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药膏浪费的新型注射器直肠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052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减少药膏浪费的新型注射器直肠给药装置,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针筒背离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针头,所述锥形针头呈锥形,所述锥形针头背离针筒的一端装配式连接有可替换注射管,所述锥形针头内部开设有与针筒连通的注射孔,所述可替换注射管内部开设有与注射孔相连通的适配孔,且所述注射孔的内部设有主动闭合机构,该装置可有效降低直肠给药的药剂浪费和污染情况。剂浪费和污染情况。剂浪费和污染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药膏浪费的新型注射器直肠给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给药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减少药膏浪费的新型注射器直肠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直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直肠给药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保留灌肠法、直肠点滴法、栓剂塞入法。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135686,本技术提供一种无菌直肠给药器,它包括药物注射器和直肠给药导管,所述直肠给药导管始端具有进药连接口,所述直肠给药导管末端封闭,所述直肠给药导管末端侧面设置有给药孔,所述直肠给药导管的进药连接口连通所述药物注射器出口端;所述直肠给药导管末端套设有卫生保护套;所述无菌直肠给药器还包括与所述药物注射器配套使用的抽药针头。该无菌直肠给药器结构设计巧妙,经济实用,卫生可靠,制造简单,成本低。
[0004]传统直肠给药装置,由于使用特殊性,给药深度往往较深,进而传统给药针筒针针嘴处需要加长设置,但是加长后,针嘴处药物残留较多,且残留药物极易受到外部污染使得给药装置无法重复给药药物浪费验证。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少药膏浪费的新型注射器直肠给药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药膏浪费的新型注射器直肠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少药膏浪费的新型注射器直肠给药装置,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针筒背离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针头,所述锥形针头呈锥形,所述锥形针头背离针筒的一端装配式连接有可替换注射管,所述锥形针头内部开设有与针筒连通的注射孔,所述可替换注射管内部开设有与注射孔相连通的适配孔,且所述注射孔的内部设有主动闭合机构。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动闭合机构包括闭合压块、转动杆和延伸限位板,所述闭合压块的侧端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限位板,所述延伸限位板延伸出锥形针头的外表面,所述闭合压块活动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且所述闭合压块局部延伸至注射孔的内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杆的外端面设有齿槽,所述转动杆与活动槽弹性相连,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与转动杆齿槽相啮合的齿板,所述齿板与闭合压块固定相连。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槽设有多组,均匀对称分布在锥形针头的侧
端面。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延伸限位板背离活动槽的外端面嵌设有限位凸点,所述可替换注射管的内壁设有与限位凸点相适配的凹槽。
[0012]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将锥形针头设置为锥形,且在外部套接有可替换注射管,可替换注射管内部设有深度较短适配孔,使得在给药时,可替换注射管直接与患处接触,且在给药后可替换注射管与锥形针头装配式连接,可使得可替换注射管可脱离更换后装置可重复给药避免污染风险,且适配孔深度较短可有效避免给药后药物的浪费,且适配孔可使得与患处直接接触药剂随着锥形针头的更换而丢弃,降低对针筒内部药剂污染的风险,且进一步的在闭合压块的内部设有主动闭合机构,可使得闭合压块在可替换注射管脱离后将闭合压块闭合避免外部环境对药体的污染,使得药物可短期重复使用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锥形针头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锥形针头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锥形针头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的图4中A处放大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可替换注射管;2、锥形针头;3、活塞杆;4、针筒;5、闭合压块;6、齿板;7、转动杆;8、延伸限位板;9、注射孔;10、限位凸点;11、活动槽;12、适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

3所示,一种减少药膏浪费的新型注射器直肠给药装置,包括针筒4,针筒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3,针筒4背离活塞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针头2,锥形针头2呈锥形,锥形针头2背离针筒4的一端装配式连接有可替换注射管1,锥形针头2内部开设有与针筒4连通的注射孔9,可替换注射管1内部开设有与注射孔9相连通的适配孔12,且注射孔9的内部设有主动闭合机构。
[0022]使用时,通过将锥形针头2设置为锥形,且在外部套接有可替换注射管1,可替换注射管1内部设有深度较短适配孔12,使得在给药时,可替换注射管1直接与患处接触,且在给药后可替换注射管1与锥形针头2装配式连接,可使得可替换注射管1可脱离更换后装置可重复给药避免污染风险,且适配孔12深度较短可有效避免给药后药物的浪费,且适配孔12可使得与患处直接接触药剂随着锥形针头2的更换而丢弃,降低对针筒4内部药剂污染的风险,且进一步的在闭合压块5的内部设有主动闭合机构,可使得闭合压块5在可替换注射管1脱离后将闭合压块5闭合避免外部环境对药体的污染,使得药物可短期重复使用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0023]实施例二
[002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1

3所示,主动闭合机构包括闭合压块5、转动杆7和延
伸限位板8,闭合压块5的侧端面开设有活动槽11,活动槽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限位板8,延伸限位板8延伸出锥形针头2的外表面,闭合压块5活动连接在活动槽11的内部,且闭合压块5局部延伸至注射孔9的内部。
[0025]如图1

3所示,转动杆7的外端面设有齿槽,转动杆7与活动槽11弹性相连,活动槽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与转动杆7齿槽相啮合的齿板6,齿板6与闭合压块5固定相连
[0026]使用时,随着可替换注射管1套接在锥形针头2的外端面,进而将延伸限位板8压合入活动槽11的内部,从而使得延伸限位板8带动转动杆7转动,转动杆7可通过扭簧等与活动槽11弹性相连,且随着转动杆7的转动,由于齿板6的设置,将同步带动闭合压块5相对移动,使得注射孔9畅通,此时药剂可由注射孔9经过适配孔12注射入患部,当注射完成后对可替换注射管1进行更换时,随着可替换注射管1的抽出,延伸限位板8在弹性作用下展开并带动闭合压块5复位将注射孔9闭合,避免外部环境对注射孔9内部药剂影响,使得注射孔9可随着可替换注射管1的使用主动式开启或闭合。
[0027]如图1

4所示,活动槽11设有多组,均匀对称分布在锥形针头2的侧端面。
[0028]使用时,通过多组活动槽11,使得其内部的闭合压块5也对称设有多组,随着闭合压块5的多组对称设置,使得闭合压块5在相互聚合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药膏浪费的新型注射器直肠给药装置,包括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针筒背离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针头,所述锥形针头呈锥形,所述锥形针头背离针筒的一端装配式连接有可替换注射管,所述锥形针头内部开设有与针筒连通的注射孔,所述可替换注射管内部开设有与注射孔相连通的适配孔,且所述注射孔的内部设有主动闭合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药膏浪费的新型注射器直肠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闭合机构包括闭合压块、转动杆和延伸限位板,所述闭合压块的侧端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限位板,所述延伸限位板延伸出锥形针头的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笛褚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