和孔,所述第一上部支撑杆、中部支撑杆和第一下部支撑杆平行设置于所述一对内支撑板之间,所述孔开设于内支撑板的中部,所述中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孔相连接,并且所述中部支撑杆与内支撑板的表面的相接处连接;所述内支撑板的上端与上框架组件相连接,内支撑板的下端与下框架组件相连接;外支撑组件,包括一对平行相向设置的外支撑板、第二上部支撑杆和第二下部支撑杆,所述第二上部支撑杆和第二下部支撑杆平行设置于所述外支撑板之间,所述外支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框架组件相连接,所述外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框架组件相连接,并且所述外支撑板与所述内支撑板的中部相连接,呈X型;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上端与所述中部支撑杆转动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二下部支撑杆转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垂直升降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中部支撑杆与相应的孔嵌接连接,所述中部支撑杆与内支撑板焊接连接,所述内支撑板与上框架组件滑动连接,内支撑板与下框架组件为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另外所述外支撑板与上框架组件为
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外支撑板与下框架组件滑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垂直升降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支撑板与相应的外支撑板的中部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或螺栓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垂直升降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连接为铰接。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垂直升降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孔的深度为所述内支撑板的厚度的20%

50%。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垂直升降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支撑板与所述外支撑板的厚度为10

40mm。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垂直升降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中部支撑杆为中空圆柱体,壁厚为10

40mm,所述孔为圆形孔,所述嵌接连接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垂直升降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动连接为通过上框架组件和下框架组件上设置滑轨进行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垂直升降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机构为液压缸,数量为1

3个,并且所述液压缸为单活塞杆液压缸。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垂直升降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框架组件上顶部的中间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凹槽,在所述凹槽中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弹力装置和固定件,所述弹力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上框架组件上,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并且在所述固定件的内侧面装有橡胶。
[0016]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利用中部支撑杆圆柱形的几何形状,减轻应力集中、通过利用中部支撑杆与内支撑板的嵌接连接,将静态支撑受力点转移至内支撑板的孔中,可以提高中部支撑杆的抗冲击性、并通过中部支撑杆与内支撑板的表面的相接处焊接连接进一步提高中部支撑杆与内支撑板的连接强度;本升降台使用的结构和连接方式,改善了支撑框架的受力状况,使得受力更均匀,提高了支撑框架的受力能力,避免疲劳脱焊,提高垂直升降台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0018](2)内支撑板与外支撑板的中部采用法兰连接,既保障了支撑板的转动性,又提高了连接强度;
[0019](3)添加固定机构,利用伸缩的弹力调整固定件的位置,并且可以将运输物固定于台面上,避免升降过程中的材料掉落,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1]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垂直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垂直升降台的俯视结构示意简图。
[0023]附图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0024]100

框架组件;110

上框架组件;120

下框架组件;
[0025]200

内支撑组件;210

内支撑板;220

第一上部支撑杆;230

中部支撑杆;240

第一下部支撑杆;250

孔;
[0026]300

外支撑组件;310

外支撑板;320

第二上部支撑杆;330

第二下部支撑杆;
[0027]400

升降机构;
[0028]500

固定机构;510

弹力装置;520

固定件;521

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升降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组件(100),包括上框架组件(110)和下框架组件(120),所述下框架组件(120)与所述上框架组件(110)平行设置;内支撑组件(200),包括一对平行相向设置的内支撑板(210)、第一上部支撑杆(220)、中部支撑杆(230)、第一下部支撑杆(240)和孔(250),所述第一上部支撑杆(220)、中部支撑杆(230)和第一下部支撑杆(240)平行设置于所述一对内支撑板(210)之间,所述孔(250)开设于内支撑板(210)的中部,所述中部支撑杆(230)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孔(250)相连接,并且所述中部支撑杆(230)与内支撑板(210)的表面的相接处连接;所述内支撑板(210)的上端与上框架组件(110)相连接,内支撑板(210)的下端与下框架组件(120)相连接;外支撑组件(300),包括一对平行相向设置的外支撑板(310)、第二上部支撑杆(320)和第二下部支撑杆(330),所述第二上部支撑杆(320)和第二下部支撑杆(330)平行设置于所述外支撑板(310)之间,所述外支撑板(310)的上端与所述上框架组件(110)相连接,所述外支撑板(310)的下端与所述下框架组件(120)相连接,并且所述外支撑板(310)与所述内支撑板(210)的中部相连接,呈X型;升降机构(400),所述升降机构(400)的上端与所述中部支撑杆(230)转动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二下部支撑杆(330)转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撑杆(230)与相应的孔(250)嵌接连接,所述中部支撑杆(230)与内支撑板(210)焊接连接,所述内支撑板(210)与上框架组件(110)滑动连接,内支撑板(210)与下框架组件(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耀亮刘坤仑
申请(专利权)人:台光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