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捕捞网下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13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河蟹捕捞网下网设备,包括手托:所述手托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腔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固定连接在转轴的表面,所述安装箱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连接杆一,两个L形连接杆一的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捕捞网本体上的连接绳穿过通孔的内腔,将连接绳的另一端握在使用者的手中,通过转动手摇柄带动主齿轮转动,从而使滑动杆向前伸出带动捕捞网本体向前移动,将捕捞网本体放入深水区中,使用者只需站在岸边使用,无需下水放置捕捞网本体,即可达到使用者无需下水放置捕捞网从而减少穿戴麻烦的目的。从而减少穿戴麻烦的目的。从而减少穿戴麻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蟹捕捞网下网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河蟹捕捞设备
,特别是涉及河蟹捕捞网下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河蟹也叫“螃蟹”和“毛蟹”,头部和胸部结合而成的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蟹常穴居于江、河、湖沼的泥岸,夜间活动,以鱼、虾、动物尸体和谷物为食,河蟹的雌雄可从它的腹部辨别:雌性腹部呈圆形,雄性腹部为三角形。
[0003]河蟹捕捞一般是通过人工下捕捞网进行捕捞,在下捕捞网时,使用者难免需要下水放网,导致使用者为了不弄湿鞋裤,一般会穿戴雨裤和雨靴,在收网时,还需换上雨裤和雨靴,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河蟹捕捞网下网设备,以解决河蟹捕捞一般是通过人工下捕捞网进行捕捞,在下捕捞网时,使用者难免需要下水放网,导致使用者为了不弄湿鞋裤,一般会穿戴雨裤和雨靴,在收网时,还需换上雨裤和雨靴,较为麻烦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河蟹捕捞网下网设备,其包括手托:所述手托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腔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固定连接在转轴的表面,所述安装箱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连接杆一,两个L形连接杆一的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和主齿轮啮合,所述连接杆一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二,所述连接杆一前后两侧的左端均转动连接有L形连接杆二,两个L形连接杆二的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二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三,所述齿轮三和齿轮二啮合,所述连接杆二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延伸至连接杆二外侧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左端开设有通孔,所述滑动杆的下方设置有捕捞网本体。
[0006]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手摇柄。
[0007]优选的,两个L形连接杆一相背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左侧和L形连接杆二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捕捞网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穿过通孔的内腔并延伸至手托的前侧。
[0009]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表面开设有多个调节孔。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二左端的前侧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后侧穿过调节孔的内腔和滑动杆螺纹连接。
[001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通过将捕捞网本体上的连接绳穿过通孔的内腔,将连接绳的另一端握在使用者的手中,通过转动手摇柄带动主齿轮转动,从而使滑动杆向前伸出带动捕捞网本体向前移动,将捕捞网本体放入深水区中,使用者只需站在岸边使用,无需下水放置捕捞网本体,即可达到使用者无需下水放置捕捞网从而减少穿戴
麻烦的目的,解决了河蟹捕捞一般是通过人工下捕捞网进行捕捞,在下捕捞网时,使用者难免需要下水放网,导致使用者为了不弄湿鞋裤,一般会穿戴雨裤和雨靴,在收网时,还需换上雨裤和雨靴,较为麻烦的问题。
[0012]2、本技术通过手摇柄的设置,方便了使用者对主齿轮的转动。
[0013]3、本技术通过螺栓和调节孔的配合使用,方便使用者对滑动杆长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14]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立体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连接杆二和滑动杆局部立体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手托,2、安装箱,3、主齿轮,4、转轴,5、手摇柄,6、L形连接杆一,7、连接杆一,8、齿轮一,9、转动杆,10、齿轮二,11、L形连接杆二,12、连接杆二,13、齿轮三,14、滑动杆,15、通孔,16、捕捞网本体,17、连接绳,18、螺栓,19、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河蟹捕捞网下网设备的实施例。
[0021]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2]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23]图1

3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河蟹捕捞网下网设备,其包括手托1:手托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箱2,安装箱2的内腔通过转轴4转动连接有主齿轮3,主齿轮3固定连接在转轴4的表面,转轴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手摇柄5,通过手摇柄5的设置,方便了使用者对主齿轮3的转动,安装箱2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连接杆一6,两个L形连接杆一6的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一7,连接杆一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一8,齿轮一8和主齿轮3啮合,连接杆一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二10,连接杆一7前后两侧的左端均转动连接有L形连接杆二11,两个L形连接杆一6相背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转动杆9的左侧和L形连接杆二11转动连接,两个L形连接杆二11的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二12,连接杆二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三13,齿轮三13和齿轮二10啮合,连接杆二1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延伸至连接杆二12外侧的滑动杆14,滑动杆14的左端开设有通孔15,滑动杆14的下方设置有捕捞网本体16,捕捞网本体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17,连接绳17穿过通孔15的内腔并延伸至手托1的前侧,滑动杆14的表面开设有多个调节孔19,连接杆二12左端的前侧螺纹连接有螺栓18,螺
栓18的后侧穿过调节孔19的内腔和滑动杆14螺纹连接,通过螺栓18和调节孔19的配合使用,方便使用者对滑动杆14长度的调节。
[0024]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将捕捞网本体16上的连接绳17穿过通孔15的内腔,将连接绳17的另一端握在使用者的手中,通过转动手摇柄5带动转轴4转动,从而带动主齿轮3转动,通过主齿轮3和齿轮一8的啮合带动齿轮一8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一7转动,继而使得转动杆9在L形连接杆一6的表面转动,从而拉动L形连接杆二11带动齿轮三13和齿轮二10啮合转动,随后带动连接杆二12转动,使连接杆二12左侧的滑动杆14向前伸出带动捕捞网本体16向前移动,从而将捕捞网本体16放入深水区中,使用者只需站在岸边使用,无需下水放置捕捞网本体16,待捕捞网本体16放入水中后,通过方向转动手摇柄5慢慢收回装置,最后将连接绳17穿过通孔15系在水边即可,带动连接绳17的一端如果深水区较远,使用者可以拧动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河蟹捕捞网下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托(1):所述手托(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箱(2),所述安装箱(2)的内腔通过转轴(4)转动连接有主齿轮(3),所述主齿轮(3)固定连接在转轴(4)的表面,所述安装箱(2)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连接杆一(6),两个L形连接杆一(6)的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一(7),所述连接杆一(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一(8),所述齿轮一(8)和主齿轮(3)啮合,所述连接杆一(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二(10),所述连接杆一(7)前后两侧的左端均转动连接有L形连接杆二(11),两个L形连接杆二(11)的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二(12),所述连接杆二(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三(13),所述齿轮三(13)和齿轮二(10)啮合,所述连接杆二(1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延伸至连接杆二(12)外侧的滑动杆(14),所述滑动杆(14)的左端开设有通孔(1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杰
申请(专利权)人:新沂市彩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